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02篇
航空   882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196篇
航天   1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Sliding mode control based guidance law with impact angle constraint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The terminal guidance problem for an unpowered lifting reentry vehicle against a sta- tionary target is considered. In addition to attacking the target with high accuracy, the vehicle is also expected to achieve a desired impact angle. In this paper, a sliding mode control (SMC)-based guidance law is developed to satisfy the terminal angle constraint. Firstly, a specific sliding mode function is designed, and the terminal requirements can be achieved by enforcing both the sliding mode function and its derivative to zero at the end of the flight. Then, a backstepping approach is used to ensure the finite-time reaching phase of the sliding mode and the analytic expression of the control effort can be obtained. The trajectories generated by this method only depend on the initial and terminal conditions of the terminal phase and the instantaneous states of the vehicle. In order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by taking all the aerodynamic parameter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 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guidance law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 various scenarios.  相似文献   
62.
An aeroelastic two-level optimization methodolog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of wing struc- tures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parameters for structural layout and sizes are taken as design vari- ables in the first-level optimization, and robust constraints in conjunction with conventional aeroelastic constrain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second-level optimization. A low-order panel method is used for aerodynamic analysis in the first-level optimization, and a high-order panel method is employed in the second-level optimiz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sign of the abovementioned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a wing can be improved using the present method with high efficiency. An improvement is seen in aeroelastic performance of the wing obtained with the present method when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wing. Since these optimized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after consideration of ae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uncertainties, they are well suited to encounter these uncertainties when they occur in reality.  相似文献   
63.
介绍了国外SAE和国内高温高压导管连接卡箍的标准体系,指出了国内标准体系的不足,提出吸收借鉴SAE高温高压导管连接卡箍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4.
65.
飞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天翔  卢岳良  柯兵 《航空学报》2020,41(3):423242-423242
冲压空气涡轮是飞机能源失效时使用的关键应急系统。首先依据冲击空气涡轮(RAT)工作原理确定其物理架构;然后对涡轮部件、能源转换装置、展开装置和展开随动机构等4个主要部件进行力学分析,建立各部件的力学方程组。依据该力学方程组,建立涉及力学、液压、刚体动力学的多学科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模型。使用该模型仿真了某真实系统在不同工况和设计参数下的动态特性,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冲压空气涡轮系统正向设计提供依据。最终,某型冲压空气涡轮系统风洞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系统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6.
敬告读者     
《空气动力学学报》互联网期刊平台已正式开通使用。该平台集作者投稿、专家审稿、审稿进度查询和刊物网上订阅等功能于一体。作者可登陆进行在线投稿和状态查询,审稿专家可登  相似文献   
67.
油液含气量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液压系统油液的含气量,空气进入飞机液压系统的形式以及飞机液压系统油液中的空气对飞机液压系统的影响,慢慢被国内外从事液压系统研制人们所重视,在国内,一些大专院校和液压技术研究机构正着手研究液压系统中这些问题。一个好的液压系统,它的抗故障能力是较强的,但是,设计中忽视某些问题,则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故障,甚至使液压系统造成灾难性后果,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68.
全面阐述了影响飞机空气动力的诸多因素。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收音机形状和方向效应、雷诺数效应、马赫数效应、机翼平面形状的影响、增升装置和阻力等。最后提出飞机性能的基本空气动力假设来研究飞机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69.
为了用于单级入轨/跨大气层运载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发动机设计思想。这是一种混合循环的发动机,暂时称之为转换型发动机。它实质上是一种涡轮喷气的火箭(ATR),不过它有一个提供空气和喷射液态氧化剂的特殊入口,通过改变喷射液态氧化剂和进入空气量的比例从0到100%,这样发动机能连续地从空气吸气式模式转变到火箭模式。此外它还可以从转换中必须的喷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好处,此过程中进入的空气流提供了有效的冷却。在飞行上升弹道段的很大部分,使得转换型发动机工作在空气吸气式状态,因此它改进了单级入轨/跨大气层运载器的推进剂和载荷的比例。  相似文献   
70.
本文采用半角析半数值的工程计算方法对亚速大攻角细长三角翼机翼现象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