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349篇
航天技术   86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静电拉伸空间薄膜反射镜面形控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薄膜反射镜将解决反射镜孔径与重量相互制约的问题. 采用静电拉伸法控制薄膜反射镜面形, 具有结构简单、反射镜面形易于控制等优点, 其原理为利用静电场上库仑力作用使薄膜产生面形变化, 生成所需的光学曲面. 由于薄膜变形力学, 以及静电场理论的复杂性, 目前薄膜成形及其面形控制在理论分析上仍未有定量的结果. 本文主要以单电极静电场中的薄膜反射镜面形为考察因素, 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薄膜反射镜上的静电力分布, 运用有限元分析获得该分布下的反射镜面形, 并将其与理想面形进行比较. 提出采用多电极闭环控制可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 对静电拉伸薄膜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利用上游斜坡改善气膜冷却效率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获得气膜孔上游放置斜坡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斜坡的台阶高度分别为0.3D,0.5D,0.75D,1.0D和1.5D时不同吹风比下的流动过程和冷却效率分布情况,并与常规气膜孔冷却结构形式进行对比,以揭示斜坡对气膜冷却效率改善作用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在气膜孔上游设置斜坡,延缓了主流通过反向涡对对冷却气流的掺混作用,反向涡对强度减弱,冷却气流出流后的贴壁效果更好,提高了气膜冷却效率,随着吹风比的增加,斜坡高度较高时无论是在气膜孔中心线处还是在两气膜孔之间区域的冷却效率值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3.
基于润滑理论的二维积冰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基于润滑理论的水膜-冰层模型推广到在任意二维截面上建立的正交曲线坐标系,得到描述二维型线表面水膜流动和积冰的偏微分控制方程.采用一种隐式-显式有限差分格式建立控制方程组的代数形式,给出求解非稳态控制方程组的数值方法.为验证模型和数值解法的有效性,在典型的航空积冰和传输线积冰环境下对翼型和传输线表面的积冰算例进行数值模拟.将水膜-冰层模型的冰形计算结果与传统Messinger模型的模拟结果以及冰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低温明冰条件下采用当前方法计算的翼型表面冰形接近于Messinger模型的模拟冰形曲线;相对高温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比传统Messinger模型更为精确.低速积冰环境下Messinger模型难以模拟的传输线表面积冰同样可以采用水膜-冰层模型进行有效 预测.  相似文献   
194.
针对金属结构服役过程中裂纹实时监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电位法原理的裂纹监测薄膜传感器。首先,建立了该薄膜传感器的有限元模型并对传感器输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各监测点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可以判断裂纹扩展方向和长度。其次,应用离子镀技术在铝合金中心孔试件表面制备了薄膜传感器,薄膜传感器与基体表面结合良好。最后,进行了基于薄膜传感器的裂纹监测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分析相邻两次监测数据的变化程度可以判断裂纹所处的扩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5.
随着空间光学技术的发展,衍射成像系统成为空间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设计方案,针对其在空间热载荷作用下的热力耦合效应开展研究。建立了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热力耦合顺序分析框架,基于I DEAS和ANSYS软件二次开发技术,实现了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了结构在轨运行时的瞬态温度场、热应力、热变形等。分析结果表明,充气支撑结构产生了较大热变形,但最大热应力远小于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抗拉强度,而镜面中心处没有出现较大的热变形响应,为充气薄膜衍射成像结构的防热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6.
基于线性稳定性分析的蒸发毛细弯液面的显式稳定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明  Tarik Kaya 《宇航学报》2010,31(5):1487-1494
蒸发毛细弯液面稳定性对毛细抽吸换热装置的运行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弯 液面的蒸发80%是发生在一个微小的区域,即薄膜区,因此可以预期,不稳定性将最先 产生于这一区域。薄膜区的界面会受到多种作用力的影响,例如脱离压力,蒸发质量损失, 蒸气反冲以及温度梯度引起的热毛细作用,其机理相当复杂。本文对处于蒸发状态下的非等 温弯液面薄膜区进行线性稳定分析,并通过施加小扰动于界面演化方程,获得了蒸发弯液面 固有稳定性判定准则。该准则仅取决于毛细管弯液面温度、工质热物性以及毛细管几何尺寸 ,对毛细抽吸换热装置的应用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7.
空间薄膜阵面结构褶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薇薇  陈务军  付功义 《宇航学报》2010,31(11):2604-2609
薄膜褶皱是空间薄膜阵面形面误差主要因素,其制约阵面技术性能参数。首先,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薄膜褶皱数值仿真过程和方法;对正方形薄膜阵面进行了褶皱数值模拟分析,包括分析模型和参数分析,考虑了预应力值、膜边形式(膜边、索边、卡框边)、粘结缝及粘结缝模拟方法、剪应力值对阵面褶皱的影响,取得了阵面褶皱参数特征和规律。论文方法和结论对薄膜阵面结构设计研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8.
脉冲偏压对电弧离子镀CrN_x薄膜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电弧离子镀技术在TC4基体上制备CrNx薄膜,研究了脉冲偏压对薄膜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脉冲偏压可以显著减少薄膜表面熔滴的数量及尺寸,改善表面平整度,获得高质量的薄膜;同时随着脉冲偏压的升高,CrNx薄膜由CrN单相变为Cr,Cr2N和CrN三相组成,硬度与结合强度的峰值可分别达到24294.2MPa和43N;薄膜的摩擦系数在偏压幅值为-300V时具有最小值0.43。  相似文献   
199.
利用石英晶体微量天平(QCM)测量技术,开展了针对空间微小尘埃累积质量流的原位测量方法研究,建立了石英晶体电极表面与尘埃粒子吸附的黏附力系数模型。结果表明,当电极表面与尘埃粒子的黏附力系数kmω02时,石英晶体电极表面累积尘埃粒子的质量与石英晶体振荡频率的关系符合Sauerbrey公式。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采用在石英晶体电极表面涂敷黏性薄膜的方法实现了对微小尘埃粒子累积质量流的测量,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0.
旋转条件下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磊  常海萍  潘金栋 《推进技术》2008,29(2):149-152
以旋转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为背景,在旋转条件下对带出流孔的受限空间内冲击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冲击与旋转方向、相反两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冲击雷诺数Rej(5 000~10 000)、旋转数Ro(0~0.003 4)、无因次温比(Tw-Tf)/Tw(0.056~0.134)对冲击靶面的平均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靶面的换热随冲击雷诺数的增加而变好;旋转对冲击换热的削弱在雷诺数较大时表现更明显;实验参数范围内浮升力对换热的影响较小;离心力、哥氏力等对换热的影响程度与内部空气的流动结构及出流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