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19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运用价值工程(VE)理论和方法,对车身各部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了功能系数低而成本系数高的车身内装和后行李箱门。进行了价值分析和功能评价,从而制定了改进车身结构设计的可行方案,并进行了有效的技术经济评价,降低了成本,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2.
为更好地理解和发展遥控驾驶航空器系统,以国际民航组织推出的"航行系统组块升级"为框架,从"运行概念"、"实施规划"、"技术支持"3个方面对RPAS进行阐述,进而指出"指挥和控制链路功能"和"感知和避让功能"的可靠性和效率对于实现RPAS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确保以上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为实现遥控驾驶航空器与载人大飞机融合运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3.
针对强反射和背景噪声给脉冲声源成像定位辨识带来干扰的问题,本文以波束形成算法为基础,提出一种在强反射和噪声干扰下的脉冲声源成像方法。不同于常规的有效值输出模式的波束形成方法,本文在将各传声器阵列信号时延叠加后,以叠加信号的最大绝对值作为波束形成的输出,能够提高波束形成方法在强反射和背景噪声干扰下对脉冲声源定位辨识的灵敏度。通过在具有强反射和背景噪声干扰环境下的脉冲声源成像定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4.
125.
126.
大型运载火箭发动机联合摇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为背景,针对助推器发动机和芯级发动机共同参与姿态控制的特点,进行控制系统频域分析,提出了合成摆角的控制方法,将双输入控制系统简化为单输入系统,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27.
通过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正交磨削试验进行磨削参数优化研究,探讨磨削参数对内锥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磨削参数的优化原则,获得了优化的磨削参数,提高了陶瓷基复合材料内锥体精密磨削的表面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8.
针对目前振动台试验中的"过试验"和"欠试验"现象,以星箭系统级结构简化缩比模型及卫星结构简化缩比模型为对象,从简单模型基础激励下的理论分析出发,研究了单卫星振动试验时界面响应及星上振动响应与系统级试验的差别,探讨了振动台试验出现天地不一致的原因及其合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9.
针对椭圆参考轨道交会问题,采用T-H方程描述相对运动,提出了一种时间固定燃料最省的多脉冲最优交会方法,优化参数为交会脉冲及其施加时刻.当考虑到J2摄动或航天器初始相对距离较大时,用T-H方程进行状态预测其线性化误差一般不容忽略,而若用轨道积分预测则耗时较多,进而导致优化时间过长.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前一优化脉冲节点的状态导出的轨道根数预测当前节点状态的预测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有效地加快了优化收敛速度.最后基于多脉冲优化解进行了数值轨道积分以验证交会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加上J2摄动,在初始相对距离为1 000 km时,该方法的终端位置精度仍能达到75 m.  相似文献   
130.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巡航/再入阶段经历着严酷的气动力/热/噪声等复合环境,严重威胁着结构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严酷的热环境会显著改变结构的整体和局部模态特性,出现模态跳跃和丢失;当与噪声载荷共同作用时,结构动态响应出现突弹跳变现象,表现出强非线性特征,因此热噪声复合环境下结构动响应预示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综述了热噪声复合环境动响应预示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比分析了目前热噪声动响应预示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对于未来高超声速飞行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等载荷环境条件制定和结构优化设计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