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4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介绍了一种PC总线色谱采集和控制卡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带有此卡的PC机可实现与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套的专用色谱数据处理装置C-R3A的功能,并可以和该色谱仪组成一完整系统,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02.
外涵引气加力喷油杆冷却特性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新型外涵引气双层壁喷油杆的结构方案.共设计了不同结构尺寸的8种新型双层喷油杆冷却套,在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换热特性和高温工况下流动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综合其引气和冷却性能,对比八种尺寸套管,选取了较为合适的冷却套管结构尺寸.并对这种尺寸的套管进行了油杆内壁温度沿杆高的变化、油杆内壁温度随冷却气总压的变化及油杆内壁温度随套管进口雷诺数的变化的研究.实验表明:可以有效从外涵引气(压差850 Pa时,引气量9 g/s),能够较大降低油杆内壁温度(冷却效率0.7以上).   相似文献   
103.
双旋流进气装置结构变量对冷态流场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主、径向涡流器旋流数、面积比、套筒扩张角等参数对双旋流进气装置冷态流场的影响。发现套筒扩张角对流场影响较大,尤其对切向速度的影响更大,是影响流场的关键因素,而主、径向涡流器旋流数比通常对流场影响不明显,主、径向涡流器流通面积比对流场影响较为复杂,在流通面积比接近时,尤其是旋流数也接近时,流场表现较为异常。  相似文献   
104.
地质构造的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地质构造三维可视化可以将地质勘探数据用直观的图形方式显示,是正确认识地质构造的重要手段,从而为油藏描述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根据已知地质数据的三角剖分和插值,建立了地层层面、断面三角网格模型.研究了地质层面、地质整体模型、地质立体剖切和动态模型等多种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流程.提出了建立地质立体模型的方法,即由缝合相邻地层层面、相邻断线分别形成的地质体边界面和断层三角形环状曲面,以及顶地层三角网格层面,共同围成三维地质立体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最近邻优先重构、地层层面三角网格模型的外边界闭合圈多边形追踪及平面与三角网格求交线等关键算法.实验结果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的多种地质构造显示手段,从而帮助人们准确快速掌握地质构造.   相似文献   
105.
牛中国  胡秋琦  梁华  刘捷  许相辉  蒋甲利 《推进技术》2019,40(12):2821-2831
为改善飞翼模型低速、大迎角气动特性,在试验段截面为4.5m×3.5m的低速生产型风洞中开展了大展弦比飞翼模型微秒脉冲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试验研究,所用的飞翼模型展长为2.4m,展弦比为5.79,试验研究采用了测力和PIV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两种试验方法。通过测力试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位置和激励频率对飞翼模型失速特性的影响,通过PIV流动显示试验给出了等离子体对翼面流场结构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等离子体控制能显著改善大展弦比飞翼模型低速大迎角下的气动特性,激励位置和激励频率对流动控制效果具有较大影响;等离子体激励位置在机翼前缘驻点附近、激励频率为100Hz时控制效果最好;试验风速V=70m/s (Re=2.61×106),等离子体激励的峰峰值电压为10kV时飞翼模型的最大升力系数提高20.51%,失速迎角推迟6°。  相似文献   
106.
SiC_p/Al复合材料中增强相SiC颗粒的存在降低了该材料的加工性能,使得其切削加工时产生一系列加工损伤。本文综述了SiC_p/Al复合材料的加工缺陷类型、缺陷形成机理、缺陷控制策略和切削刀具的磨损机理与优选策略,并对今后SiC_p/Al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海外安全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组织结构和运行具有复杂性.不同保障任务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不同保障主体的协同都直接影响着安全保障的效果.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借助供应链的思路,以建立安全保障供应链为主线,将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保障主体集成,从基础维、业务维和保障维三个维度,构建立体多维海外安全保障供应链系统是提高海外利益保...  相似文献   
108.
邱遥远  牛满江  余刚  薛双喜 《航空学报》2019,40(6):122746-122746
为了验证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在高温燃油和低温燃油中的燃油密度测量精度,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对高低温静态验证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和提出了一种新的高精度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高低温静态试验装置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密度测量系统的测量最大误差为-0.077%,符合试验装置测量精度为受试品测量精度4倍及以上的规定(受试品测量精度为0.4%)。结果通过了C919总体设计单位和美国Parker公司的评审,能可靠地验证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在高温燃油和低温燃油中的燃油密度测量精度,为航空机载燃油密度传感器工程应用和装机试飞提供了试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9.
针对太赫兹频段卫星通信系统对信号传输及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工作于75 GHz~ 110 GHz毫米波频段的大功率高精度波导可调衰减器.文章采用了吸收式衰减的方案,设计了一种插入式衰减的波导衰减器的衰减结构.首先确定波导可调衰减器结构要求;其次运用HFSS软件对衰减器射频指标进行设计仿真,并对衰减片方阻、厚度、外形结构等进行参数分析;最后通过制造出波导可调衰减器实物并进行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法及设计结果准确.结果 表明:波导可调衰减器的驻波比与衰减片外形有关,衰减平坦度与衰减片方阻值相关.在75 GHz~110 GHz频段,衰减器的电压驻波比小于1.2,插入损耗小于1.0 dB,衰减量调节范围为0 dB~ 30 dB,耐功率为500 mW,实现了低驻波比、小插损、大衰减范围、高精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波瓣混合器流场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获得加力燃烧室波瓣混合器内的三维流场,采用带热电偶的五孔探针对波瓣混合器内的流场进行了测量.通过试验,得到了波瓣混合器出口不同截面的速度场和温度场,以及波瓣混合器沿流向的热混合效率、总压恢复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波瓣混合器尾缘处会产生一对相互逆转的流向涡,流向涡的产生加强了内、外涵气流的对流混合;越靠近波瓣混合器尾缘,内、外涵掺混能力越强,热混合效率增加速度越快,总压恢复系数下降也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