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254篇
航空   826篇
航天技术   254篇
综合类   119篇
航天   327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2 毫秒
9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model of calculating the total friction moment of space gyroscope ball bearings which usually work under ultra-low oscillatory motion and are very sensitive to the friction moment. The aim is to know the proportion of the friction moment caused by each frictional source in the bearing's total friction moment, which is helpful to optimize the bearing design to deduce the friction moment. In the model, the cage dynamic equations considering six degree-of-freedom and the balls dynamic equations considering two degree-of-freedom were solved.The good trends with different loads between the measured friction moments and computation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model under constant rate was validat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peed was set at 5 r/min, the bearing's maximum total friction moment when oscillation occurred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ccurred at a constant rate. At the onset of each oscillatory mot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friction moment caused by cage in the bearing's total friction moment was very high, and i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peed. The analyses of different cage thicknesses and different clearances between cage pocket and ball show that smaller thickness and clearance were preferred.  相似文献   
92.
研究上下表面粘贴压电层的功能梯度材料Euler梁在升温及电场作用下的振动行为。在精确考虑轴线伸长基础上,建立压电功能梯度Euler层合梁在热-电-机械载荷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其中,假设功能梯度的材料性质沿厚度方向按照幂函数连续变化,压电层为各向同性均匀材料。把问题线性化,利用打靶法,获得在均匀电场和横向非均匀升温场内两端固定和两端简支Euler梁在热屈曲前自由振动特性的半解析数值解。由于材料在横向的非均匀性,即使在均匀升温和均匀电场作用下,梁内仍然会产生拉-弯耦合效应,对梁的自振频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以某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为整体背景,结合电厂设计过程中实际出现的问题,以及以往的设计经验,利用MaxDNA控制系统,展开对于整体火力机组控制系统中的软硬件的设计。通过某火力发电厂实地进行联调联试,确保相应的设备能够正常的工作,以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基本实现工艺设备的控制要求,获得了用户的认可,降低了相关工作的工作强度,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4.
航空发动机中介机匣组件因各种故障而需修理或导致报废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发动机中介机匣分流环裂纹掉块、上部衬套磨损松动、弹性环磨损、同心度检测不合格等故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制定满足发动机使用要求的合理技术标准和修理方法。在修理技术方法中,采用挖补补焊方法解决分流环裂纹掉块故障;采用极坐标定位与专用模板衬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新品衬套加工精度以解决上部衬套更换新品后装配准确性难题;采用装配过盈销钉和扩口工艺以保证零件的堵孔质量等。结果表明:这些修理措施提高了中介机匣零部件的利用率,延长了其使用寿命,降低了发动机修理成本。  相似文献   
95.
分析了最小二乘解产生偏差的原因,推导出了最小二乘解偏差项的数学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瑞利商的变步长总体最小二乘求解方法。仿真试验表明,总体最小二乘算法的性能优于加权递归最小二乘算法,是一种适用于输入信号端含有噪声的自适应信道均衡算法。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普通退火工艺参数对TC18(Ti-5A1-5Mo-5V-1Cr-1Fe)钛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强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先降低后上升,900%及以上温度退火后合金强度可达到1100MPa以上。a相形状、数量及尺寸等方面的变化是影响合金强度和塑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7.
针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开展了其排气系统气动型面参数化设计方法和气动性能的研究。通过控制外涵、内涵喷管流道的中心线形状和流通面积,设计了外涵、内涵分开排气喷管气动型面。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喷管的流场结构,并分析了外涵落压比和自由流马赫数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在自由流马赫数为0.050时,推力系数随外涵落压比的增大而增大,在自由流马赫数为0.785时,推力系数随外涵落压比的增大而减小;在外涵落压比相同时,自由流马赫数越大,核心机舱外罩b段与尾锥b段所受轴向力在喷管总推力中所占比例越大,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也增大。  相似文献   
98.
航空制造业对飞机的装配时间和装配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建立移动式生产线可有效提高飞机的装配效率和质量。结合Q400机身对接产品移动式生产线的建立,对气垫悬浮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对移动型架的结构进行设计说明和有限元分析,对气垫装置的布置、数量、驱动力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详细地计算分析。通过将气垫悬浮装置应用于移动式生产线,证明该装置满足飞机装配高质高效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作为其他飞机移动式生产线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
大型飞机的大尺寸、高要求的特点为其装配过程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国外大型飞机装配多采用柔性装配工装与自动化装配设备完成其装配过程。本文分析了国外大型飞机装配中所运用的先进技术手段与国内飞机制造业的现有基础,并为国内大型飞机的装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Inflatable/deployable structures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as habitats for future Lunar surface science operations. The use of non-traditional structural materials combined with the need to maintain a safe working environment for extended periods in a harsh environment has led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an integrated structural health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ture habitats, to ensure their integrit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recent efforts to develop prototype sensing technologies and new self-healing materials that address the unique requirements of habitats comprised mainly of soft goods. A new approach to detecting impact damage is discussed, using addressable flexible capacitive sensing elements and thin film electronics in a matrixed array. Also, the use of passive wireless sensor tags for distributed sensing is discussed, wherein the need for on-board power through batteries or hardwired interconnects is eliminated.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microencapuslated self-healing elastomer with applications for inflatable/deployable habitats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