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9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420篇
航空   2081篇
航天技术   589篇
综合类   272篇
航天   7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12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脉宽调制(PWM)变频驱动器在提高交流传动系统效率的同时,产生的高次谐波导致共模电流显著增加。其中电动机定子绕组与定子铁心之间的耦合电容是共模电流的主要通路。准确计算定子绕组与定子铁心之间的耦合电容对于预测共模电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电机绕组内部导线排列不规则,准确进行解析计算较为困难,将其简化为集中导体后,会导致计算精度变差。在绕组全散线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化散线建模方法,能在计算精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模型的复杂度。通过对比解析计算、全散线模型、简化散线模型和测量值,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2.
针对浅水区、污染区、极地等复杂海洋环境,传统海洋调查手段劳动强度高、安全风险大、作业效率低。无人水面艇具备无人、高效等特点,非常适合在上述复杂海洋环境中作业,并于近年来在海洋调查领域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从海洋调查领域中无人水面艇的优势、国内外典型的无人水面艇和应用案例入手,深入分析了我国无人水面艇海洋调查的现状,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实践表明,应用无人水面艇进行海底地形地貌调查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水深数据质量和自主导航精度均可满足规范要求。在未来,须将无人水面艇的应用进一步扩展至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等专业领域,并加快研制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长航程无人水面艇,以开展全球性海洋调查。  相似文献   
123.
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在石油化工领域广泛应用,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诊断整体式压缩机气阀部件的故障,采用了Daubechies小波基函数对ZTY470型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气阀振动信号的分解重构原理,详细介绍了以振动信号的能量为故障特征的故障诊断过程。对气阀阀片断裂和弹簧断裂的故障振动信号进行了小波包分析,并与正常工作时的信号进行了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准确的进行故障诊断和故障定位,证明了对整体式天然气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4.
陈江涛  赵娇  章超  刘深深  张耀冰  吴晓军 《航空学报》2020,41(4):123383-123383
在复杂工程外形的数值模拟中,网格类型、规模和分布、湍流模型、数值格式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模拟结果。如何评估这些模拟方法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识别对模拟结果影响较显著的因素,对于CFD的发展方向有积极的借鉴指导意义。为了综合研究不同因素对商用运输机外形阻力预测的影响,以AIAA第六届阻力预测会议外形NASA CRM为研究对象,同时考虑了网格、湍流模型、无黏通量格式和体心梯度求解方法等因素对阻力预测的影响。分析中采用枚举法和正交试验设计两种方法,并使用了基于聚类分析的定性敏感性分析方法和基于Mckay主影响分析的定量方法,识别出对阻力预测影响较大的因素,这为数值模拟方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5.
黄景帅  李永远  汤国建  包为民 《航空学报》2020,41(9):323786-323786
针对机动模式复杂多变的高超声速滑翔目标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机动频率自适应跟踪方法。采用介于常速度和常加速度模型之间的Singer模型来表征目标气动力加速度的变化,从而建立跟踪系统的状态方程。根据地基雷达量测量获得系统的量测方程,鉴于距离和角度信息的量级相差较大将其由球形量测量转换为位置量测量。为了适应高超声速滑翔目标灵活多样的机动模式,基于正交性原理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Singer模型中机动频率参数的自适应。利用滤波信息计算得到能够反映状态模型误差大小的调整因子,用于放大Singer模型中的机动频率,进而调整状态方程的过程噪声以降低模型误差。通过对2种典型机动轨迹的跟踪仿真,并与交互式多模型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跟踪精度高、计算量小,能够较好地适应阶跃机动和连续幅值变化的机动。  相似文献   
126.
For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of 3-D complex electrically large conducting targets,a new hybrid algorithm,Mo M-PO/SBR algorithm,is presented to realize the interac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method of moment(Mo M)and physical optics(PO)/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SBR). In the algorithm,the COC file that based on the Huygens equivalent principle is introduced,and the conversion interface between the equivalent surface and the target is established. And then,the multi-task flow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adopted to conduct C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tests of the algorithm under three modes,i.e.,MPI/Open MP,MPI/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 and multi-task programming model(MTPM).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solutions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accuracy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7.
针对侧滑转弯(STT)导弹带有攻击角度约束的机动目标拦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终端滑模动态面控制的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PIGC)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针对机动目标拦截的侧滑转弯导弹三维部分制导控制一体化设计模型,且不需要导弹速度微分体轴系分量信息。然后,使用终端滑模控制理论构建误差向量与虚拟控制量,达成精确拦截与攻击角度约束的控制目的;引入有限时间非线性收敛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来在线估计系统不确定性;设计自适应算子与自适应更新律对观测器的估计误差进行补偿,以提高方法的鲁棒性。最后,三维空间拦截仿真校验了方法在提高拦截精度与增强角度约束收敛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世界首颗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进行了介绍。首先阐述了龙江二号的任务目标和总体方案;然后重点分析了轨道设计与控制、复杂电磁干扰的标定与抑制、宽视场三维基线干涉测量等关键技术难点;接着回顾了任务的实施过程;最后详细介绍了低频射电探测仪、沙特光学相机和VHF/UHF通信模块与学生微型CMOS相机等有效载荷,并展示了上述载荷获取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29.
李乾  董超  齐中阳  王延奎 《航空学报》2019,40(4):122448-122448
针对尖侧缘机身布局在大迎角下存在的正俯仰力矩(抬头力矩)问题,通过风洞试验,首先研究了俯仰力矩的迎角分区特性及流动演化规律:线性增长区(迎角为0°~15°),俯仰力矩线性增加,全机从附着流到形成进气道前缘涡和机翼涡;非线性增长区(迎角为17.5°~32.5°),俯仰力矩非线性增加,机头涡出现,机头涡和进气道前缘涡逐渐增强,机翼涡增强后破裂;衰减区(迎角为35°~65°),俯仰力矩逐渐减小,机头涡增强后破裂,进气道前缘涡破裂发展,机翼涡完全破裂。其次,发现了机身前体是产生正俯仰力矩的主要来源,机头涡是导致大迎角下正俯仰力矩的主控流动。当迎角为40°时,前体各截面正俯仰力矩在进气道前缘处达到最大,主要是由于该处机头涡诱导产生了较强的法向力。最后,提出了大迎角机身扰流板控制技术,产生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当迎角为40°时,扰流板可使正俯仰力矩减少62%,其原因是扰流板降低了机头涡涡量及其诱导产生的法向力,减少了机身前体对正俯仰力矩的贡献。该控制技术的缺点是扰流板会带来一些升力损失和附加阻力。基于尖侧缘机身参考宽度的雷诺数为2.59×105。  相似文献   
130.
王荣刚  许志  唐硕  贾生伟 《宇航学报》2019,40(6):655-665
以具有终端落角和落速约束的小升阻比短距滑翔高超声速再入打击飞行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弹道调整段来实现对飞行器的初步大幅度减速,并使其满足中末制导交班条件,以解决飞行器捕获目标后难以直接对其进行定向定速打击的问题。首先设计了一种变角偏差反馈系数的偏置比例制导律,解决了末端攻击段弹道下压困难以及导引头视场稳定跟踪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攻角和弹道倾角估计的末端减速指令生成方法,有效解决了基于理想速度曲线减速控制方法精度不足的问题。因此,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制导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飞行器终端落角和落速,并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