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航空   473篇
航天技术   77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3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891.
高速磁浮列车设计速度高达600 km/h,明线交会时压力波幅值激增,容易导致列车结构疲劳损伤。作为影响高速列车明线交会气动特性的关键参数,线间距是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方法和网格滑移技术,模拟了高速磁浮列车在线间距5.1 m、5.4 m、5.6 m的线路上明线交会时的气动特性,对比分析了高速磁浮列车表面压力分布及列车气动力/力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线交会时,列车气动升力、侧向力和倾覆力矩随着线间距的增加明显降低;列车表面测点压力最大值、最小值的绝对值以及最大压力幅值随线间距增加近似呈线性关系降低;线间距5.1 m时,高速磁浮列车表面最大压力幅值为5 379 Pa,小于车体承载极限±6 000 Pa,满足600 km/h交会时对气动特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航天装备对防热、承载、多功能材料和结构提出了新的需求,也给C/C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C/C复合材料在超高温防热、高温承载、高导热以及非烧蚀低密度防热等功能及结构实现技术方面的主要进展,讨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发展与展望。  相似文献   
893.
文章简述典型火星进入器所面临的气动热环境,阐明在火星大气CO2介质下进行试验的重大需求以及建立火星热环境模拟及热防护试验方法的必要性;并对国内外进行的相关火星进入器热防护工程性和研究性试验进行综述,指出研究空气和CO2介质下的电弧加热器运行特性将对火星热防护试验提供必要的支撑,CO2介质下防热材料催化特性研究和先进测试技术(如TALIF、OES、HSC等)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94.
接口阻抗测试是航天产品中对产品状态是否正常来进行判断的常用方法。在航天产品应用中,通常认为接口芯片阻抗测试异常即代表该接口芯片已经失效。本文针对一种LVDS接口发送芯片由静电导致阻抗测试异常,但功能正常的现象进行分析。在元器件失效分析的基础上,定位静电损伤的位置为芯片内部静电防护电路,从而建立了对应的电路模型,对芯片静电损伤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分析说明:该芯片在被静电打击时,其静电防护电路中一个NMOS管受损,但该电路保护了芯片的功能电路,被击穿的NMOS管等效为一个电阻,因此导致阻抗测试异常,但芯片功能电路未受损的现象,为静电软击穿现象。且可认为该芯片在受静电影响后并未失效,相关电路仍具有正常工作的能力。即阻抗异常现象并不是芯片失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895.
以隔热瓦、氯化锂相变复合材料、硝酸锂定形相变复合材料和季戊四醇定形相变复合材料为原料制备了隔热-相变复合热防护构件及其纯隔热对比样,采用快速升温单侧加热装置测试了其在1 200℃下的长时热防护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加热时间7 650 s,复合热防护构件及纯隔热对比样的背温分别为222.3、644.0℃,复合热防护构件的隔热能力更强。在相近背温条件下,复合热防护构件背温199.5℃时,其控温时间为6 780 s,而纯隔热对比样背温199.7℃时,其控温时间为3 135s,复合热防护构件的控温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96.
以复合材料气瓶热防护材料的耐高温及隔热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真空舱模拟上面级飞行段的真空环境,采用石英灯阵模拟热源,对两种热防护方案开展真空热试验,分析了不同材料(组合)、多层隔热组件不同单元的隔热性能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防热方案都可使气瓶壁面温度满足不超过70 ℃的温度要求,其中“柔性隔热毡+中温多层”组合防热结构的耐温和隔热性能更优,并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值对比验证了热仿真计算中的不确定性,试验结果可为后续型号防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7.
适航规章CCAR-25中给出了航空器暴露在高强度辐射场(HIRF)中应满足的抗干扰要求,针对某型号民用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对HIRF环境防护能力较弱的问题,提出一些提升舱门HIRF防护能力的优化设计建议。在对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HIRF防护能力研究时,以该型号民用飞机电子电气设备舱门为研究对象,将舱门与电子电气设备舱结构模型简化成复杂金属腔体开环形孔缝的模型,并类比开孔矩形金属腔体的电磁屏蔽效能的研究,归纳出可能提升结构HIRF防护能力的结构优化设计方向。依据优化设计方向规划了3个舱门结构优化方案,并对该型号民用飞机进行低电平扫掠场(LLSF)试验以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提的建议对于提高电子电气设备舱门HIRF防护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8.
本文针对一种新型耐烧蚀防热涂层在飞行器翼面局部防热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局部温度场及热应力变形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对该新型防热涂层的抗剪切性能进行试验考核及微观形貌分析。研究表明:防热涂层的使用能够使飞行器翼面局部部位温度降低,减小材料变形,有效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强度。通过发动机烧蚀试验考核,0.5 mm防热涂层的应用,能够在试样表面温度达到1006℃的情况下,背面温度降到147℃,烧蚀后表面形貌良好。该项研究为该防热涂层在飞行器局部防热的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99.
要勇  郭林  颜剑  董晓彤 《遥测遥控》2022,43(5):82-88
随着航天遥测任务对机动性和防护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开始尝试安装在方舱内,运输时可以收藏防护,工作时可以展开,并要求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进行工作,实现通信要求。方舱开盖机构是作为消除风沙雨雪等环境负载影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车载大型遥测天线可靠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开盖机构能够自动开启和闭合,满足大型遥测天线工作需求,收藏状态能够对大型遥测天线起到防雨、防尘和防撞击等防护作用。由于大型遥测天线尺寸跨距大,又受铁路、公路运输的限制,导致常用的开盖机构设计空间受限制,并大幅增加了方舱开盖机构防护难度。针对上述问题,介绍了一套车载大型遥测天线新型方舱开盖机构的设计,将舱顶的顶板从左右方向分为两块,左右翻转打开。为了完全不影响天线的工作,方舱左右壁上部的立板也随着顶板一起翻转,顶板和立板翻转后,均与左右舱壁贴合,保证开盖机构打开后,整车宽度尺寸不影响车辆的公路运输性。该开盖机构采取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方式进行自动开盖和闭合,并对机构进行力学分析计算、电动推杆和钢丝绳绞盘选型确认。新型方舱开盖机构既实现了方舱顶盖的自动开启和闭合,又满足了大型遥测天线的车辆运输和运动过程中的通信要求,有效实现防护功能,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00.
为了解决电源端口在不同电磁脉冲条件下的防护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电磁脉冲防护设计方 法。该方法能依据不同电磁脉冲波形精准指导防护电路设计;该方法使用CST 对电源端口电源线及电路建模 进行仿真分析;利用其电磁仿真结果,设计防护电路;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防护电路中的防护器件瞬态电压 抑制器进行精准设计,可保证瞬态电压抑制器本身及后级电路不发生损坏,可为电源端口防护不同电磁脉冲提 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