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1036篇
航天技术   80篇
综合类   61篇
航天   1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提出了标准在某型燃气轮机生产研制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我国与技术引进国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为技术引进中贯彻标准的原则、方法特别是通用基础标准的替代指出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辐射发射参考源是在对EMC测试系统进行比对测试和定期场地校验时必不可少的设备,介绍了辐射发射参考源的原理和特点、各种实现方式、国内外应用概况及其稳定性考核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CZ-3A(B)采用过冷器进行液氧补加后,使起飞时初始液氧温度相对CZ-3有显著降低,密度提高。在发动机工作液氧箱采用冷氦加温增压后,使液氧温度在飞行中保持不变,不出现过热。说明了CZ-3A(B)采用这两项新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卫星间光通讯中发射天线体积与采用的光波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继卫星上建立激光星间链路(ISL)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扩大通讯容量,而且可以显著缩小天线的体积。文中详细讨论了卫星闪光通讯中天线的体积与所用光波长的关系,得出了发射天线的横向半径与波长成正比,与天线增益的平方根成正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风洞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首先需要了解流场的品质。笔者自行设计研制了用于高超声速推进风洞流场测量的带有水冷装置的可移动式扫描总压耙。对于出口截面为300mm×187mm的风洞喷管,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可在3s时间内实现全截面间歇式或连续式扫描,最大移动速度可达250mm/s,而且定位准确。通过扫描结果,分析了流场压力均匀性、稳定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同时还给出了风洞喷管出口截面的总压与马赫数等值线图。从而为超燃冲压模型发动机实验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材料力学性能的不断提高,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研究了Re对Ni_3Al金属间化合物力学强度的影响。通过建立掺杂Re前后Ni_3Al的滑移模型和断裂模型,计算了晶胞的不稳定堆垛层错能γ_(US)和断裂能γ_C,进而判断Re对Ni_3Al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的影响。另外根据经验判据,γ_C/γ_(US)值可表征材料的韧脆性。计算结果表明,Re的掺杂增大了Ni_3Al [11■](111)和[1■0](111)两个滑移系下的γ_(US),使得滑移系不易开动,不易使Ni_3Al发生塑性变形,增大了Ni_3Al的屈服强度。Re增大了Ni_3Al在密排面处的断裂能,使得其不易在密排面发生断裂,增大了断裂强度。关于改善Ni_3Al的韧性,Re的掺杂对于密排面上不同滑移方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别。此研究工作可为改善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的力学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阐述在中低轨道卫星星座全球通讯网络中应用的激光星间链路与在中继星间应用的激光星间链路相比,所具有的明显的优势。同时给出了应用于小卫星上的小光学用户终端的基本组成,并指出了当前在中低轨道卫星星座激光星间链路研究中所应当进行的主要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级间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韩松  郭凤美 《宇航学报》2002,23(4):47-51
本文对一种含固体燃气发生器的级间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分离的总体方案,建立了级间段气体压强瞬变的数学模型和导弹两级的运动模型,并利用流体动力学软件对级间段充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简要介绍了固体燃气发生器的设计,并给出燃气发生器装药的选取原则。最后通过对某型号导弹的计算,证明这种级间分离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