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974篇
航天技术   113篇
综合类   146篇
航天   30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991.
阐述了承受压力不大的油缸、作动筒等缸体类铸件疏松、缩孔、气孔、夹杂等常见缺陷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王秒  王微  杨云龙  檀财旺  王刚 《航空学报》2022,43(4):482-491
采用CoFeNiCrCu高熵合金为钎料对SiC陶瓷进行了钎焊连接,研究了钎焊时间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iC/CoFeNiCrCu/SiC接头的典型界面组织为:SiC/Cr23C6+Cu(s, s)+Si(s, s)/HEAF+Cu(s, s)/Cr23C6+Cu(s, s)+Si(s, s)/SiC。随着钎焊时间的增加,组织中相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接头在高熵效应的作用下仍主要由固溶体组成,接头中反应层厚度逐渐增大。当钎焊时间为90 min时,反应层厚度达到最大为25μm。但过厚的反应层使得接头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在反应层中集中并导致反应层中产生裂纹等缺陷。当钎焊温度为1 180℃,保温6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最高达到61 MPa。此时,裂纹从远离接头的SiC陶瓷开始萌生并向接头方向扩展,最终断裂在陶瓷与反应层的界面处。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编织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CMC)中基体、纤维束和界面层等组分的不同传热特征,以及考虑到界面层结构极薄的尺寸特征,探究了界面层及其在细观结构代表单元中的引入方式对编织结构CMC材料内部热量传输特征和各向异性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中对比分析了不考虑界面层、含隐式界面层和含显式界面层等三种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的温度场、热流密度场及各向异性等效导热系数,获取了界面层导热系数对CMC材料整体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编织结构CMC材料内部温度场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不同模型计算获取的热流密度场具有明显区别。同时基于三个模型获取的各向异性导热系数也具有较大差异,显示界面层方法预估精度较高。此外,随着界面层导热系数增加,CMC材料整体各向异性导热系数明显增加,其对水平经纱Y方向上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4.
工艺参数对铝合金摩擦挤压增材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061-T651铝合金圆棒进行摩擦挤压增材制造(friction extr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FEAM)工艺实验研究,探讨和分析不同主轴转速对单道双层增材试样的增材成形、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给定横向移动速度300 mm/min,采用主轴转速为600 r/min和800 r/min均能获得完全致密无任何内部缺陷、厚度分别为2 mm和4 mm的单道双层增材试样,增材整体由细小等轴晶粒组成,增材层间实现冶金连接;800 r/min下工具轴肩的摩擦挤压作用降低,增材层间结合界面呈平直状,塑化金属流动不充分,沉积层宽度较窄、表面成形更粗糙;600 r/min下结合界面经历的塑性变形和热循环更为显著,晶粒细化至6.0μm,但增材界面区软化程度较严重,硬度仅为增材棒料母材的52.7%~56.2%,而800 r/min下界面区的硬度能够达到母材的56.0%~61.3%;在600 r/min和800 r/min下,增材试样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分别达到增材棒料母材6061-T651的66%和70%,而断后伸长率明显较高,分别为母材的212%和169%;与目前其他增材工艺力学性能比较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5.
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内应力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固体火经柱裂纹的产生机理及改善裂纹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药柱裂纹是药柱本身的内应力千成的,其机理是药柱内部的自由体积膨胀和交联收缩导致内应力产生。根据分析,通过寻找最佳材料配方和工艺参数来减少热应力的产生,并采取措施使已产生的内应力释放等方法,可减少或避免药柱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6.
建立了含脱粘面的某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根据脱粘面不扩展条件下得到的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压力变化仿真曲线,进行了装药应力应变场的三维粘弹性有限元计算,并采用J积分断裂判据,预估了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脱粘面可能发生扩展时的临界尺寸。  相似文献   
997.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粘接界面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介绍了超声纵波多次反射法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构件粘接界面无损检测中的应用原理,设计制做了对比试块用来考查方法的探伤灵敏度,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检测,证明该方法适用于现场检测和阵地探伤。  相似文献   
998.
过锡铋合金粘补技术在修复机床导轨拉伤面的实际应用和效果,着重介绍锡铋合金配制方法与粘接工艺过程,为进一步扩大其应用的范围和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9.
使用SEM、AFM、比表面积与孔体积测试分析仪(BET)和XPS对国产腰形截面炭纤维、圆形截面高强炭纤维和国外圆形截面T300炭纤维表面特性进行物理与化学表征与分析,并对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界面粘接性能进行了研究。表面形貌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比表面积大于圆形截面炭纤维,但其表面沟槽较圆形截面炭纤维浅。XPS分析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的表面活性略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但明显低于T300;界面剪切强度与层间剪切强度测试结果表明,腰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均接近于T300/环氧复合材料,高于国产圆形截面炭纤维/环氧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质子和电子对光学反射镜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能量为E=160keV质子和电子单独及综合辐照作用对两种空间反射镜光学表面的影响。观察到在辐照剂量达到Φ=10×105/cm2后反射镜表面形咸了明显的结构缺陷,并导致某些谱段反射率的降低和成像质量的下降。辐照诱发缺陷的类型及分布特征除与粒子种类和反射镜结构有关外,还依赖于试样的接地方式。质子幅照主要引起反射镜表面膜层的起泡现象;电子辐照则使SiO2保护膜着色;综合辐照的影响复杂,尤其是在接近于空间使用条件的第二种接地方式下,起泡现象和静电效应成为镜面损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