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6篇
航空   314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接触状态的叶冠预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叶片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和时频转换法,分析了叶冠结构参数与安装状态下叶冠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叶冠几何参数对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就叶冠接触状态与叶冠磨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于接触状态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叶冠预扭设计基本思想和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82.
涡轮叶片叶冠的预扭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工作状态下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叶冠不同预扭角的低压涡轮叶片应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装配状态下叶冠阻尼面应力状态的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3.
对某型涡喷发动机涡轮级导向器进行了全三维弯扭设计以后,在保证涡轮前总温、总压和燃气流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尾喷管面积,提高涡轮后背压,保证在设计转速下涡轮输出功与原型涡轮级相同,从而保证了压气机的设计点和喘振裕度,同时提高了发动机推力。带来这样效果的原因是弯扭导向器使涡轮级的效率提高,导致涡轮出口总压的提高。本文对改型和原型涡轮级进行了全三维粘性数值模拟和气动分析。   相似文献   
84.
85.
转子扭转振动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立了一种测量转子扭转振动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专门测扭装置直接提取和分析由转子扭振转化的动应变信号从而获知转子扭振特征,并利用电阻应变计的空间对称结构,实现了信号的加强、补偿以及多通道冗余功能。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性好、灵敏度高、安装简易、操作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转子扭振测量新技术。  相似文献   
86.
87.
针对某台轴流式引风机变频改造后频繁发生轴系故障的现象,采用无线应变电测技术测试了轴系扭应力脉动特性。试验发现,风机变频运行在一定转速以上时,传动轴扭应力脉动幅度突增,并一直维持在高位。在运行过程中扭应力脉动频率被锁定,不随转速变化,该现象和扭转共振不同。分析表明,变频器电机传动轴叶轮组成的机电耦联系统出现了扭振失稳。提出将轴系上的膜片联轴器改为高弹橡胶联轴器,通过增加系统阻尼的方法抑制扭振失稳。改造前后的试验结果对比表明,高弹联轴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轴系扭振失稳。  相似文献   
88.
针对两分支圆柱齿轮分扭传动机构,深入剖析了其载荷分布不均衡的原理,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结构参数对均载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弹性轴结构分扭传动的试验证明了该原理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工况条件、两分支扭转刚度、支撑刚度、啮合相位差等因素皆对系统的均载性能具有影响,其中取较小的扭转刚度和较大的支撑刚度,并严格控制第一级齿轮副之间的啮合相位差对均载有利。   相似文献   
89.
应用给出的各向异性板结构横向弯曲一般解析解对承受均布载荷的纤维增强对称角铺设复合矩形进行弯扭耦合效应分析,文中针对四边简支方板进行计算,分别选取5种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分别在考虑D16,D26及忽略D16,D26情况下计算板中心最大弯短,挠度,以比较D16,D26对板弯曲线状态的影响,讨论了铺设角,铺设层数N对板挠度,最大弯矩的影响,对于简支方板,铺设角为45°时板挠度,最小弯矩最小,而0°时的方法挠度,弯矩均为最大,在相同厚度下,铺设层数越多,挠度,弯矩越小,弯扭耦合效应增大板挠度,最大弯矩,当铺设层数N大于9时,挠度计算可忽略弯扭刚度影响,但计算弯矩内力要带来20%相对误差。计算弯矩内力不能轻易忽略弯扭刚度。  相似文献   
90.
介绍了不等边∏型材弧形零件的成形方法,包括滚床的选择、滚模的设计以及工艺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