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299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复合加工技术主要解决2个方面的问题:特殊结构与复杂结构的加工、难加工材料及脆硬材料的加工。目前,复合加工技术已经在航空、航天、兵器和原子能等工业领域中难加工材料的高效加工中逐步进入广泛应用阶段。复合加工的主要特点是综合应用机械、光学、化学、电力、磁力、流体和声波等多种能量进行综合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生产率往往大大高于单独使用各种加工方法的生产率之  相似文献   
122.
123.
基于航空环境的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齿轮传动由于其独特的传动优点,成为航空传动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面齿轮传动原理,得到了面齿轮齿面方程。针对面齿轮的精密加工技术问题,提出了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基于面齿轮专用数控磨床,建立特殊磨削加工坐标系,根据砂轮磨削对面齿轮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开槽技术及珩齿理论,研制了面齿轮专用斜槽磨削刀具和柔性珩齿刀具结构,进而得到磨珩复合磨削刀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实验,并对样件进行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及微观纹理检测,验证面齿轮磨珩复合磨削加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4.
单颗磨粒切厚均匀化实现脆性材料延性域磨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性材料磨削加工中容易出现表面亚表面损伤等质量问题,而且加工效率较低,这已经成为脆性材料产品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瓶颈。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艺构想,即采用磨粒有序排布的砂轮及其精细的修整工艺实现单颗磨粒切厚均匀化,使得每颗磨粒都处于脆性材料的延性加工状态,从而实现脆性材料的延性域磨削。基于此构想,制作了磨粒有序排布的单层钎焊超硬磨料砂轮,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整和磨削试验,最后实现了氧化锆陶瓷的延性域磨削。实验证明该工艺方法可行,有效且可操作。  相似文献   
125.
SiC工件ELID磨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ELID(在线修整砂轮)磨削方法对SiC进行磨削试验,从材料去除机理、砂轮粒度的选择、切削深度等方面探讨了SiC ELID磨削参数的选择.实验表明:砂轮粒度、切削深度对加工质量影响较大,在磨削效率和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找到优化的工艺参数,使效率和精度达到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用粒度为W3.5的金刚石砂轮磨削20 min,表面粗糙度可达到0.023μm.  相似文献   
126.
重庆市材料表面精密加工及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依托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和重庆大学,以三磨海达专业技术研究和丰富的管理及市场运作经验为支撑,结合重庆大学以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建立的产学研流动机制,成为国内专注于各类材料表面精密加工以及相关成套装备工程化研发及推广技术应用研究机构,通过不断加强在材料表面精密加工技术、磨料与材料表面交互作用机理、精密机床结构设计与优化技术、强力高速高效复合磨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内广大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材料表面精密加工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27.
128.
闫艳燕  张亚飞  张兆顷 《航空学报》2021,42(7):624749-624749
为进一步揭示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硬脆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损伤机理,基于应变率模型对其磨削过程中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硬脆材料的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模型与微裂纹损伤深度模型。研究发现,脆-塑转变临界切削深度和微裂纹损伤深度均与应变率有关,其中临界切削深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而横向裂纹损伤深度与中位裂纹损伤深度均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减小。通过ZrO2陶瓷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切向超声振动的引入提高了材料应变率,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动态断裂应力以及动态断裂韧性,从而扩大了ZrO2陶瓷的塑性域去除范围,降低了加工表面的横向裂纹与中位裂纹损伤深度,使得ZrO2陶瓷的表面及亚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为进一步揭示切向超声辅助磨削过程中硬脆材料的表面及亚表面微观损伤机理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9.
为了探究ELID成型磨削磨削参数和电解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基于未变形切屑厚度模型,考虑砂轮上磨粒出刃高度的随机性以及ELID磨削中氧化膜的影响,建立了针对ELID磨削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单因素实验研究了ELID成形磨削电源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电解电流与氧化膜厚度之间的关系。全因子实验以工件转速、砂轮转速和进给切深为影响因素,研究了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磨削参数中,其他条件一定时,表面粗糙度随砂轮转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工件转速和切深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对于粗糙度的预测误差达到了8.75%,预测模型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0.
针对钛合金在磨削加工过程中表面粘附的难点,从砂轮材料、加工条件及磨削液的应用等方面具体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通过试验验证,总结出一套针对钛合金磨削砂轮表面粘附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