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航空   543篇
航天技术   679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45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电离层扰动从其背景中分离出来一直是电离层扰动研究的核心与难点。文章综述白谱法在电离层扰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主要有:1)白谱法比常规电离层扰动提取方法能更好地描述磁暴期间电离层的扰动,利用白谱法构建的电离层天气单站指数 Js、全球指数 Jp 和区域指数Jr与 Dst 指数之间存在极好的关联性,可以直接利用 Dst 来对 Jp进行预报。2)白谱法同样适合研究强磁暴期间的电离层异常弱响应。对比研究发现,电离层在强磁暴条件下的弱响应不依赖于采用的扰动提取方法本身,并且该现象的出现与纬度、地方时及磁暴前期条件强烈相关。3)白谱法是研究地磁平静期由其他扰动源引起电离层扰动的有力工具。基于白谱法构建的Js分布图能够很好地反映台风过程中电离层扰动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电离层f0F2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由中国武汉电离层台站和澳大利亚Hobart台站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0F2)的资料,利用三层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网络),提出一种提前24h预测f0F2的方法,该方法以前5天观测的f0F2数据拟合的5个系数以及太阳活动参数作为输入,以当天24 h的f0F2作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好的网络可以实现对f0F2提前24 h的预报.预测结果显示,利用神经网络预测的f0F2与实际观测结果变化趋势较一致,并且比IRI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误差分析表明,在南半球Hobart(-42.9°,147.3°)台站比中国武汉站(30.4°,114.3°)的结果要好,在低年比高年要好,在冬夏季节比春秋季节稍好.本文说明利用神经网络对电离层参量进行预报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3.
全球电离层对2000年4月6-7日磁暴事件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布于全球的电离层台站的测高仪观测数据,对扰动期间,foF2值与其宁静期间参考值进行比较,研究了2000年4月6—7日磁暴期间全球不同区域电离层的响应形态,并通过对比磁扰期间NmF2的变化与由MSISR90经验模式估算的中性大气浓度比(no/nN2)的变化,探讨了本次事件期间的电离层暴扰动机制.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和恢复相早期,出现了全球性的电离层F2层负相暴效应.最大负相暴效应出现在磁暴恢复相早期,即电离层暴恢复相开始时间滞后于磁暴恢复相开始时间.在磁暴恢复相后期,一些台站出现正相扰动.研究结果表明,本次事件期间的电离层暴主要是由磁暴活动而诱发的热层暴环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4.
针对载人航天领域交会对接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约束规则的程序规划方法,将飞行程序按照相关性划分为飞控事件,将事件约束与时间或圈次解耦,形成适用全相位交会对接的规划配置体系,通过一套配置实现各正常、应急分支程序的规划生成,相比传统基于时序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配置的适应性,提高程序设计效率,为后续交会对接程序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考虑了激波爆发源角宽度、能量、驱动时间、激波速度及其与背景太阳风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流体力学扰动方程建立起一个激波扰动传播模型,用于研究激波从太阳传播到地球轨道附近(1 AU处)所需要的时间(渡越时间)问题.为印证扰动传播模型的适用性,利用1979-1989年间的27个激波事件,以及1997年2月到2000年1月间的68个激波事件,对激波到达地球轨道附近的渡越时间进行了预测,并将结果与STOA和ISPM预报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该模型在所有95个事件中,渡越时间相对误差小于10%的事件数占总事件数的25.26%;相对误差小于20%的占总事件数的50.53%;相对误差小于30%的占总事件的65.26%.   相似文献   
996.
定向合金DZ125热/机械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用微裂纹扩展模型、Manson-Coffin方程和拉伸迟滞能模型对DZ125定向凝固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热/机械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发现:三种模型都能较好对DZ125合金的热/机械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分散带为2倍左右)。通过分散带和标准差的定量比较发现:对于同相位、-135°相位和同相位带保持时间的热/机械疲劳,拉伸迟滞能寿命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比微裂纹扩展模型和Manson-Coffin方程的预测结果好;而对于反相位热/机械疲劳,微裂纹扩展模型的预测结果比拉伸迟滞能寿命预测模型和Manson-Coffin方程的预测结果好。   相似文献   
997.
在介绍一种三维物体表面特征数据获取方法的基础上,利用CAXA软件平台,以普通眼镜盒实体为例,完成了对实体的三维模型重建及加工过程仿真(MPS),并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CAT(计算机辅助测试)/CAD/CAM集成方案,为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制造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二维平板超声速边界层中,由壁面处安装的激振薄膜引入的扰动的演化过程.主要得到了如下结论:由激振薄膜引入的扰动能很快演化成标准的T-S波,但扰动的各物理量的演化为T-S波的速度并不相同,即各物理量并不同时形成T-S波,速度最先形成,而温度最晚.在相同的条件下,由不同激振形式或不同宽度的薄膜引入的扰动的演化速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999.
传统标准增益喇叭天线测试系统在测试物体的电磁特性时,由于要满足入射波为平面波的要求,通常要满足天线的远场条件,这样在测试过程中会产生绕射等现象,影响测试结果.通过在天线波导口处加载相位补偿的非谐振超表面单元可以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使其在近场处也可以产生近似平面波的效果,可解决在测试过程中绕射等现象导致的测试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电离层延迟误差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中的重要误差源之一.目前在电离层延迟改正模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Klobuchar参数模型,但是该模型的改正率仅能达到60%左右,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度需求.将国际GNSS监测评估系统(inter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