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66篇
航天技术   53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6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81.
对Ti-5Mo-5V-2Cr-3Al钛合金10/mm棒材在不同固溶时效制度下的拉伸断口形貌与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研究了断口形貌及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材料在相变点以下固溶时效时,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初生α相减少,β晶粒长大,断口纤维区变小,韧窝变大变浅,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逐渐变成准解理断裂,强度升高,塑性降低;当材料在相变点以上固溶时效时,β晶粒重新形核长大,初生α相已经消失,断口由棱角清晰的小晶面颗粒组成,断裂方式为典型的沿晶脆性断裂,强度在1500/MPa以上,断后伸长率为2%。  相似文献   
282.
采用大功率离子束辅助(IBAD)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制备Nb/Nb5Si3叠层状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材料的组成相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探讨EB-PVD制备工艺对微叠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采用双靶材、蒸气垂直入射及高温高束流制备微叠层材料,并进行真空热处理以考察微叠层材料在1200℃下保温3h后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Nb/Nb5Si3微叠层复合材料,由立方Nb和四方Nb5Si3混合相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真空热处理后,微叠层材料柱状晶结构向等轴晶转化。  相似文献   
283.
空间等离子体熵的不守恒可能来自于磁场位形改变和非绝热过程.熵参量PV~(5/3)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地球磁层等离子体片中的输运问题,其中,P为压力,V为单位磁通量管的体积.通过熵参量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判断磁层的稳定性及揭示磁层中的动力学过程.本文利用地球磁层中熵参量的分析应用,计算了木星稳态磁层模型中磁通量管的熵参量分布.从5R_j(R_j为木星半径)到55_j,熵参量增加了4个量级,55 R)_j之后有所下降,表明所用磁层模型在55R_j之外已经不稳定.同时,假想磁场重联后的单位磁通量管的熵参量分布表明,赤道面中远磁尾的磁场重联是由尾向输运的磁力线管拉伸断裂重联引起的.  相似文献   
284.
根据PTB和ISO 4037-1:2019要求,关于高空气比释动能系列(H系列)X射线参考辐射质的推荐数据,外推得出H-450的附加过滤为6.24 mm Cu,第一半值层(HVL1st)为(5.39~5.52)mm Cu,平均光子能量为(214.25~214.78)keV,剂量率为11.51 Gy/h(距离焦斑为1 m处,管电流为10 mA)。随后,使用PTW32005电离室作为测量器具,采用半值层法建立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得出HVL1st为5.37 mm Cu,第二半值层(HVL2nd)为5.97 mm Cu,同质系数为0.9。最后,使用PTW30013次级标准电离室测量得出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下距离焦斑1 m,管电流为10 mA时的剂量率值为11.98 Gy/h,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4.07 %。采用MCNP 5软件对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进行能谱模拟并计算得出其平均光子能量为200.4 keV。  相似文献   
285.
微波离子电推力器具有体积小、无热阴极、启动时间快、工作寿命长等优点,非常适用于空间推进领域。为了验证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一款百瓦级电推力器M5型微波离子推力器的寿命,进行了10000h的寿命和10000次重复启动考核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测试推力器工作性能参数和启动性能,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来判断推力器的工作状态。实验表明M5型微波离子推力器连续累计工作10000h后,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累计重复启动10000次后启动性能未出现明显下降。证明M5型微波离子推力器寿命超过10000h,重复启动次数大于10000次。  相似文献   
286.
随着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迫使企业越来越重视办事效率的提高和运营成本的减少,业务流程自动化便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各行业复杂业务流程的解决方案,工作流引擎在软件系统开发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结合笔者一个实际工作项目“品牌供应链系统”的开发实践,以其中一个流程“订单预测”为例,介绍工作流引擎jbpm5在该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7.
具有电磁屏蔽性能的金属/织物复合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化学镀铜和化学镀镍的方法对纤维织物进行改性,制备出有优良电磁波屏蔽性能的金属 /织物复合材料。该复合织物在 1 0 k Hz~ 1 2 GHz范围内可以获得 50~ 70 d B的优良屏蔽效果和良好的环境稳定性,成本低、结合力好,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布和玻璃纤维布等多种织物改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8.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regular orbital corrections for a satellite controlled by an impulsive force applied along the induction vector of the local geomagnetic field.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correcting considered in the paper is to eliminate the drift in secular variation of the relative orbital parameters over the orbital period. The obtained results are applied to the formation flying problem. The developed method is test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289.
五坐标数控加工刀位轨迹及其干涉检查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AD/CAM系统中复杂曲面数控加工刀轨的计算能力在工业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介绍一种复杂曲面五坐标加工轨迹生成及干涉处理算法,即把曲面用小三角片离散逼近,并用连通图建立所有三角片之间的拓扑关系,在此基础上生成刀轨,并进行干涉检查及刀位修正。  相似文献   
290.
Large amplitude Pc5 event was observed in the space and on ground on August 3, 2001, about three hours after contact of the strong discontinuity in the solar wind with the magnetosphere according to data from ACE and Wind satellites. The Pc5 amplitude was as high as 15 nT in the tail of magnetosphere and about 5 nT at the ground based stations. In the magnetosphere Pc5 waves were observed by Cluster and Polar satellites, which occupied positions in the morning part of the near tail at the close field lines but were parted by distance of 11.5 Re, mainly along the x-axis of the GSM coordinate system. Both compressional and transverse components of the Pc5 wave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the space, with the transverse component having the larger amplitude. Time delay between the Cluster and Polar satellites was about 8 minutes, which could be interpreted as a wave propagation from the geomagnetic tail to the Earth with the 150 km/s group velocity. The ground-based Pc5 activity was analysed by using data from the Image magnetometer network. Doubtless demonstrations of a field line resonant structure were found in variations of amplitude and polarization with latitude. Finnish chain of search coil magnetometers observed modulated Pc1 emission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c5 wave train. A possibility of non-linear impact of Pc5 wave energy on the plasma and waves in the magnetosphe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