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60篇
航天技术   1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汶 《国际航空》2010,(3):62-63
本文介绍了福禄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发明的高压水磨粒流喷水(水刀)的应用情况,用这种喷水切割复合材料的优越性以及它与仿形铣的对比。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不同的修整条件修整砂轮,用表面粗糙度仪测量砂轮表面轮廓曲线数据,通过FFT软件分析其频谱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修整深度较小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当修整深度增大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而修整进给率较小时,修整特征频率不明显;当修整进给率较大时,砂轮表面出现明显的修整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23.
航空机载零件磨粒流去毛刺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实现航空机载零件内腔深孔、交叉孔、沟槽去毛剌及尖边倒圆加工的磨粒流工艺方法 ,并将这种工艺方法与流体研磨法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4.
基于灰色聚类的磨粒自动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军  左洪福  陈果 《航空学报》2003,24(4):373-376
 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聚类分析技术用于磨损颗粒的自动识别,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程序。在对磨粒图象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各参数的灰类白化权函数, 并结合磨粒识别的试验研究, 给出了磨粒各特征参数的聚类权值。应用此方法对一组标准磨粒进行了模拟识别, 识别正确率在90% 以上, 并且识别速度很快, 大大优于传统的磨粒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5.
砂带磨粒磨损直接影响磨削表面质量进而影响构件综合服役性能.以表面完整性为评估指标,对砂带磨损前后钛合金的表面加工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揭示了砂带磨粒磨损对磨削TC17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表面硬度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磨粒磨损后由于高度均匀化、单位面积切削磨粒数增加、磨削深度减小,使得表面粗糙度减小、纹理均匀细腻,...  相似文献   
26.
镍基高温合金高效成型磨削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镍基高温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强度、热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该材料机械加工性差,成型加工更加困难。本文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高效磨削工艺的研究现状,找出了成型磨削加工应用中存在的瓶颈,并对现有的解决方法加以剖析;提出以确保成型面具有相同单颗磨料切厚为目标优化成型砂轮磨粒排布,并与高效深切磨削工艺(HEDG)相结合的构想,以达到进一步挖掘高效成型磨削技术在航空难加工材料成型加工中潜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27.
滑油系统全流量在线磨粒静电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滑油系统非金属材料难以实现在线监测的问题,基于静电感应原理展开全流量磨粒监测技术研究。研究润滑条件下荷电磨粒的产生机理和全流量磨粒静电监测原理,着重进行了静电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为验证磨粒静电监测技术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模拟实验平台,开展了故障颗粒注入实验和循环润滑条件下销盘滑动摩擦磨损实验,使用自制的全流量在线磨粒静电传感器对油路中的磨粒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静电传感器能够监测到金属、非金属等不同材料荷电磨粒;感应电压幅值与磨粒大小具有相关性;感应电压波形与荷电磨粒特性有关;静电传感器可以在线监测滑油回路中非金属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状态。  相似文献   
28.
钎焊金刚石套料钻CFRP制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FRP)中高硬度碳纤维易加速孔加工钻头的磨损,导致加工质量变差。采用钎焊金刚石套料钻加工CFRP不仅可提高钻头的耐磨性,加工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为更好地优化提高套料钻加工性能,试验采用有序排布的金刚石磨粒制作钎焊套料钻,尝试通过改变磨粒数量来调整单颗磨粒切厚大小,对相同工艺参数下不同单颗磨粒切厚对钻削轴向力、孔壁粗糙度以及出入口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金刚石磨粒的运动模型,并分析了套料钻制孔中已加工表面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制孔质量与容屑空间和单颗磨粒切厚有关。在容屑空间充足的情况下,随着单颗磨粒切厚的减小,轴向力减小,制孔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9.
单颗磨粒切厚均匀化实现脆性材料延性域磨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性材料磨削加工中容易出现表面亚表面损伤等质量问题,而且加工效率较低,这已经成为脆性材料产品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构想,即采用磨粒有序排布的砂轮及其精细的修整工艺实现单颗磨粒切厚均匀化,使得每颗磨粒都处于脆性材料的延性加工状态,从而实现脆性材料的延性域磨削。基于此构想,制作了磨粒有序排布的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整和磨削试验,最后实现了氧化锆陶瓷的延性域磨削。实验证明该工艺方法可行,有效且可操作。  相似文献   
30.
针对磨粒识别问题,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集成神经网络磨粒融合诊断方法.首先对特征参数进行优化分组,然后对每一组建立对应的分类子神经网络,分别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和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进行识别,得到初步的诊断结果,经过归一化后作为2组基本概率分配函数,最后运用D-S证据理论进行融合得到最终识别结果.算例分析表明,基于D-S证据法和集成神经网络的磨粒融合识别方法比单个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