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210篇
航空   765篇
航天技术   318篇
综合类   131篇
航天   3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本文概述了WK-PCL2025型微机控制双工位精密侧拉床的设计特点及技术性能,着重介绍了拉床所采用的新结构导轨系统。试验证明,该拉床液压系统低速性能较好,试拉的涡轮盘榫齿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82.
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介机匣质量,达到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总体给定的质量指标,应用复合材料对现有的全钛合金中介机匣进行改进结构设计。在目前中国复合材料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对中介机匣的功能和主要结构特征以及主要限制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工程实际角度出发,确立了复合材料中介机匣的结构设计准则,运用次要承力部位上使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手段,完成了复合材料中介机匣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中介机匣减质约8%的目标,满足了总体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83.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以其硬件设计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廉、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在工程中广泛使用.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流行的RS-485,RS-232串行通信接口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同时以基于串口通信的磁特性测量系统为例给出了串口通讯设计和使用的方法.最后对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实际工程中串口通信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4.
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献文  李劲东  王玉莹  蒋凡 《航空学报》2019,40(7):22874-022874
热控是由工程热物理与航天技术相互促进发展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直接影响着航天器的总体设计水平。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对热控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已成为制约中国航天器设计水平的关键瓶颈技术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中国航天器新型热控系统构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具体包括:针对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不同任务需求,构建出了相应的新型热控系统,开发出了以泵驱单相流体回路、重力驱动两相流体回路、环路热管与水升华器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热控产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航天工程实际需求,指出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5.
Magnetic Reconnection Phenomena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i  Fengsi  Hu  Qiang  Feng  Xueshang  Fan  Quanlin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107-110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reconnection(IMR) phenomena a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al data with various time resolutions from Helios, IMP-8, ISEE3, Wind, etc. We discover that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the magnetic reconnection may be found in the various solar wind structures, such as at the boundary of magnetic cloud, near the current sheet, and small-scale turbulence structures, etc. We have developed a third order accuracy upwind compact difference scheme to numerically study the magnetic reconnection phenomena with high-magnetic Reynolds number (R M=2000–10000)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gnetic reconnection process could occur under the typical interplanetary conditions. These obtained magnetic reconnection processes own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R M reconnection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including multiple X-line reconnection, vortex velocity structures, filament current systems, splitting, collapse of plasma bulk, merging and evolving of magnetic islands, and lifetime in the range from minutes to hours, etc. These results could be helpfu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netary basic physical process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86.
为了研究波形壁湍流及由波形壁引起的扰动场,本文将N-S方程的联立解法应用于湍流。扰动场是从时间平均的湍流场中直接分解出来的。由此计算的类Stokes层仅局限于壁面附近的薄层内,它的特征可以通过对扰动场的分析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87.
Intensity-time profiles of protons, alpha particles, and heavy ions (C, O, Fe) in the MeV/nucleon energy range have been analyzed for one solar particle event following the solar flare on September 23, 1978. The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with the wide angle double dE/dx-E sensor of the Max-Planck-Institut/University of Maryland experiment onboard ISEE-3. We found time variations in the iron to helium ratio of up to 2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of the O/He ratio during this event, whereas the C/O-ratio at the same energy/nucleon appears to be time independent. We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a rigidity dependent mean free path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and of rigidity dependent coronal propagation on heavy ion ratios during solar particle events. We found that both the magnitude and time scale of the ratio changes during the September 23 even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rigidity dependent interplanetary or coronal propagation alone. These ratio changes are probably caused by multiple injection at the sun.  相似文献   
988.
本文就改革原教学模式,走继续工程教育和企校挂钩联合办学的道路,突出教学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尝试了一种新的办学方式,即:继续工程教育“4 1”和联合办学的“3 1”模式,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89.
本文设计了在非均匀流场中,能同时测量其速度分布、浓度分布和温度分布的取样感头,建立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分析讨论了该系统的测量精度及其影响因素。在常温和高温气流作用下,测量了非均匀流场中燃油浓度分布、速度分布及温度分布。燃油浓度在常温时误差在±10%以内,高温时误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990.
基于STK的星敏感器在轨视场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星敏感器在轨可能会受到太阳光、地气光等杂光干扰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及姿态有效率等问题,对星敏感器的在轨视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太阳光、地气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的条件;基于卫星工具包(STK)软件,提出了一种星敏感器视场分析的仿真方法;结合卫星轨道参数和星敏感器安装方位,在卫星零姿态、正负向侧摆下对杂光进入星敏感器视场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卫星在轨至少有2个星敏感器在同一时刻满足杂光抑制角要求。文章提出的仿真方法,适用于对任何轨道类型卫星星敏感器在轨视场的杂光分析,仿真结果对星敏感器在卫星上的优化安装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