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伍科  张华振  兰澜  周阳 《航空学报》2019,40(7):222751-222751
研究了运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格栅反射器的型面主动控制。首先,采用了一种具有独立电压自由度的梁单元,以及考虑高阶剪切变形的板单元,对主控格栅反射器进行有限元建模;运用能量变分哈密尔顿原理推导了主控格栅反射器的有限元控制方程,并给出了反射面型面残余均方根(RMS)误差最小的电压最优控制方法。然后,研究了在典型载荷下,反射面残余RMS误差最小的PZT作动器位置分布的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遗传算法和梯度投影方法相结合的改进优化方法,用来求出在限定作动器数量的条件下,作动器几何位置的优化配置,使控制后反射面的残余RMS误差最小;给出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研制了格栅反射器型面主动控制的实验样机,针对反射器的初始制造误差进行了型面主动控制,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型引进雷达计算机系统电源控制组合故障率高、修复难度大、器材备件外购困难等问题,在没有设计资料的前提下,采用逆向工程方法,通过系统反设计剖析了原电源控制组合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提出了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模块化概念设计国产化替代设备的研制思路。所研制的国产化电源控制组合在结构、功能性能方面可与武器系统完全兼容,满足了装备的使用要求,已得到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引进武器装备导弹发射车基准频率形成器组合故障后无法修复、外购困难等问题,采用逆向工程的方法,通过剖析原基准频率形成器组合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锁相环技术和直接式倍频器相结合的混合式频率合成器进行功能替代的国产化研制新思路。研制的国产化基准频率形成器组合具有高频率稳定度、低相位噪声等特点,已在部队和工厂装备修理中得到推广应用,能够替代原基准频率形成器组合上装使用,成功解决了制约装备修理的技术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高增益Boost变换器电路拓扑,与传统Boost变换器相比,电路工作在占空比D>0.5时实现了3倍的电压增益,均衡了有源开关管电压应力,并使其降低至输出电压的1/3。首先推演了构造两路复合支路高增益三端网络的变换器拓扑;然后分析电路全周期工作原理及电路特性;最后通过搭建1台140 W的试验样机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一种基于电流型脉宽调制控制器的多路输出反激变换器的设计。采用输出电压加权反馈和变压器绕组设计技术,实现了较高的多路输出电压的交叉调整率。实验结果表明,15V输出的调整率为1.6%,交叉调整率为4.86%。该电路实现简单,效率高,可靠性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直流冲击波缝焊机的无触点换向电路及微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及软硬件结构。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适用于低压、宽范围供电的多路输出DC/DC变换器,在功率电路中使用无损耗箝位电路实现了变压器磁芯的复位,控制电路使用第三代BICOMS电流控制型PWM,简化了电路设计、降低了噪声敏感度,给出了多路输出电源中变压器和耦合电感的工程设计的详细过程,同时分析了多路输出耦合电感对负载交叉调节性能的影响.研制的变换器输入电压范围8V-40VDC,输出5V/3A、±15V/0.5A、 10V/0.5A.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航空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器机内自测试检测能力,提出了一种面向全权限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机内自测试(BIT)验证的综合故障注入器的设计思想。综合故障注入器采用ARM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基于数模混合电路,分别通过后驱动技术和电压求和技术实现对数字电路节点和模拟电路节点的故障注入;针对各种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电气特征,设计了具有良好逼真度的接口模拟电路,从而与电子控制器(EEC)构成FADEC系统运行环境。通过对具有BIT功能的电子控制器原理样机的故障注入实验,证明该综合故障注入器作为航空发动机FADEC系统BIT设计和应用研究的工具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跟踪平台控制组件是某引进型空空导弹导引头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参数指标及测试设备,一直制约该型导弹导引头舱的修理。为解决此技术瓶颈,对该分组件进行电路测绘,分析电路原理,理清工作过程,为后续测试参数技术指标确定及测试平台搭建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电路原理的分析,为现场故障修理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分析单相PWM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序,可使PWM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将正弦脉宽调制技术应用于PWM整流电路,使其交流侧输入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同时调节交流侧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使能量在交流侧和直流侧双向流动。在建立基于Simu-link7.6的仿真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PWM整流电路各处电压、电流波形,验证其控制方法及仿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A high power factor rectifier based on neutral point clamped scheme is proposed. The voltage stress of each power semiconductor of the adopted rectifier is equal to the half dc bus voltage instead of full dc link voltage in the conventional switching mode rectifier. The control signals of the power switches are derived from the dc link voltage balance compensator, line current controller, and dc link voltage regulator. The hysteresis current control scheme is employed to draw a clean sinusoidal line current, high input power factor, regulated dc link voltage, and balance capacitor voltages. Three voltage levels are generated on the ac terminal of the adopted rectifier. To verify the proposed operation schem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given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在低速开口风洞中进行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对NACA0015翼型流动分离控制的实验研究。采用PIV技术,对翼型绕流流场进行了测量,显示了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流场的变化。通过五分量天平对升力和阻力的测量,研究了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对翼型流动分离控制的规律。研究表明,低风速下在翼型前缘施加等离子体激励,能够有效地控制翼型流动分离,在来流为20m/s时,最大升力系数增加11%,失速迎角增加6°;在给定的流动状态下,激励电压和激励频率存在一个阈值,不同迎角下该阈值不同,迎角越大,分离越严重,对激励强度的要求也越高。  相似文献   

13.
