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淑红 《飞碟探索》2002,(2):24-25
《飞碟探索》杂志2001年第2期发表的《海洋无底洞》这篇文章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文章说:“北印度洋的洋流随季风的影响,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运转,而惟有中间半径5.6千米的一片洋面不动,经科学家的多次考察有七艘船只在此遇难。这洋底‘无底洞’的水流向何处无人知晓。东地中海的希腊近海也有日渗万吨海水的洋底无底洞流向不明之谜。”其实这种现象遍及各大洋。菲律宾以东近海就有洋底大旋流入口。关岛、台湾、菲律宾大三角中的海洋无底洞形成的洋面大旋流,二战时期摧毁了美国的许多飞机和船只。1999年4月27日美国南卡…  相似文献   

2.
<正>宇宙中的黑洞到底是什么?宇宙的星体是有生命的,黑洞是星体生命的最后阶段。黑洞也可视为是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密度极大,所以引力也就极强。黑洞能够吸收附近所有的物质,包括接近它的光都逃脱不掉它巨大的引力。所以黑洞就像一个无底洞,任何东西到了它那儿,就别想再"跑"出来了。因为光不能逃出黑洞,所以人们看不见黑洞,但是有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望远镜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黑洞。  相似文献   

3.
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安东尼奥·齐基近日提出,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所致。齐基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认为,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影响了海水的热平衡,进而使陆地气候发生变化,影响了需要大量食物的恐龙等动物的生存。他说,如今海底火山爆发所造成的影响有目共睹,只是其影响程度相对于当年大规模的海底火山爆发要小了许多。齐基说,格陵兰过去曾被植被所覆盖,但全球性的海洋水温平衡变化造成了寒冷洋流流经格陵兰,使之成为冰雪覆盖的大地。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水温的变化影响巨大。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较为公…  相似文献   

4.
影响地球生态有诸多因素,例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地球气温上升;甲基睾酮气体破坏同温层中臭氧层;酸雨引起森林生态和河湖的环境变化;而海洋上的温度、降雨、风及洋流则直接影响地球气候。由于海水吸收电磁波,所以从空间遥感只能观测海水表层,将海水表层的观测结果与实地取样分析综合起来,可推断海洋内部大规模的活动。海面风和海水表面起伏程度关系很大。用具有斜向观测的雷达散射计可测出海面风的风速和风力,用雷达高度计,能以二三厘米的精度测出海面波浪高度。如果确立针对潮汐振动的校正和卫星跟踪技术,可以用太  相似文献   

5.
AIRS观测资料研究全球平流层重力波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2—2014年1月和7月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第79通道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平流层重力波活动强弱的全球分布以及重力波发生频率的全球分布;分析了重力波活动随纬度和经度的变化特征,给出了重力波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热点区域及其活动强度;对比了白天与夜间的重力波活动强度及发生频率.研究表明重力波活动强度呈现出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在低纬度地区(0°—30°),冬季半球重力波活动强度低,夏季半球重力波活动高;在中高纬度地区,冬季半球重力波活动强度高而夏季半球重力波活动强度低.在1月,全球重力波活动有4个突出的热点区域,分别为50°N附近欧洲大陆与大西洋交接地带、北美洲与大西洋交接地,20°S附近南美洲与大西洋交接地区、非洲与印度洋交接地区.在7月,重力波活动突出的地方为巴塔哥尼亚至南极半岛地区,以及50°S和75°E附近的印度洋区域.重力波活动强度在夜间大于白天,但是夜间的强重力波活动区域小于白天.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6,(6):8-11
虽然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还没有进入最后的科学考察轨道,但是其携带的仪器已经开始收集数据和拍摄照片了.  相似文献   

