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发明之一,它的身影活跃在空间、天空、地面、大洋海底,从工业拓广到农、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人类在与机器人共处中也常常有一些隐忧,机器人会不会发疯?会不会有朝一日统治人类?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家族,它也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那么,对于未来的世界而言,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3.
我,克隆人     
薛莫 《飞碟探索》2009,(7):41-41
阿西莫夫在他1950年出版的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法则":①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者坐视人类遭受伤害;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违背第一法则;③在不违背第一法则与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4.
张森凤 《飞碟探索》2010,(10):34-35
<正>机器人(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新的家族。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对于未来的世界,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5.
探寻异域生命是人类或机器人的一项艰巨任务.令人欣慰的是,当前人类搜索、探测、检查外星生命的科学技能和工具正住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二驱动球形机器人的全方位运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一种新型二驱动球形机器人,它使用两个电机作为输入,而球形机器人在平面运动具有三个自由度,所以属于非完整欠驱动系统.内驱动机构通过改变配重重心的位置实现了球形机器人沿任意方向的运动,且球形机器人的位姿影响了球形机器人沿不同方向运动的灵活性.阐述了它的结构特点,利用非完整系统力学理论对球形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采用欧拉角和三维转动群知识对球形机器人的全方位运动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腾讯财经2016年发表的一篇报道曾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它是机器人写的。此文有图有数据,分段清楚语句通顺意思明白,如果不知道的话,所有读者都会认为它出自一位熟练记者之手。这有点让人惊奇,但并未引起任何恐慌,绝大多数评论都认为记者目前还不用担心饭碗。因为机器人在文中只是罗列了事实和  相似文献   

8.
回音壁     
我看了《太空探索》2001年第2期“机器人是朋友还是敌人”一文的推荐话题,特发表意见: 人类改造自然,开发宇宙,来保护自身的生存。高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机器人代替人类到艰难、险恶的领域开拓,机器人应该是人类最得  相似文献   

9.
许多机器人的共同特点是在操作臂末端安装了球腕.球腕是机器人上一个重要的独立结构,它的静态误差必然影响操作臂末端执行器的位姿精度.以机器人末端的球腕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在静态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评价球腕精度的综合指标.根据这一指标建立优化模型,对存在静态误差的球腕模型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新的球腕运动学模型.应用新模型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解算,可以减小机器人球腕的位姿误差,特别是减小具有较大静态误差的机器人球腕的位姿误差.通过对机器人球腕进行的局部优化,整个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精度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人类研制机器人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些机器人已经或将广泛用于许多对人类有危险的环境中。你能想像将来有一天,机器人能和宇航员一起在空间工作吗?美国国家航宇局约翰逊空间中心准备耗资300万美元研制一种太空机器人,取名为“机器宇航员”(Robonaut),它们将在不久的国际空间站任务中大显身手。 “机器人宇航员”的外形就象美国《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专门负责追捕星际逃犯的Boba Fett,与人的大小相似,具有头、躯干、两个上臂和五个手指的手。它的“皮肤”由类似制造宇航服的纤维材料制成。与人的双手一样,这双灵巧的机械手能使用宇航员常用的各种工程工具,在有重力的环境下能举起9.5千克重的物体。与人相似的是,“机器宇航员”也有一个树形中枢神经系统,是由传感器组成的网络。它的每个手臂上有150多种传感器,将数据实时传送回“机器宇航员”体内的中央处理装置中。  相似文献   

