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航空   893篇
航天技术   378篇
综合类   128篇
航天   2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玉树地震前的电离层异常现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玉树地震前地基电离层探测临界频率、GPS TEC和卫星探测原位等离子体参量等多个参数的扰动变化信息, 研究了不同高度异常变化的时空关联性. 分析发现, 在地震前一天的4月13日, 多个电离层参量出现同步扰动异常, 电离层临界频率f0F2异常相对滑动中值增大40%, 异常空间上存在从震中东南向西南漂移的特性; GPS TEC异常增强15TECU (1TECU=1016m-2)左右, 分布于震中南部经度15°范围内, 且有明显的磁共轭效应; DEMETER观测的原位氧离子密度Ni(O+) 4月13日为1-4月中最强的一天, 异常分布偏向赤道区, 但仅局限在30°-50°左右的经度范围内. 综合三个参量的异常特征发现, 无论是空间的局地性还是时间上的密切关联均反映这次电离层扰动可能与玉树地震孕育有关. 结合其他观测信息, 进一步探讨了这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   相似文献   
102.
从美国一体化导弹防御系统的内涵入手,系统地研究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结构、作战指挥、试验,以及国际合作的情况,最后总结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3.
一种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高精度相对定位编队卫星的星间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方法。针对我国首次以InSAR为背景的任务,以某绕飞编队星座星间链路系统总体方案为例,利用STK/MATLAB分析软件,对天线覆盖区与组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了系统优化,包括星间轨道构型、天线设计组阵图、天线安装位置、链路预算、星间通信措施设计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性分析等。结果表明:基于GPS的编队卫星能够从系统角度优化设计建立星间链路,从而完成编队跟飞、绕飞期间的星间通信与测量任务,为卫星建立星座构型、相对定位测量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传输通道。该设计方法可为同类卫星或其他类型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O2 and absorb CO2 of several co-cultured vegetable plants in an enclosed system was studi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man-plant integrated tests. Four kinds of salad plants (Lactuca sativa L. var. Dasusheng, Lactuca sativa L. var. Youmaicai, Gynura bicolor and Cichorium endivia L.) were grown in the CELSS Integration Test Platform (CITP).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O2 and CO2 concentration were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n-line and the plant biomass was measured at the end of the test. The changing rules of O2 and CO2 concentration in the system were basically understoo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2 generated by the plants could satisfy the respiratory needs of 1.75 persons by calcula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plants could absorb the CO2 breathed out by 2 persons when the light intensity was raised to 550 mmol m−2 s−1 PP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cultured plants hold good compatibility and excellent O2-generating and CO2-absorbing capability. They could also supply some fresh edible vegetable for a 2-person crew.  相似文献   
105.
We report work utilizing 15-min resolution ionospheric data obtained with DPS-4 digisonde in 2003–2011 to stud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amplitudes and phases of the most powerful spectral components of the F2 layer critical frequency (foF2) and peak height (hmF2) fluctuations over Irkutsk (52.5°N, 104.0°E). We show that fluctuations of both parameters contain quasi-harmonic components with periods of Tn = 24/n h (n = 1–7). The number of distinct spectral peaks varies from 3 in summer to 7 in winter. Amplitude and ph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urnal (n = 1) and semidiurnal (n = 2) components is studied using the data sets extracted from the original data sets with band-pass filt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amplitudes of diurnal/semidiurnal foF2 and diurnal hmF2 components are maximum in winter and minimum in summer. Amplitudes of the diurnal components vary gradually; those of the foF2 semidiurnal one, abruptly, thus forming a narrow winter maximum in November–January. The phase (local time of maximum) of the diurnal foF2 component increases gradually by 4–6 h from winter to summer. The phase of the semidiurnal foF2 component is nearly stable in winter/summer and sharply decreases (increases) by 2–3 h near the spring (autumn) equinox. The phase of the diurnal component of hmF2 (local time of minimum) varies slightly between 1130 and 1300 LT; that of the semidiurnal one decreases (increases) by 4–6 h from January to March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e main features o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components of the mid-latitude F2 layer parameters recur consistently during the solar activity growth and decline phases.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在缺乏统计数据时无法对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估的问题,提出将系统广义随机Petri网(GSPN,Generalized Stochastic Petri Nets)与经典评估相结合的方法.以某型尚处于设计阶段的飞机前轮转弯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系统结构功能图,建立出系统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表;依照经典公式,求出系统各单元及其故障类型的故障率、维修度、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维修时间等数据;将求得的数据与前轮转弯系统的GSPN模型相结合,利用TimeNET软件求得系统各故障类型的稳态失效概率;联立经验公式及危险度矩阵图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经测评,该型飞机前轮转弯系统安全性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7.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尾喷管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试验设计方法、替代模型技术和遗传算法构建一套改进的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尾喷管的一体化设计.在构建优化方法时,针对替代模型采用渐近全局策略提高精度;针对遗传算法,采用实数编码、多目标定级排序和改进小生境技术.在后体/尾喷管的一体化设计应用中,结合高精度的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求解,以两个设计点的推力和升力为目标,以力矩为约束,得到优化问题的Pareto最优前沿面,优化结果在综合性能方面有很大提升.该优化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更复杂的优化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08.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多颗卫星同时发生故障的概率会随着观测卫星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在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中需考虑多星故障的处理.针对故障检测比故障排除简单、且故障检测率比故障排除率高的特征,以故障检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星故障排除方法——随机搜索法.该方法采用二进制对观测卫星进行编码,通过随机初始化方式获得初始无故障星座,再通过逐步搜索未选卫星方式来得到最终的含有最多无故障卫星的星座,实现故障排除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大部分情形下,新方法能获得99%以上的故障排除率,既能进行单星故障排除,也能进行多星故障排除,能有效满足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关于自主完好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高超声速气动热力学环境的研究是直接涉及飞行器轨道控制、热防护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通过研究稀薄气体热化学非平衡态中的热力学环境,采用非结构化DSMC程序对“火星探路者号”(Mars Pathfinder)探测器的Ballute减速装置在地球大气层和火星大气层中的高超声速飞行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流场的温度分布、探测器壁面的热流密度分布,分析表明稀薄气体热化学非平衡态对飞行器流场有影响。将仿真结果与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二者吻合很好。研究结果可用于飞行器热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10.
邵华  苏卫民  顾红  陈刚 《宇航学报》2013,34(2):254-261
针对基于偶数(2q)阶累积量的测向算法中测向性能提高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嵌套 L 型阵列的2维测向算法。首先利用阵列的多级嵌套结构和2q阶累积量,形成具有更多自由度的虚拟均匀面阵;然后使用2维平滑方法,恢复其2q阶累积量矩阵的秩; 采用2维MUSIC算法,进行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估计。与常规的2q MUSIC 算法相比,所提算法不仅具有更好的测向精度,而且由于虚拟均匀阵包含更多的虚拟阵元,因此能够估计更多信源的方位角。另外,针对该L型阵列的最优配置问题,推导了各级子阵阵元数的最优和次优分配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这些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