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26篇
航天技术   42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邸乃庸 《航天》2009,(11):38-40
2002年10月,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长13.7米、宽4.6米、高4米、重12.5吨的右侧桁架S1送至国际空间站,这是空间站上由11块组件组成的整体桁架结构中的第3个组件。  相似文献   
52.
针对机器人在轨构建空间桁架结构的装配序列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可同时求解装配单元装配序列与机器人运动的序列规划方法。首先设计了装配机器人并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其次,对机器人在整个装配过程中的运动进行了分类并分别给出了规划与控制方法;然后,建立了装配序列规划的评价指标并采用离散粒子群算法求解。最后,以常用空间桁架结构为例,通过仿真校验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庞之浩 《航天员》2011,(5):59-62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头的,其投入占国际空间站总成本的70%,所以称得上该工程的“龙头老大”。美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等各1个,以及7段桁架结构、4对太阳能电池阵,还用航天飞机完成了许多舱段的运输任务和航天员出舱组装空间站部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54.
为了实现更大口径的展开天线,现有的单环周边桁架天线容易出现面外刚度不够,有必要进行改进.利用剪式铰展开单元,提出复环桁架天线结构方案,与已有的方案进行设计参数和工程可实现性比较.推导了剪式铰展开单元的刚度矩阵,进行剪式铰桁架天线结构的力学分析.利用广义逆矩阵理论,提出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数学算法并构造了约束方程及其雅可比矩...  相似文献   
55.
主动控制是增强结构设计鲁棒性、提高结构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在空间桁架结构内部配置的压电主动构件作为控制执行元件,进行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实验,获得了较好的阻尼控制效果.首先设计了一种用于桁架结构控制中的压电堆式主动构件,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然后采用直接速度反馈控制策略,实现了结构的主动阻尼控制。文中还引入模态耗散能因子的概念,讨论了主动构件的优化配置问题.通过实验比较了空间桁架结构开环和闭环时的振动响应,说明了文中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
大型空间桁架结构热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对太阳电池阵中央桁架系统进行了热流和温度计算。根据传热学理论建立了瞬态热平衡方程。应用有限元法对热平衡方程进行了求解。对热流和温度场的计算结果做了详细讨论,从中经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 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5月9日,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从舱内观察到一些细小的白色片状物在空间站的P6桁架附近四处飘散,与此同时,他们从仪表板上观察到空间站太阳翼附近的冷却泵和流量计内的液氨压力正在降低,且泄漏速度在不断加快。泄漏发生在为空间站外部的大型太阳翼提供冷却的的液氨回路上。如果泄漏继续下去,将可能在48小时内完全中止受影  相似文献   
58.
采用桁架结构的形式对远地点发动机支架提出了改进结构方案的设想。并通过计算分析与原方案的性能进行比较,认为采用桁架结构作为远地点发动机支架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适合批量化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59.
文章对铺层-模压法制作复合材料桁架接头的成型工艺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了如何采用结构单元法对铺层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同时对采用此工艺研制的接头本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接头研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新一代卫星结构中的某一桁架接头的研制过程,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接头的各项性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今后的顺利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