7.
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质子通量南北向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2年8月NOAA N15,N16,N17,N18卫星中能质子和电子探测器(MEPED)>6.9MeV质子能档的数据,研究了800km高度处南大西洋异常区(SAA)质子分布的南北方向差异.数据显示,质子计数率沿经线随纬度的变化近似满足高斯分布,且向南运动的质子多于向北运动的质子.MEPED具有0°和90°两个探测方向,可对质子投掷角分布进行估算,从而消除在探测南向和北向质子时探测器方向角偏差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度40°W、纬度13°S至23°S位置上,仍然存在南向质子比北向质子多20%~30%的现象.其原因可能与地磁异常使南向质子镜像点更低,更多质子散射进入大气层沉降有关.分析还发现,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存在地方时变化.日侧比夜侧强约20%,这可能是由于地磁场日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中低纬台站漠河(53.5°N,122.3°E)、北京(40.3°N,116.2°E)、武汉(30.5°N,114.2°E)和三亚(18.3°N,109.6°E)的电离层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了4个台站电离层参数在2015年不同季节4个地磁扰动事件期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特征并不完全一致,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春季、夏季和秋季电离层以负相扰动为主,冬季以正相扰动为主.分析发现,中性成分O/N2的降低与电离层负相扰动有关,但三亚地区的负相扰动还与扰动发电机电场相关.正相扰动的机制在不同事件中并不相同,穿透电场可能是引起春季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短时正暴效应的原因,而冬季长时间的正暴效应则是扰动电场和中性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南海“魔”现1975年,美国亚利桑纳州立大学学者L.D.库什出版了《揭开百慕大三角区的秘密》一书,提出了地球上存在12个“魔鬼三角区”的理论。12个“魔鬼三角区”的分布为:南北半球各5个,南北极各1个。北半球是:百慕大、日本本州南部、夏威夷至美国大陆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沿岸、阿富汗。南半球是:非洲东南部海域、澳大利亚西部海岸、新西兰北部海域、中南美洲东部、东南太平洋东部。“魔鬼三角区”的特点为——等距离分布,地球因此被分成20个等边三角形,“魔鬼三角区”就在三角形的结合点上;南、北半球的“魔鬼三角区”均位于纬度30°…  相似文献   

10.
1997-2003年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1997-2003年期间的59个太阳质子事件,太阳质子事件源区的卡林顿经度带.分析结果表明,质子事件源区主要集中在10°-45°,135°-155°,180°-215°,230°-260°,265°-310°,345°-360°,还有4个质子耀斑分散在72°,74°,93°和107°上.其中最强的活动卡林顿经度带的经度范围是265°-310°,次之为卡林顿经度带135°-155°,最弱的是卡林顿经度带180°-215°最强的活动经度是卡林顿经度272°.1997-2003年期间峰值通量大于100 pfu,质子耀斑南半球发生次数为18,北半球发生次数为10;同一活动经度上的质子事件具有重现的规律,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短的为27天,长的超过4年.  相似文献   

11.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卫星是中国首个专门进行天文探测的空间科学实验卫星,运行于高度约550km、倾角约43°的低地球轨道.星载空间环境监测器为星上科学任务开展提供背景辐射实测资料.该监测器采用固体探测器望远镜系统和扇形阵列全新组合设计,可获取轨道空间高能质子和高能电子能谱、方向综合动态结果,给出更为全面的粒子辐射分布图像.初步探测结果显示,卫星运行轨道遭遇的带电粒子辐射集中分布在经度80°W-20°E,纬度0°-40°S的南大西洋异常区,粒子辐射在该区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方向差异分布,高能电子方向差异分布显著强于高能质子.2017年9月空间环境扰动期间,爆发的太阳质子事件并未对该轨道粒子辐射产生影响,而地磁活动导致该轨道穿越经度120°W-60°E,纬度40°-43°N的北美上空和经度60°-120°E,纬度43°-40°S的澳大利亚西南区域时遭遇增强粒子辐射影响,增强的粒子辐射表现出极强的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目前在轨工作的10颗地球静止轨道民用通信卫星,多数已超过其预期的工作寿命,随时都有停止工作的可能。其中,6颗“地平线”(Gorizont)卫星已于1998年到达预期工作寿命结束日期,它们的轨道位置分别为11°W、90°E、96.5°E、103°E、140°E、145°E。另有2颗“地平线”卫星将于1999年底到达预期寿命结束期,它们的轨道位置为40°E、53°E。只有2颗“快讯”(Express)卫星的预期寿命要到2003年才结束,它们的轨道位置为14°W、80°E。俄罗斯政府担心这些超期…  相似文献   

13.
20 0 0年 6月 2 5日晚上 7时 50分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二颗“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 ,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担任此次运载任务的“长征三号”火箭的第十三次太空飞行 ,也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五十九次飞行。“风云二号”卫星采用双向自旋稳定方式 ,发射质量 1 372 kg,设计寿命 3年。该星主要用于获取东经 45°至 1 65°、南北纬 60°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资料、广播卫星云图和天气图 ,对填补中国西部、西亚和印度洋区域范围的云图空白 ,监测来自青藏高原、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及对中国产生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14.
美海军根据“白云”计划研制成的海洋监视卫星系统(NOSS)已投入实际使用。该系统现有六颗卫星在工作,三颗为一组,分别于1976年和1977年用宇宙神运载火箭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卫星的轨道接近圆形,高度约1100公里,倾角63°,周期107.5分,两组卫星轨道面的夹角是113°。这些卫星在飞行中有一定的相对横向和纵向位  相似文献   

