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基于晶体塑性本构理论,利用多晶代表性单元从细观尺度研究了ZSGH4169合金在650℃条件下考虑双轴应力状态的循环应力应变行为.计算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双轴拉伸应力控制下存在与低周疲劳试验常用的单轴应力状态一致的棘轮效应.对两种应力状态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1150MPa应力单轴循环载荷下初始循环残余应变比双轴应力状态高出3倍,且双轴应力状态下最终循环稳定,残余应变约为1.2%,但在单轴应力状态下是不稳定的.对应力和塑性应变累积不均匀性的分析表明:单轴和双轴拉伸状态下,虽然应力和应变分布的不均匀性都随着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单轴拉伸状态下平均应力随循环数增加,而双轴拉伸状态下几乎为常数.   相似文献   

2.
中间层厚度对陶瓷扩散焊接头应力分布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平面应变、平面应力两种应力状态下含中间层的陶瓷接头界面上应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分析。得到了接头界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沿板定的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中间层材料厚度小时,两种应力状态下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在接头界面上滑板定的分布基本均匀。中间层材料厚度增大,平面应变状态下试件中部的正应力增大并出现峰值;平面应力状态下在试件自由瑞边缘正应力增大并出现峰值。两种应力状态下界面上的剪应力由板中央到板边缘逐渐增大,界面上边缘处最大剪应力的值也随中间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在保证接头接合良好的前提下,应采用小厚度的中间层。  相似文献   

3.
受均布载荷的双模量陶瓷简支梁的有限元计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玲  李范春 《推进技术》2016,37(7):1356-1363
为了验证应力球张量法是否适用于双向应力状态下的不同模量计算,以受均布横向载荷的拉压模量不等材料的简支梁为例,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利用所研发的模块对简支梁进行了结构分析。通过对比所得有限元解与其解析解的计算结果,确定了误差范围,分析了有限元解的变化规律及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正应力的最大误差不超过4.5%,竖向位移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4%,切应力的最大误差不超过3.5%,满足工程上的要求。应力球张量法适用于双向应力状态下不同模量计算。  相似文献   

4.
以古德曼(Goodman)应力线图和第四强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等效高、低周复合循环应力的方法。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对应力和强度进行了统计模拟,同时拟合了应力和强度的分布规律。运用应力-强度干涉模型,提出了评估轴在单一工作状态和多工作状态下,屈服、破坏和疲劳强度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吕文林  魏邦旭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79-182,198
为在弹塑性状态下计算孔边局部应力,本文基于能量法则,推导出计算孔边局部应力的方法。本文的方法简单实用,准确度较修正诺伯法计算结果要高,文中附有涡轮盘偏心孔的计算实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的一种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天线罩的边烧蚀边加载的热力耦合试验方法,该试验方
法通过燃气流发动机及应力载荷加载装置实现了天线罩烧蚀状态下的应力考核,针对此试验方法开展了仿真
模拟计算,通过仿真数据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烧蚀应力耦合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从试验和理论分析
两个角度反映了纤维增强结构天线罩在烧蚀状态下的强度,为天线罩烧蚀应力耦合试验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的仿真计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 ,建立了单轴与多轴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 ,应用多轴Neuber法和Glinka法 ,计算了圆棒结构件应力集中处的应力应变 ,并与弹塑性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 ,分析表明 :多轴应力状态下直接采用单轴近似算法会产生较大误差 ,采用多轴Neuber法及Glinka法计算得到的局部应力应变结果与弹塑性有限元结果比较接近。在此基础上 ,对航空发动机轮盘榫槽部位进行了局部应力应变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表贴式永磁电机转子在高速高温状态下转子强度计算问题,提出了考虑磁钢分块结构的转子模型。基于厚壁圆筒理论推导了转子强度计算的解析解,分别计算出碳纤维护套及磁钢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基于有限元法分析了多种工况下的转子强度,在高速及高温工况下转子所受应力均会增加;对比解析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及解析法均能准确计算碳纤维护套应力,而磁钢却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磁钢边缘应力增大,解析分析难以进行精准计算;基于有限元法分析护套与磁钢过盈量,优化了转子结构,提出了过盈量的最优范围。  相似文献   

9.
王锋 《飞机工程》2007,(1):54-57
以干涉孔三维裂纹为讨论对象,应用ANSYS大型工程有限元计算软件,对孔边干涉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将干涉预拉伸应力考虑为内部载荷,分别对不同裂纹长度下的含裂纹体进行干涉计算,在不同的干涉状态下直接求解应力强度因子,以此等效地模拟裂纹扩展过程中干涉预拉伸应力释放时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通过计算分析,给出了考虑干涉预拉伸应力释放情况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随裂纹长度及模型厚度的改变趋势和规律,并与不考虑干涉预应力释放的情况下,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夹层玻璃力学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夹层玻璃的实验应力分析结果和板壳弹性理论,提出复合刚度矩阵处理均质连续夹层玻璃和分解外力计算单片玻璃两种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分别针对夹层材料的不同弹性常数下的受力状态,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得出有一定精度并非常实用的夹层玻璃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11.
锯齿冠的结构特性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锯齿冠结构原理,导出了包含锯齿冠结构特性参数(λ、ψ、βμ、Δβ)的关系式,即锯齿冠结构特性方程,并将其图解成锯齿冠结构特性曲线,直观、清晰地描述了各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揭示了由实际条件产生的“紧度偏差”,论述了锯齿冠结构的设计方法。同时指出,选择过大的接触角会使叶冠失效而引发叶片故障。  相似文献   