11.
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逆问题及机体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式机器人可以认为是操作机器人和步行机的组合,它具有更灵活和更大的工作空间.因此移动式机器人适合用于远程操作,无论是在太空还是地面,最通用的移动式机器人是轮式移动式机器人.轮子导致了非完整约束.在本文中,这种非完整约束以及有关的运动几何学得到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轮式移动机器人运动学逆问题的两种求解公式.其次,提出了一种控制自运动的方法以解决活动平台的稳定性问题.这种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三维装箱问题是指在满足容积限制、稳定性限制等条件下,将一定数量的物体放入较大容量的箱子中并使空间利用率最大的组合优化问题.三维装箱问题是典型的NP完全问题,通常采用启发式算法规划物体放置的位姿.在使用机器人完成装箱任务时,还要额外考虑机器人操作限制,如机械臂或末端执行器与物体或箱子之间的碰撞、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规划等,使得部分最优位姿不可行,只能将物体从更高处落下或者将物体放在最优位姿的附近.机器人在抓取、识别和放置时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最终放置位置与规划产生偏差.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三维装箱推拨优化方法,以最小化包装箱中物体放置位置的启发式算法分数为目标,通过推拨动作对于已放置的物体位置进行调整、归集,将物体朝角落中压缩,以腾出更多空间,提高装箱空间利用率,减小由于机器人操作不确定性对装箱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维装箱问题是指在满足容积限制、稳定性限制等条件下,将一定数量的物体放入较大容量的箱子中并使空间利用率最大的组合优化问题.三维装箱问题是典型的NP完全问题,通常采用启发式算法规划物体放置的位姿.在使用机器人完成装箱任务时,还要额外考虑机器人操作限制,如机械臂或末端执行器与物体或箱子之间的碰撞、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规划等,使得部分最优位姿不可行,只能将物体从更高处落下或者将物体放在最优位姿的附近.机器人在抓取、识别和放置时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最终放置位置与规划产生偏差.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器人三维装箱推拨优化方法,以最小化包装箱中物体放置位置的启发式算法分数为目标,通过推拨动作对于已放置的物体位置进行调整、归集,将物体朝角落中压缩,以腾出更多空间,提高装箱空间利用率,减小由于机器人操作不确定性对装箱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具有人类特征的机器人早在古代希腊就已存在?有关它们的描述纯属虚构吗?难道它们是现代人类黎明时分所发生的一些事件的遥远共鸣吗?切勿仓促做出结论.相反,应当从回顾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些古代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来自宇宙的“外星人”的威胁,是人类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恐惧心理的反映。在地球人类目前所处的空间和时间(假定“时间”在它的意义上存在)的坐标范围之内,并没有发现任何这种威胁的有效证据。我以为,人类目前在这两个坐标上所探知的“距离”已经足够长,可以使我们至少是得出以下判断:如果外星人存在,那么:①要么他们处于我们地球人的同一时空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与我们相距足够遥远(空间属性),在可以展望的时间范围内(时间属性),他们与我们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各自的资源就对方来说,…  相似文献   

16.
一种球形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形移动机器人的特殊结构使之非常适合在缺少人为干预的恶劣环境(如外星球、野外等)中应用,在此类的环境中,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是决定机器人能否顺利完成预定任务的关键.介绍了BHQ-1G型球形移动机器人的结构,采用几何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该球形移动机器人的模型,并对它的直线运动、爬坡能力、越障、转弯半径等运动性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证明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并确定了影响该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参数.该分析结果可用于BHQ-1G机器人的优化设计和样机研制.  相似文献   

17.
地球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可是地球的引力又把人类紧紧地束缚在地球表面.长久以来,人类就幻想着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并做过种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历经无数代人的艰辛探索,到了1 8世纪后半叶,热气球和飞艇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升空的愿望,飞机的出现使人类向往飞行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但是热气球、飞艇只能在低空随风飘荡,飞机只能在有空气的条件下飞行,飞行高度受到了限制.因此,人类想要离开地球到太空去航行,就必须寻找一种新的能够冲出大气层的运载工具.现代火箭的诞生,拉开了人类征服太空的帷幕.  相似文献   

18.
截至 2 0 0 0年底 ,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各种类型的航天器 5 375个 ,它们包括三大类 ,即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和空间探测器。这些航天器不论是无人的 ,还是载人的 ,都具有自动化工作的能力 ,是高度自动化机器 ,但它们绝大多数还不属于“机器人航天器”或“太空机器人”。1 概述机器人是自动化机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它具有人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而不在于是否具有人的外形。根据机器人专家斯灵的定义 ,机器人应具备四要素 :(1)上肢——机械臂、机械手 ,能抓举、搬动物体 ;(2 )下肢——腿或轮子 ,能走步、转向或移动 ;(3)脑和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机器人能够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安全地工作,应该选择最稳定的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能够评价不同的运动步态之间稳定性好坏的稳定性评价准则.将零力矩点(ZMP,Zero Moment Point)与机器人支撑区域的形心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不稳定度,分析了仿人型机器人行走过程中几种典型步态的不稳定度,同时提出了基于不稳定度的仿人型机器人步态规划的方法.当采用多种运动步态都能完成同一种任务时,用所提出的不稳定度评价方法可以在不同步长的步态中选择出稳定性最好的运动步态来执行.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梦天 《太空探索》2013,(2):24-26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人类的天文观测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肉眼观星进入到利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它以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为标志。第二次变革是从人类只能观测天体的可见光进入到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它以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变革是从人类局限于在地面上观测天体到进入太空开展天文观测,它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