15.
黑洞时代走到末路了吗?海兹尔·缪尔引见了一位神秘的太空新主人。谁也不曾见过一个黑洞。到目前为止,尽管还缺乏直接的证据,但大多科学家却相信,一颗巨大的恒星在寿终正寝之时可能会爆聚成一个天体。而这个天体是异常致密的,以致存在的物质也微不足道———甚至没有光亮———可能早已逃之夭夭。然而,科学家们可能要改变这一想法。美国的两位研究者就指出,物理学家们揭开了黑洞一层层的“遮羞布”。他们表示,通过勇敢地正视这些问题,他们找到了一种坍塌恒星毁灭的替代之物。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埃米尔·莫托勒和哥伦比亚市…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层是日地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利用COSMIC掩星精密定轨数据经处理后得到的podTec文件获取等离子体层电子含量(PEC)对等离子体层进行研究.将podTec数据进行处理后获得的PEC(pod-PEC)和IRI-Plas经验模型提供的PEC (IRI-PEC)进行对比,发现pod-PEC与IRI-PEC符合得较好.在低(0°—20°)、中(20°—50°)、高(50°—90°)修正地磁纬度带下,分析了COSMIC在太阳活动极大年(2014年)3,6,9和12月的pod-PEC,得到如下结论:PEC随着纬度升高而逐渐减少,且3,9月PEC在中低纬关于磁赤道的南北对称性较好,6月北半球各纬度带的PEC明显高于南半球同一纬度带的值,而12月情况则完全相反,南半球中纬的PEC甚至会等于北半球低纬的PEC值;PEC在白天高而晚上低,高纬地区的PEC昼夜变化不明显;PE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于北半球,一年中PEC最大值出现在春季,冬秋季次之,夏季最低,具有明显的年度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SABER探测器2002—2017年超过一个太阳活动周的数据,以大气垂直方向上40~60km的最大温度作为平流层顶温度(Tsp),分析50°S—50°N Tsp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sp具有明显的纬度特征和季节特征,在赤道和南北半球夏季温度较高,而在南北半球冬季的40°—50°纬度附近温度有最低值.再利用EOF方法分析Tsp,发现其第一模态的解释率达91%,且时间系数与平流层顶高度相关性最大,为-0.75,与平流层顶臭氧体积混合比相关性约0.49,与日地距离相关性为0.44,与太阳活动性(太阳活动指数,太阳黑子数)的相关性约0.33.依据该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各变量原始场,发现Tsp和平流层顶臭氧体积混合比的纬度变化近似相反;与日地距离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负相关,约-0.81,且这种相关性与日地距离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年平均Tsp在2002—2017年的变化约为2K,与F10.7的相关系数为0.6,在南北纬20°附近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相关性最大,约0.74.   相似文献   

18.
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0°W-39°W,40°W-70°W,71°W-90°W经度范围内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性计算分析,发现太阳质子事件与太阳耀斑的相关系数依赖于经度.太阳耀斑积分与地球磁链接区域(40°W-70°W)太阳质子事件强度的相关系数最大.相关系数的这种特点与耀斑加速粒子的最大流量只出现在磁链接区域的特征相吻合.计算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对太阳质子事件具有贡献,即耀斑对E ≥ 10MeV的质子加速有贡献.耀斑和CME在磁链接区域对太阳质子事件的贡献相同,这说明太阳质子事件是混合型事件.   相似文献   

19.
吸收性气溶胶指数(AAI)在监测污染物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其反演结果受边界层高度、云高、相对湿度以及仪器指标和观测几何路径等因素影响.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MODTRAN,对辐射传输方程中多次散射计算的不同近似方法和不同观测几何角度下的AAI进行模拟,研究这些因素对AAI结果的作用,并分析仪器光谱分辨率对AAI探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折衷考虑计算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应选择8流近似的离散坐标法进行带有多次散射计算的辐射方程解析.AAI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类型气溶胶下随观测角度变化的趋势相同:相对方位角<120°时,AAI误差在太阳天顶角和卫星方位角均为40°~60°时最大;相对方位角在120°~180°时误差均较小;光谱分辨率对AAI反演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巨尤 《太空探索》2001,(8):26-29
黑洞吞食包括光线在内的一切物质,如此可怕的怪物,人们避让惟恐不及,谁还敢接近它去开发和利用呢? 法国多才多艺的科学家约翰皮尔·卢米涅在《黑洞》一书中说:“黑洞是一种奇怪的死亡恒星的残骸,一旦形成,就不再是‘死’的,而是注定有一个满是‘大吵大闹’的新生命。”确实,黑洞不是一堆令人毛骨悚然的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