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9篇
  免费   9473篇
  国内免费   2273篇
航空   19128篇
航天技术   2203篇
综合类   981篇
航天   2813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46篇
  2020年   538篇
  2019年   1153篇
  2018年   1346篇
  2017年   1257篇
  2016年   1329篇
  2015年   1319篇
  2014年   1314篇
  2013年   1278篇
  2012年   1224篇
  2011年   1165篇
  2010年   1296篇
  2009年   1263篇
  2008年   1148篇
  2007年   993篇
  2006年   770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434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394篇
  1999年   471篇
  1998年   421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307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49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384篇
  1990年   308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236篇
  1987年   10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针对六自由度并联机构难以实现高精度及快速响应的问题,分析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型,提出基于模糊PID的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控制算法.介绍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反解模型及机械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模糊算法的模糊语言变量、隶属函数和模糊规则,完成了六自由度并联机构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针对一组PID控制参数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模糊算法的PID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992.
无刷直流电机(BLDCM)是一种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时变的复杂控制系统。由于其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时很难满足需要,所以针对BLDCM精确调速的控制问题,在基于传统PID控制上引入模糊控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变论域的方法,设计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以BLDCM为模型,通过MATLAB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的BLDCM与传统控制的BLDCM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小、控制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钟兢军  康达  王永亮  刘子豪 《推进技术》2017,38(8):1857-1862
为能准确预估轴流压气机叶片在工作状态下的形状,基于流固耦合迭代策略,考虑离心力和气动力对叶片变形的作用,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轴流压气机的叶型重构方法。在构型转化过程中,计入了叶片受力载荷随叶型变化的非线性效应以及叶片的变刚度特性。采用叶片变形后状态的受力载荷与刚度矩阵计算叶片节点位移,反复迭代修正热态叶片形状,最终获得满足精度要求的热态叶型数据。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Stage 37的转子叶片进行了叶型重构,经20步迭代计算可获得最大残差小于10-4mm量级的热态叶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重构算法的可靠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探究前体构型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在相同的压缩角度及几何长度下,设计了升力体前体和类乘波体前体两种构型方案。就不同构型对前体/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开展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并与进气道二维流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进气道二维流动,三维升力体和类乘波体前体构型在设计状态和不同来流攻角下均存在一定的横向压力梯度,导致进气道流量捕获能力降低,与二维流动差异较大,前者流量系数下降20.3%,后者下降9.0%。相比较而言,类乘波体前体在流量捕获能力及升阻比等方面性能更优。增大类乘波体前体宽度比和前缘角度,可以减小前体横向压力梯度,提高前体/进气道的流量捕获能力,前者提高了升阻比,而后者则降低了升阻比。  相似文献   
995.
项高翔  王春  汪运鹏  姜宗林 《推进技术》2017,38(12):2652-2657
为了为三维进气道的设计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对高超声速和超声速来流下三维进气道内激波干扰进行了理论和数值研究。进气道模型选取"箱式"以及三面侧压进气道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采用了"空间降维"方法,即将进气道各个角落处的三维双楔定常激波干扰问题转换为二维非定常激波干扰问题,并利用激波动力学对其进行求解。数值验证方法利用2阶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无粘欧拉方程,网格数量为1200多万,并采用MPI并行进行计算。该理论分析方法很好地对进气道各个角落处的激波干扰波系结构进行了判别,并得到了干扰区马赫构型三波点附近以及规则构型反射点附近的解析解,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此外,针对进气道截面内各个流场区域的总压恢复系数以及压力、密度和温度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了箱式进气道和三面侧壁压缩进气道内的流场区域的非均匀性,干扰区马赫杆后的总压损失要比其他区域高10%左右。通过研究表明,"空间降维"方法适用于进气道压缩部分,将为进气道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一种理论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996.
海上风电机组面临故障率高、停运损失大等问题,迫切需要及早发现运行故障、及时提供容错机制。构建基于西蒙决策理论的双馈风力发电机开路故障容错设计方案,选取电能质量和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作为典型评估指标。结合双馈风力发电机组机侧变流器单相开路故障容错案例,给出量化的容错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及时有效的故障容错机制能够提高海上风电场的可用率,避免故障恶化,降低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97.
程天威  王爽  杨影 《航空动力学报》2017,44(12):25-29, 133
控制系统中的轴扭振会引起系统控制量的振荡,加大机械传动装置磨损,甚至会导致传动轴断裂。在工业应用中,多采用陷波滤波器抑制轴扭振,而陷波频率的选取通常未考虑控制系统延迟因素。基于电机角速度增量、轴转矩增量和电机电磁转矩增量的相位图,分析了控制系统延迟对轴扭振频率的影响。仿真结果对分析结论给予了验证。  相似文献   
998.
超声速燃烧室乙烯/空气等离子体射流点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毅  窦志国  杨波  张鹏 《推进技术》2017,38(7):1532-1538
在来流马赫数1.8,总温800K的超声速燃烧直连式试验台开展了乙烯/空气等离子射流点火的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影仪拍摄了等离子体射流流场结构、自发光火焰图像和火焰纹影图,对比分析了燃料喷注压力、混合燃料、等离子体射流介质对点火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射流与主流之间的剪切作用形成了大尺度的涡结构,射流尾流工质主要存在于凹腔剪切层附近,射流与主流干扰的全局特征主要表现在射流诱导的弓形激波上,射流动量的增加,激波强度增强。燃料喷注压力升高,点火后燃烧室稳态压力升高,同时压力响应曲线提前;乙烯喷注压力低于0.33MPa时,压力曲线出现一定震荡,燃烧室无法建立稳定火焰,在0.33~0.624MPa时燃烧过程存在超燃向亚燃燃烧模态转换,高于0.624MPa时点火过程趋于平稳。乙烯和甲烷混合燃料的点火贫油极限出现在喷注压力0.394MPa附近。等离子体射流虽能提供高温工质,但是其射流尾流中经冷空气掺混的部分气体分子将对燃料浓度起到稀释作用,进而影响点火性能。  相似文献   
999.
刘越  洪娟  王汀  闫禄 《导航与控制》2017,16(2):77-80
针对平台台体转位过程中方位角速度对水平通道调平回路的干扰问题,提出了惯导平台调平回路抗干扰方法.将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LESO)应用于调平回路中,对干扰进行估计并实时补偿.基于调平回路模型,对LESO进行设计及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LESO能准确估计干扰且动态补偿效果好,较原系统具有更强的抑制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方位俯仰型船载天线伺服系统的船摇隔离度,稳定环是常采用的策略,但是选择传统的PID(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该问题,提出了PID+积分+滞后校正环节作为稳定环调节器的具体实现形式。另外,通过对伺服系统内各环路带宽及响应速度的分析,将稳定环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作为参数调节依据。上述设计完成后,在实际系统中添加周期10s,幅值8°的正弦波信号模拟船摇扰动,此时添加稳定环后,方位轴的船摇隔离度提高了6dB,俯仰轴的船摇隔离度提高了13dB。这表明,采用PID+积分+滞后校正环节作为稳定环调节器的设计形式是正确且简单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