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65篇
航天技术   39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超声速混合层增长速度定量测量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超声速混合层增长速度,在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湍流混合风洞中,分别采用常规连续光源与脉冲激光光源完成相应的纹影和NPLS实验.采用对比度调整和边缘检测方法对实验图片进行处理,得到了适合于定量测量混合层增长速度的图像.给出了相应的增长速度测量方法,并对相应的实验图像进行了定量测量与比较.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超声速混合层增长速度,在自行设计的超声速湍流混合风洞中,分别采用常规连续光源与脉冲激光光源完成相应的纹影和NPLS实验。采用对比度调整和边缘检测方法对实验图片进行处理,得到了适合于定量测量混合层增长速度的图像。给出了相应的增长速度测量方法,并对相应的实验图像进行了定量测量与比较。  相似文献   
63.
本文对固粒在混合层涡卷起和配对过程中的运动进行了研究。对流场用拟谱方法直接数值模拟,对固粒用颗粒-轨道模型。计算结果给出了涡卷起和涡配对过程中固粒的运动情况,说明本流场Basset力对固粒运动的影响甚微;拟序结构演变过程的不同阶段造成不同的固粒分布,该结果与流场显示的实验结果相符;在相同流场条件下,Stokes数是影响固粒在拟序结构流场中运动的控制参数。文中所得结论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了获得超/亚声速混合层的油雾特征,开展了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借助粒子图像测速系统的脉冲曝光拍摄功能得到混合层内油雾分布及油滴粒径大小,采用商用Fluent软件模拟混合层内油雾运动并获得油滴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沿着流向油雾空间分布包括横向射流区(含横向破碎段与卷吸转向段),和混合层区(含剪切破碎段和跟随运动段).流...  相似文献   
65.
利用前缘吸气和顺压梯度,在对称后掠机翼模型上,实现了混合层流控制。在连续式跨声速风洞中,研究了气流马赫数和雷诺数对转捩位置的影响,研究了前缘吸气流量及流量分配对层流控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利用壁面冷却方法,扩大了层流区和湍流区的壁面温度差,利用埋入式安装的热电偶测量了表面温度分布,确定了转捩位置和层流区范围。结果表明,前缘吸气具有良好的层流控制效果,可以使层流区范围显著扩大。前腔吸气流量对层流控制效果影响很大,后腔吸气流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6.
二维气固混合层中拟序结构对固粒运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固粒在混合层涡卷起和配对过程中的运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李浩  谭建国  侯聚微 《推进技术》2018,39(2):411-418
为了克服强迫振动诱导混合增强难以工程实现的缺陷,提出隔板自激振动诱导混合增强的新技术,而设计最优自激振动频率的隔板是该技术的难题。采用平板开凹腔的隔板构型,通过实验手段并结合数值仿真,分析了凹腔隔板的自激振动特性。研究表明,凹腔的声学自激振荡引起压力随时间的波动是隔板自激振动的直接原因;隔板的约束条件与凹腔的构型参数长深比、后缘倾角对自激振动特性有重要影响;自激振动频率与限位尺寸呈反相关,当限位尺寸为0时,频率提高了324.63%;与凹腔长深比K=1时相比,K=7的频率降低了19.36%。自激振动频率与后缘倾角呈正相关,后缘倾角为90°时,频率提高了23.15%。改变约束条件可大幅提高自激振动频率,是隔板优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9.
杨一雄  杨体浩  白俊强  史亚云  卢磊 《航空学报》2018,39(1):121448-121448
使用扩展自由变形参数化方法,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动网格技术和改进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考虑吸气的eN转捩预测方法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求解器,搭建了针对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后掠翼的优化设计平台,对HLFC后掠翼的气动外形设计、雷诺数影响、吸气分布设计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在这些因素影响下HLFC后掠翼的阻力系数和层流区长度的差别,进而探索了相应的设计准则。研究表明,对于层流区较长和阻力系数较小的HLFC后掠翼来说,它们上表面的压力分布具有共同的特征:头部峰值较低,之后有一个小的逆压,接下来是一段较长的均匀稳定的顺压,这段顺压最后终结于一道激波。应用HLFC技术后,通过实现大面积的层流区,机翼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均可显著地降低,降低的幅度远大于不考虑层流控制的设计结果。同时,HLFC机翼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摩擦阻力、压差阻力、激波强度和配平阻力(低头力矩),层流区最长不一定意味着阻力最小。一般来说,雷诺数越高,越难维持层流,但应用混合层流控制技术后,即使在难以实现自然层流的高雷诺数下,HLFC机翼依然有较长的层流区。通过对吸气分布的设计进行研究,说明了非均匀吸气比均匀吸气要更有效率一些,能够节省吸气量。  相似文献   
70.
基于间断有限元方法(DGM),对二维和三维、对流马赫数Mc=0.4和0.8的空间发展的可压缩混合层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混合层中的大尺度结构及压缩性效应进行了研究.重点观察了大尺度结构随压缩性变化的全景图像,文中采用λ2方法定义三维流动中的大尺度结构,流场中能够观察到大尺度的涡结构森林.当前数值模拟表明混合层的湍动能和雷诺应力随对流马赫数的增加而降低,这对RANS和LES模型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也表明,间断有限元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于可压缩湍流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