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40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航空   1608篇
航天技术   162篇
综合类   453篇
航天   3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1.
介绍飞机大攻角标模在高速所1.2m和0.6m风洞中进行大攻角测力试验研究所得数据与国外2.5m和0.6m风洞所得数据的相关研究情况。相关性研究的试验M数均为0.35~0.8;两座0.6m风洞试验攻角为0~29°;侧滑角高速所为5°,国外为5°、10°。1.2m和2.5m风洞的试验攻角为-3~48°;侧滑角为5°、10°。研究表明,该飞机模型在这四座风洞中吹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是好的。  相似文献   
92.
一种适用于具有大展弦比机翼和船尾形机身的飞机模型的腹部支撑方式、腹支装置的设计要求和试验方法、以及腹支撑干扰的机理在此作了介绍,并给出了一些实验结果和对实验数据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93.
火箭竖立在发射台上时的地面风激振动载荷是火箭尾段结构的设计状态。本文是捆绑火箭的地面风激振动的风洞试验研究的部分结果。文中介绍了地面风载荷模型风洞试验的原理、模型相似要求,以及模拟试验技术、试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等。并讨论了助推器、外表面突出物与鼓包不对称分布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4.
论述了航天器环境工程对航天产品验证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外的实践与有关标准,着重介绍了美军标 MIL-STD-1540D 中对航天产品的验证要求.  相似文献   
95.
以某仿真试验验证系统为例,在仿真试验验证系统VV&A 工作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 HP)对仿真试验验证系统的可信度进行了评估,得到了量化的可信度评估结果。该方法直观、条理性强、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本文主要阐述了本实验室在参加由CNAS组织的湿度传感器能力验证活动中,当最终结果报告中出现临界值情况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验证结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97.
飞机气动力特性是飞机特性的基本表征。发动机的引流对气动力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气动力建模的准确性、飞行品质和飞行安全。将真实涡喷发动机安装在某缩比验证飞机内,较逼真地研究了发动机推力大小、空气流动速度大小和方向等对气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引流对验证机气动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轴向力、法向力和俯仰力矩上,发动机推力越大,引流效果越明显,且在超过失速迎角后的某迎角处法向力和俯仰力矩的增量达到最大值;而在不同侧滑角、一定风速范围内以及舵面偏转等情况下,发动机引流引起的气动力增量主要表现在失速迎角附近。因此在进行大迎角机动研究时,必须考虑发动机引流对气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轻质高效、长寿命、多功能、低成本、快速响应制造是现代飞机结构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受限于传统制造技术,一些创新的结构存在"设计得出却造不出"的问题。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新概念结构工程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基于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针对现代飞机结构特征需求,提出了大型整体化、梯度复合化和功能结构一体化等发展方向,创建了新概念构型,开展了设计与评定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技术成熟度的工程化验证模式。  相似文献   
99.
为解决高空模拟试验台建立初期获取的大量试验数据,与基于厂家所提供阀门特性建立的特性模型仿真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试验数据修正阀门特性的方法。将使用该方法修正得到的新特性代入特性模型进行仿真,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相对于特性修正前的仿真结果,修正后的仿真结果最大相对误差绝对值减小47.8%,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减小72.6%。  相似文献   
100.
李乾  董超  齐中阳  王延奎 《航空学报》2019,40(4):122448-122448
针对尖侧缘机身布局在大迎角下存在的正俯仰力矩(抬头力矩)问题,通过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俯仰力矩的迎角分区特性及流动演化规律:线性增长区(迎角为0°~15°),俯仰力矩线性增加,全机从附着流到形成进气道前缘涡和机翼涡;非线性增长区(迎角为17.5°~32.5°),俯仰力矩非线性增加,机头涡出现,机头涡和进气道前缘涡逐渐增强,机翼涡增强后破裂;衰减区(迎角为35°~65°),俯仰力矩逐渐减小,机头涡增强后破裂,进气道前缘涡破裂发展,机翼涡完全破裂。其次,发现了机身前体是产生正俯仰力矩的主要来源,机头涡是导致大迎角下正俯仰力矩的主控流动。当迎角为40°时,前体各截面正俯仰力矩在进气道前缘处达到最大,主要是由于该处机头涡诱导产生了较强的法向力。最后,提出了大迎角机身扰流板控制技术,产生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当迎角为40°时,扰流板可使正俯仰力矩减少62%,其原因是扰流板降低了机头涡涡量及其诱导产生的法向力,减少了机身前体对正俯仰力矩的贡献。该控制技术的缺点是扰流板会带来一些升力损失和附加阻力。基于尖侧缘机身参考宽度的雷诺数为2.59×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