12.
李培元  顾春伟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495-2502
为了研究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Numeca,采用Spalart-Allmaras(S-A)模型和shear stress transport(SST)模型对某压比为1.5的亚声速离心压气机叶轮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并将4个不同截面上的速度分布等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A模型和SST模型的计算结果几乎完全相同,误差小于1%;整体性能的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验值吻合较好,在设计工况点,误差在2%以内,在非设计工况点,误差也小于6%;不同截面上速度分布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相差较大,在轮毂附近,最大误差在20%左右,在轮缘附近,部分截面最大误差高于100%,不能真实反映轮缘附近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接触状态的叶冠预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工程的实际问题,建立了叶片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和时频转换法,分析了叶冠结构参数与安装状态下叶冠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叶冠几何参数对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就叶冠接触状态与叶冠磨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于接触状态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叶冠预扭设计基本思想和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接触状态的叶冠预扭设计和磨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状态包括接触形式和接触参数,通过接触形式可从结构上判断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接触参数可从力学性能上评价叶冠的阻尼效果。接触状态能够细致地反映出叶冠工作状态下真实的接触情况.为叶冠结构设计和阻尼效果判定提供更准确、详尽的参考依据。本文针对某工程实际问题,建立了叶片三维分析模型,应用谐波平衡法和时频转换法分析了叶冠结构参数与安装状态下叶冠力学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叶冠几何参数对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本文还进一步就叶冠接触状态与叶冠磨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基于接触状态的设计理论,提出了叶冠预扭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涡轮叶冠间隙流场PIV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带有冷却气流的涡轮叶冠间隙流场流动特性,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技术得到了叶冠间隙流场中各个典型截面的瞬时流场显示,并对叶冠间隙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由于叶冠腔内有两股叶尖冷却气流的注入,叶尖泄漏流流过叶冠间隙时会与两股冷却流相互掺混,从而使腔内气流的流动状态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在叶冠突肩之后以及叶冠腔内流体汇合处会有大小方向各异的涡流产生.同时,两股冷却气流均对泄漏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前孔冷却流的阻挡作用更为明显.随前孔与后孔岀流比增加,前孔流及后孔流对泄露流的阻挡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6.
在低压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异型冠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达到减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锯齿冠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异型冠结构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以软件UG NX为平台,实现带异型冠涡轮叶片的参数化设计。通过对异型冠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制定了涡轮叶片异型冠结构的双目标优化设计流程。该方法实现了在保证异型冠结构强度及刚度的前提下,叶冠质量最轻及叶冠质心位置最优调控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叶冠质量降低了53.05%,最大应力下降了43.41%,最大径向变形量下降了45.80%。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切割叶轮后盖板平衡轴向力的方法会导致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平衡轴向力的方法。采用在同一个叶轮上切割叶轮后盖板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的研究方案,开展了泵性能、叶顶间隙压力、前后泵腔及平衡腔液体压力的系统测量。试验研究表明:以原型叶轮在设计流量下的扬程、效率和轴向力为基准,相对切割率为3.81%、7.62%、11.43%时,泵的扬程分别下降了3.52%、6.41%、9.93%,效率分别下降了2.97%、4.59%、6.18%,轴向力分别降低了8.02%、20.57%、22.3%;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后,泵的扬程最大降幅仅为4.18%,效率最大降幅仅为2.7%,轴向力最大降幅达到了83.1%;相对于切割叶轮后盖板而言,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可以使前泵腔压力升高而后泵腔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多级环境下径向总压畸变影响效应的试验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量化评价径向总压畸变对多级轴流压气机气动性能的综合影响效应,将标准畸变模拟网与叶型探针技术相结合,开展了径向总压畸变对压气机性能与稳定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径向总压畸变会轻度恶化压气机总体性能与稳定裕度,轮毂畸变与轮缘畸变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程度较为接近,而稳定裕度受轮缘畸变的影响要大于轮毂畸变,最大偏差达2%.两种径向总压畸变在压气机流道内均会迅速径向掺混,气流在强烈掺混过程中也将产生相应的压力损失.径向总压畸变会改变压气机原有级间负荷的分配,使某级的性能得到改善,该物理现象与转子攻角的变化范围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崔济亚 《推进技术》1993,14(4):14-17
利用导叶反扭和前倾,算出叶高反力度只变化0.032,且峰值在叶根附近的涡轮,而间隙站压力仍在叶尖最高。对此作出分析及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韩瀚  项昌乐  徐彬 《航空动力学报》2019,34(7):1440-1449
为了研究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近地面悬停时的气动特性,通过气动性能测试分别研究了转速、桨盘间距和离地距离对推进单元的气动影响。同时,通过CFD数值仿真分析了其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分析了共轴反桨涵道式推进单元地面效应的流场特性。结果表明,当涵道扩散口到地面的距离小于两倍桨盘半径时,地面效应开始起作用;当离地距离小于一倍桨盘半径时,地效非常显著,品质因子(FM)最高提升了约30%。随着离地距离的减小,涵道拉力随之降低,这是由于入流速度的降低导致涵道唇口处的压力峰值下降。桨盘间距对地面效应影响不大。涵道以及螺旋桨的拉力、反扭矩与螺旋桨转速的平方近似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