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56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28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一般光亮镀镍溶液中加入固体微粒,通过一系列工艺手段使微粒与镍共沉积获得复合镀层以提高镀层表面质量。通过试验获得工艺参数,论证了镍封工艺的特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重点评述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基材表面金属化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3.
内腔镀铬与外型镀铬有较明显的差异,因此镀层质量的好坏,除取决于优良的电解液外,还取决于电镀工艺和内腔形式;而内腔形式又影响着电镀的工艺性能。本根据实践中的经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4.
通过优化排布金刚石磨料研制出钎焊单层金刚石端面砂轮.以硬质合金为加工对象,研究了该砂轮的磨削性能.结果显示连续干磨时,金刚石磨粒的失效形式主要是磨耗磨损和断裂两类,没有出现传统的电镀和烧结工具磨粒大量脱落的现象.这表明钎料合金对磨粒的高强度把持和砂轮的高耐用度.此外,工件的磨削表面获得了良好的粗糙度,理论预测的粗糙度数值和试验数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5.
对纯铜材料加工的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纯铜材料进行机械加工时,经常出现粘刀、断屑、难以磨削等棘手问题,作者通过改进刀具结构及合理选择砂轮等方案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6.
本文在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了磨削弧区温度同试件表面烧伤色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以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A)等较为先进的测试仪器为手段详细研究了K417镍基铸造高温合金缓进磨削中表面为正常、淡黄、黄褐、紫褐以及紫黑等深浅不同的色斑时诸试件表面形貌特征和对应的砂轮表面形貌特征,揭示了K417材料缓磨中表面形貌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测试结果表明,K417材料缓磨表面出现烧伤色斑时,磨粒与试件材料之间存在粘结现象;试件表面出现粘结滞留的涂覆物。随表面烧伤色层次的加深,磨粒与试件材料之间的粘结越普遍、越严重,试件表面涂覆程度亦越强烈。当出现紫黑色斑时,表面还伴有微裂纹出现。  相似文献   
57.
装饰性电镀CuNiCr的不良镀层,过去采用浓硝酸化学法退除,其缺点是退镀件过腐蚀,成本高,毒性大,污染环境。现改进退镀技术,优选出电化学退除新技术,从而可将钢铁基体上的CuNiCr镀层一次性全部退除,退镀速度快,无腐蚀,安全可靠,成本低,无毒害性气体,改善了劳动条件,消除了NOx气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58.
对磨削性能下降的陶瓷CBN砂轮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锐,用激光三角法的砂轮地貌测量系统对各状态下砂轮地貌进行测量。得到了砂轮地貌的三维形貌和磨粒出刃高度、磨粒刃密度的变化特点,以此评价修锐效果。结果表明,陶瓷CBN砂轮的修锐对砂轮磨粒的出刃性、等高性和均匀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59.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microstructure of pyrocarbon, nickel was introduced by electroplating on carbon fibers and used as a catalyst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pyrocarbon at 1000 C using methane as a precursor gas. The distribution of nickel catalyst and the microstructure of pyrocarb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Raman micro-spectrometry. Results show that nano-sized nickel particles could be well distributed on carbon fibers and the pyrocarbon deposited catalytically had a smaller d002 value and a higher graphitization degree compared with that without catalyst. In addition, the deposition rate of pyrocarbon in each hour was measured.The deposition rate of pyrocarbon in the first hour was more than 10 times when carbon cloth substrates were doped with nickel catalysts as compared to the pure carbon cloths. The pyrocarbon gained by rapid deposition may include two parts, which are generation directly on the nickel catalyst and formation with the carbon nanofibers as crystal nucleus.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