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航空   7篇
航天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基于噪声匹配的有源接收天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接收天线的增益和灵敏度,采用将天线与低噪声放大器集成到一起设计的方案,将天线的输出阻抗作为放大器的源阻抗,省略了天线与放大器之间的阻抗匹配网络。通过调节天线馈电系统的尺寸调节天线阻抗,使其等于放大器的最佳源阻抗。利用HFSS仿真软件计算天线的辐射特性及阻抗,用ADS Designer软件对低噪声放大器进行优化设计。利用2SC5507晶体管设计了一个工作于2.0GHz的与低噪声放大器集成在一起的缝隙耦合微带天线,所设计的噪声系数为1.664dB,放大器增益为16.75dB。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流反馈型运算放大器,该电路所具有的电压补偿电路克服了以往基于CMOS的CFOA两个输入端静态条件下不平衡的缺点,NMOS与PMOS互补的输入结构提高了电路的信噪比。采用0.6μm工艺参数(低阈值),1.5V电源电压,利用HSPICE进行了仿真,获得了4.95mW的功耗,4.5 kΩ的输入电阻,53.5°的相位裕度以及与增益无关的带宽和极大的转换速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双系统卫星导航兼容接收机IC芯片组对于放大器的要求,设计一种基于SMIC 0.18μm RF CMOS工艺的共源共栅电流镜做负载的折叠共源共栅全差分放大器。该放大器具有如下特点:增加共模反馈电路,稳定差分结构的共模输出电压;过渡电容加密勒电容补偿,增强相频特性的稳定。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1.8V电压下,工作频点F1=46MHz、F2=180MHz时,增益均高于24dB,相位裕度为51°,单位增益带宽62.5MHz,共模抑制比为120dB,功耗为1.75mW。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自动化测量系统中,软件需要根据测量数据自动寻找并判断功率放大器的饱和点。在受噪声影响较大的在轨测试中,这是个难点。本文根据固态功率放大器AM/AM特性曲线的特点,提出一种使用多项式线性曲线拟合测量数据建立增益曲线预测关系式,并通过增益趋势线准确判断饱和点的方法。经过真星在轨测试验证,该方法与实际特性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飞机静力、疲劳、铁鸟及风洞等强度试验中大量使用由LXI EX1629应变测量仪组成的大型应变测量系统通道数多校准项目多,采用手动校准工作量大、周期长、效率低、并容易出错等问题。利用标准仪器通信接口和被校设备的LXI标准网络化测控系统的嵌入式设备高可靠性及快速通讯方式,在VEE Pro软件开发平台上,设计开发出一套应变测量仪自动校准系统,实现了应变量测量仪和应变量放大器多路同步快速自动校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校准及打印输出三个主模块。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有效、精度高。该校准系统在飞机研发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的军用电子系统中,功率放大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功率合成器件作为功率放大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高合成效率、高功率耐受能力和小型化的特性要求。基于交错耦合带状线定向耦合器,通过宽带匹配级联设计了一款8 GHz~12 GHz的四路功率合路器。测试结果显示:四路功率合路器的隔离度<-15 dB,回波损耗<-19 dB,合成效率>78.7%。基于该四路功率合成模块研制了一款X频段功率放大器,样机尺寸为52 mm×38 mm×5.5 mm,放大器在8 GHz~12 GHz的最大输出功率为52.2 dBm(40%占空比),插入损耗<1.4 dB。与传统的平面结构相比,基于这种功率合成器的结构更紧凑,合成效率更高,隔离度更好,功率耐受能力更强,适用于卫星通信、雷达和电子对抗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航空学报》2022,35(8):7-11
An active, compact, wideband, receiving filtenna with power adaptation for space-limited wireless platforms is presented.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a filtering antenna and a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VGA), the proposed co-designed active filtenna is achieved. Its power adaptation is empowered by controlling gain of the VGA unit. A demonstrated prototype with a compact overall size is fabricated, assembled and measured. Good performances are achieved. Furthermore, in any condition, the proposed active filtenna displays outstanding impedance matching (|S11| < ?10 dB) and high passband skirt selectivity at upper and lower stopbands (Selectivity ≥ 170 dB/G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