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38篇
航天技术   33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旋弹道导弹动力学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弹道导弹主动段自旋飞行是一种新的构想,旨在对抗激光武器拦截,实现主动段突防.导弹自旋飞行引起的运动耦合、控制耦合及其它效应可能导致弹体失稳,实现较强耦合作用下弹道导弹自旋飞行姿态稳定控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建立了自旋弹道导弹的动力学和控制频域模型,分析了几种主要耦合作用对系统的影响,将系统开环传递矩阵分解为动力学耦合和控制耦合两部分,结合古典和现代频域方法进行了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研究,采用根轨迹方法分析了运动耦合对自旋弹道导弹性能的影响,用动态预补偿技术实现姿态解耦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方法有效改善了低滚速较强耦合条件下自旋弹道导弹姿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2.
大气层外质量矩控制自旋拦截器的姿态机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宇  姚郁 《航天控制》2005,23(5):4-8
针对大气层外质量矩控制自旋拦截器的特点,建立了具有一个可任意活动质量块的拦截器六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基于带有一个沿径向运动质量块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姿态控制机理及结构参数对姿态控制效果的影响,通过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有效性,为拦截器姿态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研究了非磁性原子Si替代Co对Ho2 Co17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 ,所有Ho2 Co17 xSix(x =0 .5 ,1.0 ,1.5 ,2 .0 ,2 .5 ,3.0 )化合物都为Th2 Ni17型六角结构 ;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磁性测量表明 ,Ho2 Co17 xSix 化合物的居里温度和饱和磁化强度均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从热磁曲线测量观察到 ,当 0 .5≤x≤ 3.0时Ho2 Co17 xSix 化合物出现由易面到易轴的自旋重取向 ,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Si原子含量的增加先下降 ,而后又上升 ,在x =2 .5处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利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研究种子叶片自由旋转下落过程中不同涡系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典型枫树种子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叶片长度、叶面厚度、叶面宽度、下落锥角、自旋角速度、下落速度和下落初始角度等参数对过渡期和稳定期的影响,分析了诱发叶片自旋的外形特征和空间特性。结合特征参数分析,对叶片自旋稳定期开展了PIV流场测量实验,解析了无干扰下种子叶片下落过程中涡系的产生和演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稳定期气流在叶尖正面位置产生前缘涡(沿展向呈圆锥状结构),后缘位置产生反方向的后缘涡;两个涡发生相互耦合运动,前缘涡的强度大于后缘涡,从而导致叶面产生锥角。在前缘和叶尖前方观测到较高的速度向上的区域,而在后缘和叶根附近则出现较高的速度向下的区域,从而对种子产生向上的升力,使叶片实现自旋稳定下落。通过枫叶种子自由下落的无干扰PIV测量,初步获得了贴近叶片表面前缘涡的运动性状,验证了后缘涡的存在,结论对单翼型旋转叶片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模型化处理是飞行器测控工程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以在轨自旋飞行器的姿态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不仅实现了姿态角演化微分方程与转动角速度微分方程的严格解耦,而且提出并建立带关联方程的动态-测量系统模型。基于该系统模型和扩展Kalman滤波/预报算法,建立了姿态角最优估计和转动角速度高精度估计算法。  相似文献   
36.
自旋稳定卫星姿态参数的容错Kalman滤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Kalman滤波是一组用递推关系给出的动态 测量系统状态向量的最优线性无偏滤波 ,它在航天测控领域中有广泛应用。以自旋稳定型卫星姿态确定为研究对象 ,探讨Kalman滤波算法的实现途径 ,并对Kalman滤波算法本身进行适当改进 ,建立一组对测量数据野值点具有容错能力的修正型滤波算法 ;此外 ,还对滤波初值选取和测量数据误差协方差阵的估计等技术给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7.
无自旋交换弛豫磁力仪利用碱金属原子自旋交换弛豫消除效应实现弱磁场信息测量,具有超高灵敏度、小体积和低功耗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精密磁场测量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了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力仪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长弛豫时间原子气室、原子气室无磁加热和高精密动态磁补偿等关键技术,并对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磁力仪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双旋卫星的消旋过程是一个非定常非线性的动力学过程,动力学现象十分丰富;通过非稳定区及非线性共振是其中两个重要问题。本文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通过不稳定区问题中使用“当量惯量轴”的概念,物理意义清晰,能很好地解释并确定稳定与不稳定区域。在非线性共振问题中,分析了三种章动频率的实质,使各种观点能有统一的解释。最后,对消旋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9.
提出了分析自旋稳定目标RCS(雷达反射截面积)变化周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模型,并分段对特定的多个同类型目标做了算例分析,显示出相对其他目标,自旋稳定目标在起旋前频谱能量主要集中在极低频(0.5Hz以下);在起旋后,除了在极低频部分有集中的能量,在某些频点附近可能会出现相对比较集中的能量。最后给出了该自旋稳定目标RCS变化周期的量化结果和适用性结论。  相似文献   
40.
变质心自旋弹头的姿态运动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直观地表现自旋弹头姿态运动与控制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牛顿力学方法建立了自旋弹头的姿态运动模型。选取质量块的运动方式为正弦运动,推导了质量块的运动加速度。为了分析质量块运动对自旋弹头姿态运动的影响,构建了仿真模型,选取质量块的三种不同运动频率进行了对比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质量块的运动频率越大,即其运动加速度越大,引起的自旋弹头俯仰角和偏航角的变化范围越大,自旋弹头的机动能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