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地球同步轨道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单次成像任务时间长达千秒级且具有较高热耗。成像过程中,多通道射频链路上多种设备均会发生插入相移随温度漂移现象,导致方位向相位相关性变差进而影响系统的成像性能。为了解决该问题,文章中提出了一种在轨自主实时温度相位补偿方法。该方法将上百台设备/电缆的温度相位数据进行优化存储,在成像时实时读取温度后查表计算链路相位变化并进行补偿,具有灵活适应多种模式、存储及逻辑轻量、可靠稳定等特点。仿真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提升系统长时间工作工况下成像性能,已成功实现在轨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璇  周瑜  缪光辉  贠廷军  李骁 《推进技术》2022,43(3):360-367
为了研究船舶直流电推系统发生短路后的选择性保护特性,对短路发生后的主要短路源、线路状况及关键器件进行分析,采用基于设备参数的选择性保护分析与建模方法,对船舶直流电推系统选择性进行短路故障模拟.针对工程船舶应用,搭建与实际系统对应的仿真模型,对比仿真结果及短路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熔断器熔断时间、电压变化趋势及电压跌落情况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评述了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增韧机理,指出最可几粒径决定材料的主要增韧机理和增韧效果,材料中不可能只有一种增韧机理起作用,而是几种机理的多重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评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评述了陶瓷材料断裂韧性KIc的测试方法及其优缺点,并着重分析了应用比较普遍单边切口梁(SENB)法和显微压痕(IM)法测KIC的影响因素,最后指出这一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含Ⅰ型裂纹复合固体推进剂双轴拉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了复合固体推进剂含Ⅰ型裂纹拉伸实验研究。采用不同拉伸速率,获得双向拉伸极限特性主曲线和应力—应变破坏曲线,为推进剂材料破坏分析的经验准则提供判据。结果表明,如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断裂阻力被看作是材料常数,则裂纹驱动力必受到平行于裂纹之应力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裂纹驱动力与平行应力成反比关系。当平行应力超过屈服应力以后,因平行应力太大超过了损伤阀值,在推进剂中造成了损伤,从而断裂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由于计划在1993年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全部布置完毕、并计划在1994年对波音777进行取证试飞,所以从1991年年初就开始了一项研究来验证GPS技术在空间定位中的应用。这项研究的第一阶段,即GPS差分码技术的研究,此技术论文曾在1992年试飞工程师协会(SFTE)会议上发表。本文介绍了GPS载波相位数据在飞行试验空间定位中的应用。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GPS载波相位数据用于飞行试验中可能和实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极化SAR图像三分量分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原始三分量分解方法中,偶次散射和表面散射类地物的体散射分量可能会过估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α珔参数和一般散射机理模型的改进的三分量分解方法。首先在进行极化分解之前利用H/α珔参数判定目标的主导散射类型。对于主导散射类型明确的像素点,利用一般散射机理模型优先计算主导散射成分的相关扩展系数,然后再从剩余成分中提取非主导散射分量。对于主导散射类型不明确的像素点,采用传统的去取向三分量分解方法进行分解。对实测极化SAR图像进行实验表明,新方法不仅继承了传统三分量分解方法的优点,而且能在分解结果中更加有效地突出雷达目标的主导散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反射激波作用下重气柱界面演化的PIV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平激波管中采用PIV方法研究了反射激波作用下SF6重气柱界面的发展演化。采用射流方法形成SF6无膜气柱界面,并以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利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结合高速摄影相机对流场进行显示,得到了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入射激波的冲击会在界面上产生反向旋转的涡环结构,而反射激波的作用会在界面上产生与初始涡环旋转方向相反的次级涡环结构。此外,对反射激波作用后的流场图像进行PIV后处理,获得了流场连续的速度场和涡量场。获得的环量与已有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也验证了本文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反射激波作用下两种重气柱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水平方形激波管中对两种无膜重气柱界面(分别是SF6和氩气)在反射激波作用下的不稳定性发展进行了实验研究。气柱界面采用射流技术形成,实验采用连续激光片光源照射流场,乙二醇作为示踪粒子,并用高速摄像机对流场进行拍摄,获得了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共同作用下,两种不同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气柱的Atwood数不同,界面演化速率不同,反射激波到达前后的界面形态不同。SF6气柱在入射激波作用下会产生两个比较明显的反向的涡环结构,而氩气柱界面上由于产生的涡量较少,涡环结构并不明显。在反射激波作用下,SF6气柱界面会出现明显的次级涡对,而且次级涡对的旋转方向与初始涡环结构的旋转方向相反。对于氩气柱而言,在反射激波作用下虽然也产生了与初始涡环方向相反的次级涡对,但次级涡对始终未充分发展。这是因为反射激波作用时氩气柱界面的Atwood数较小导致氩气柱界面上产生的反向涡量较少。实验结果充分表明了气体Atwood数对界面不稳定性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是目前处理柱状射流及复合射流破碎的最常用理论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边界条件,利用线化小扰动法和正则模法开展相关研究,能够成功预测实验中发现的不同流动现象和规律。线化小扰动法的原理是将非线性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分解成零阶近似和小扰动,代入原非线性方程并略去高阶小量,从而使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阶近似的线性定解问题。正则模法是将小扰动量分解成一系列模态的叠加(比如Fourier级数形式),使每个模态都满足线性系统,从而将线性定解问题转化为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正则模法适用于具有对称性的流场,根据小扰动的演化情况,可以分为时间模式、空间模式和时空模式。本文回顾了射流及复合射流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步骤,并选取流动聚焦这一代表性的微细射流生成技术,概述了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最后对已取得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