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航空   31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1.
采用刷涂法在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Mo-Si抗氧化涂层,研究涂层的微观结构、氧化性能和热震性能.结果表明,涂层中存在微裂纹等缺陷,物相组成为MoSi2、SiO2、SiC和Si.1 400℃氧化时,微裂纹等缺陷迅速愈合.单层Mo-Si涂层试样经5 h氧化后,失重率高速5.90%,贯穿裂纹是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三层Mo-Si涂层试样经140h氧化后,失重率仅为1.37%,失重速率为3.80×10-5g/(cm2·h).在1 400℃(←→)100℃的热震过程中,涂层保持完整,热震50次的失重率为0.34%.经25次和50次热震后,涂层试样的弯曲强度保持率分别为90.30%和74.56%.三层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这与涂层的制备工艺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多向C/C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测量,并对不同编织结构和不同基体组元的C/C复合材料的烧蚀表面粗糙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基体组元相同时采用多向结构的C/C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编织结构相同时,舍有沉积碳组元的碳/碳复合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报废的航材,制作航空地面测试设备的可行性,并以制作ARINC429信号发送器和角度信号发送器为例,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的一种针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天线罩的边烧蚀边加载的热力耦合试验方法,该试验方
法通过燃气流发动机及应力载荷加载装置实现了天线罩烧蚀状态下的应力考核,针对此试验方法开展了仿真
模拟计算,通过仿真数据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了烧蚀应力耦合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从试验和理论分析
两个角度反映了纤维增强结构天线罩在烧蚀状态下的强度,为天线罩烧蚀应力耦合试验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的仿真计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测液体粘滞系数的方法-“落球法”,该方法装置简单,原理清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计算机控制速率陀螺自动测试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作为硬件主要设备之一的速率转台用单片机控制并与计算机接口。系统软件由核心部分和操作界面组成。前者负责控制硬件进行有序地工作以及数据处理等;后者采用图形方式下的中文菜单,美观大方,操作方便。整个测试系统经过多次联试试验。结果表明,本系统方案设计合理,工作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8.
介绍飞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智能检测设备的功能,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提出该智能检测设备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及承载形式,复合材料螺栓的连接性能直接影响到结构组件的承载可靠性.本文针对复合材料各向异性及渐进损伤特点,建立了包含复合材料螺栓及复合材料板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编制U-Mat程序,利用ABAQUS商用软件对复合材科螺栓连接的失效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连接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并对连接件的失效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民用直升机运营人维修方案优化需求,分析了直升机维修可靠性优化的逻辑关系,采用基于IP44的优化准则,建立了规范的可靠性数据采集系统,形成了一套满足适航要求的民用直升机维修可靠性优化技术的程序和方法,并选取计划维修任务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实现了机型MSG-3分析报告和计划维修要求的优化,为国产民用直升机的维修可靠性优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