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63篇
航天技术   7篇
航天   3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印度陆军7月29日在奥里萨邦的昌迪普尔靶场成功试射一枚"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在当地时间29日上午10时45分发射,其射程达290 km,能运载300 kg的常规弹头,最高速度达2.8马赫。这枚二级导弹的第1级使用固体燃料,第2级使用液体燃料。  相似文献   
42.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旋流燃烧特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旋流燃烧特性,进行了直流与旋流对比直连式试验。固体装药内径40mm,长180 mm,成分为HTPB中加入65%的金属粉末。试验发动机采用火炬式点火器点火,空气由燃烧补氧式空气加热器加热至690 K,热空气流量300 g/s。试验测量了压力、推力等参数,使用监控录像对发动机尾焰进行拍摄,通过测量试验前后装药质量差获得固体燃料平均燃速。旋流试验未将旋流器伸入燃烧室即实现了火焰稳定,且旋流燃烧比直流燃烧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平均燃速较直流提高近50%。旋流燃烧尾焰存在明显的径向扩张,表明尾焰仍有切向动量,损失了部分推力。  相似文献   
43.
美国空军主管部门在“1985财年空军技术目标文件”中介绍了空军在导弹技术方面的研究重点: 1. 冲压发动机分部重点研究可变流管道火箭发动机和旋流燃烧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管道火箭发动机技术可用于高机动性中程战术导弹。八十年代中期的技术是重点研究可变流燃气发生器,容积热值提高30%。此外,还着重研究了可烧蚀的诸盖和先进的喷管设计。这些技术可用于八十年代后期做发动机全尺寸自由射流试验。先进的战略导弹推进系统的主要技术仍然是旋流燃烧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大大提高了战略导弹机载(airborne)能力。  相似文献   
44.
含硼贫氧燃气补燃室反应流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King模型模化硼粒子燃烧,以几率密度模型模化湍流燃烧,对含硼贫氧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流场进行数值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环向燃料喷口布局可增加贫氧燃气气相组分与空气的混合、反应效率;突扩形的几何结构有利于燃气产生大涡运动。  相似文献   
45.
《洪都科技》2003,(3):12-12,38,43,54
目前工业上所用的燃料主要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三种。气体燃料一般称为煤气,习惯上分为天然气、人工燃气、液化石油气三大类。人工煤气一般从固体燃料或液体燃料中加工获得可燃气体,又可分为四种:干馏煤气(焦炉煤气)、气化煤所(发生炉煤气)、高炉煤气及油制气。  相似文献   
46.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套管结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内部套管结构调节燃料流量的特性,对某模型发动机的湍流燃烧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套管开口靠近有效载荷末端与燃烧室入口收缩段时,燃料流量的变化速度较快,而在二者之间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套管开口紧贴有效载荷末端时,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较无套管有所提高,套管向下游移动,将使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降低;套管壳体的最高温度出现在套管出口位置,应适当加强套管末段的热防护。  相似文献   
47.
台阶和凹腔在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内自点火性能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值研究了PMMA在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的非稳态自点火过程及带台阶或凹腔的燃烧室构型对自点火的影响。数值模型基于求解非定常二维轴对称RANS方程,采用SST k-ε湍流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装药和内流场的耦合传热采用一维导热方程。结果表明,台阶和凹腔火焰稳定器都能实现自点火。带台阶和凹腔的不同燃烧室内自点火过程一致;与采用突扩台阶火焰稳定器相比,凹腔火焰稳定器能够满足更宽的进气条件下的自点火;加入适当长度的凹腔,既可改善点火性能,又可增强总体性能。建议采用凹腔来实现SFSCRJ的自点火。  相似文献   
48.
49.
燃烧室长度对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外研究者完成的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实验数据,通过分别改变燃烧室等直段长度和扩张段长度,对不同总长的燃烧室工作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基于压力的2阶迎风差分数值方法,物理模型为轴对称结构,燃烧模型采用有限速率/涡耗散模型(finite-rate/eddy-dissipation),湍流模型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 k-ω模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燃料进口边界由用户自定义函数的方式给定,分别分析了不同长度,即不同等直段长度或扩张段长度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特性及其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等直段长度的增大,燃烧室出口处燃烧效率逐渐减小,从72.74%降低至66.81%,而燃烧室内总压损失逐渐减小,燃烧室推力逐渐增大,可由85.83N增加至108.55N;改变扩张段长度,发现扩长段长度变化对燃烧室流场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扩张段长度的增大,燃烧室出口燃烧效率和燃烧室推力都略微减小.在燃烧室长度的设计范围内,增大等直段的长度要比增大扩张段长度对提升燃烧室各项性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50.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平均燃速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得出燃速与燃烧室直径和压强的指数表达式,得出了燃速与燃烧室相对长度,入口台阶相对高度和喷喉相对直矩之间的定性关系,并比较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之间的差异。本文的研究对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设计和实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