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8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385篇
航空   2374篇
航天技术   508篇
综合类   261篇
航天   67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阐述了热套刀具的优点,在热套刀具的常规调整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热套刀柄的热疲劳,延长它的寿命,降低对刀具调整设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传统高温板壳结构的热屈曲分析方法,在解决热-机械载荷耦合作用下复杂板壳结构的屈曲问题时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合理的局部热屈曲理论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板壳热结构设计水平。因此,根据高温板壳的结构特征和力学特征,在"机械载荷等效成局部边界压应力效应"假设前提下,提出了四种典型的应力等效的局部热屈曲模型,基于初始后屈曲渐近分析理论,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局部热屈曲理论分析方法。采用上述方法,研究了完善和具有初始缺陷板壳的弹性热后屈曲性态,具体分析了带预载的四边简支模型,带预载的四边固支模型,带预载的三边简支、一边自由模型以及带预载的三边固支、一边自由模型,给出了板壳长度尺寸、厚度等参数对热屈曲载荷的影响规律,并将其推广到高阶热屈曲问题中。分析结果表明:板体现为分叉式屈曲,壳体现为跳跃式屈曲;在长宽比一定的情况下,长度越长,屈曲临界载荷越小,厚度越厚,屈曲临界载荷越高。  相似文献   
993.
高温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设计与调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展高温磁流体功率提取、磁流体加速、磁流体流动控制等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研制了基于高温燃气发生器的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介绍了高温磁流体动力技术实验系统的基本组成,设计思想及运行情况。燃气发生器采用航空煤油和气氧燃烧,产生最高温度可达3256K的高温燃气,通过添加辅助电离种子K2CO3,可以得到电导率为11.6S/m的导电流体;高温燃气经喷管的加速,在出口得到马赫数1.5的超声速导电流体;实验系统调试实现了15s以上稳定运行,表明具备了开展较长时间高温磁流体动力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AP/Al/CMDB推进剂的断裂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文强  郑健  许进升  陈雄  周长省 《推进技术》2015,36(11):1728-1733
开展了关于AP/Al/CMDB推进剂在2mm/min拉伸速率下的断裂实验研究,利用CCD光学显微镜实时监测了裂纹的起裂与扩展过程,并阐述了裂尖材料的损伤演化机理;结合电镜扫描(SEM)技术对推进剂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大粒径高氯酸铵(AP)的微观结构演化机理;采用积分法获得推进剂的断裂能。结果表明:推进剂在起裂与扩展过程中裂尖区域材料存在明显的损伤现象,AP颗粒的脱湿行为主导着微孔洞和微裂纹的萌生、成核、长大、合并过程,表征着推进剂的断裂机理,并控制着推进剂的非线性断裂特性;采用积分法获得推进剂在2mm/min拉伸速率下的断裂能为1.765±0.025N/mm。  相似文献   
995.
EPDM包覆层材料准静态压缩实验及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晶  许进升  陈雄  杜红英  张中水 《推进技术》2015,36(8):1268-1273
三元乙丙(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即EPDM)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使用其作为包覆层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起到关键的作用。利用万能试验机进行EPDM包覆层材料常温下的准静态压缩实验,通过实验发现,EPDM包覆层材料具有明显的超弹特性和率敏感特性。提出采用超弹模型来描述材料压缩变形下的力学性能,通过比较Mooney-Rivlin模型、Ogden模型和Polynomial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二阶Polynomial超弹模型的精度最高,故选取Polynomial超弹模型作为EPDM包覆层材料的本构模型,并考虑其率相关特性,拟合超弹及率相关两部分的材料参数。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压缩模型能很好地预测40%应变内的EPDM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6.
某型涡扇发动机高压转静子碰摩故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某型双转子涡扇发动机高压转、静子在工作中发生的碰摩现象,通过碰摩消除前后的整机振动响应对比,总结了高压转、静子碰摩的典型振动特征,结合碰摩特点及相关振动理论研究,建立了高压压气机转、静子碰摩模型,应用龙格库塔(Rung-Kutta)法求解模型特定转速下碰摩位置振动响应的频谱图。计算与试验结果表明:双转子结构发动机发生转、静子碰摩时靠近碰摩位置的机匣振动响应会出现次谐波、高次谐波和组合谐波成分,且随碰摩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发动机管路制造偏差和运动位移的补偿要求,对金属软管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进行研究。根据金属软管的系统、结构尺寸、接口参数和位移补偿,采用样条曲线对软管路径进行拟合,并运用有限元求解变形后的路径形状的计算方法对金属软管的长度和补偿工作条件下的曲率半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金属软管的管形变化可满足发动机位移补偿要求,并为金属软管在某型发动机上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燃油总管流动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优化发动机燃油管路设计并预防燃油结焦,对发动机典型工况下燃油总管和分管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给出了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对由于热气流的加热作用引起的燃油温升效应进行了传热计算。对总管及分管进行了热防护设计,并比较了不同热防护措施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在计算工况下,油管出口质量流量满足设计要求;内外混合隔热方式可有效降低燃油温升,减小燃油过热引起结焦的可能性。提出了改善管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措施,例如增加空气隔热层,为恶劣热负荷条件下燃油管路热防护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旋转惯导系统内使用的导电滑环具有寿命低、可靠性差、传输信号带宽窄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通信的非接触信号传输装置,用于代替导电滑环传输电信号,可大大提高使用寿命、传输信号精度、可靠性和带宽。文中详细介绍了装置的设计原理、技术实现及验证,该装置具有RS232、RS422、CAN、TTL等多种输入输出接口,可满足大部分惯导系统信号传输要求,有效传输距离为20~80mm,经过各个环节的精密设计,可保证10~(-7)量级的传输精度,通过各种测试充分验证了该装置代替导电滑环传输电信号的可行性,为提高旋转惯导的可靠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配合间隙对涡轮叶片榫头/榫槽接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率相关晶体塑性滑移理论模型,考虑镍基单晶的晶体取向和涡轮盘/片配合间隙的影响,针对涡轮叶片榫头/榫槽的复杂接触状况,研究了温度梯度载荷和离心载荷作用下三种取向的接触应力和低周疲劳损伤。结果表明:当榫头/榫槽的配合间隙小于3.7μm时,榫头/榫槽的接触应力随间隙值突变比较明显;而间隙值大于5.4μm时影响较小。接触应力和低周疲劳寿命对第一齿间隙值比较敏感,随间隙值的波动变化范围较大;第二齿的间隙对接触应力影响也较大,但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只在较小间隙值下较为明显。晶体取向对榫头/榫槽接触低周疲劳寿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疲劳性能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