陈达  张羽  陈息坤 《航空动力学报》2018,45(2):7-12, 24
针对三电平VIENNA整流器存在中点电位波动、控制复杂的问题,将直流侧中点电压偏差引入到电压定向电流解耦的双环控制中,通过调整矢量作用时间来达到直流侧中点电压平衡控制,并探究了一种三电平空间矢量平面简化到两电平矢量平面的简化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算法。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VIENNA整流器矢量控制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证实了该控制策略简单可行,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变幅值预测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基于以电压矢量幅值为变量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磁链和转矩方程,采用预测控制计算得出施加不同电压矢量幅值的下一时刻磁链和转矩值,选择使磁链和转矩误差目标函数最小的电压矢量幅值作为最优值,从而确定下一时刻施加的电压矢量。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压矢量变幅值预测下,SPMSM直接转矩控制(DTC)系统运行良好,定子磁链轨迹为理想圆,磁链和转矩均符合控制要求,转速跟踪良好,定子电流波形正弦。预测控制需要从备选电压矢量幅值集合中选择最优幅值。理论上,备选电压矢量幅值个数越多,系统优化效果越好,但也带来更大的计算负担。研究了9种等分电压矢量情况下变幅值预测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根据控制效果和计算负担,提出变幅值预测控制将电压矢量幅值三等分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5.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变角度预测控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以电压矢量相角为变量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磁链和转矩方程,采用预测控制计算得出施加不同电压矢量相角的下一时刻磁链和转矩值,选择使磁链和转矩误差目标函数最小的电压矢量相角作为最优值,从而确定下一时刻施加的电压矢量。仿真结果表明:在电压矢量变角度预测下,SPMS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运行良好,定子磁链轨迹为理想圆,磁链和转矩均符合控制要求,转速跟踪良好,定子电流波形为正弦。研究了不同等分电压矢量相角选择区域方式下变角度预测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综合考虑控制效果和计算负担,变角度预测控制下将相角选择区域四等分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软开关组合式变换器建模与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岩  严仰光  赵修科 《航空学报》1998,19(5):597-602
针对电流控制离散脉冲调制方式下的一种软开关组合式变换器,借助于时域仿真和付里叶变换建立系统频域模型(频率特性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导出等效解析模型,为软开关组合式变换器系统性能分析提供了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特别是解决了其电压调节器设计盲目性的问题。并给出了电压调节器设计及系统性能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7.
姚宏  郭雷  李学仁 《航空学报》2002,23(3):259-261
 根据谐波平衡原理,理论上对非线性磁悬浮控制系统的倍周期分叉及混沌行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产生倍周期分叉的近似条件,确定了系统混沌存在近似的位置,这为保证此系统实现稳定控制及优化控制器设计提出了一种有利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合成射流对细长旋成体大攻角非对称涡控制进行了研究,基于合成射流激励器设计了一频率高达1kHz的非定常小扰动控制机构,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大攻角非对称涡主动流动控制。应用天平测力和七孔探针流场测试技术,研究了合成射流非定常小扰动电压和频率对非对称涡的控制特性和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合成射流能够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扰动频率是影响非对称涡控制的一个关键参数,高频扰动下模型背风区非对称涡结构趋于无控制流态。且文中结果发现,当攻角α=57.5°、非定常小扰动频率fs=150Hz时,即可将非对称涡完全控制成为对称涡。  相似文献   

19.
倾转旋翼机过渡段纵向姿态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倾转旋翼机既存在拉力矢量控制又存在气动舵控制的复杂操纵特性,在纵向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过渡段操纵控制方案和过渡段转换控制方案。对过渡段平衡点进行配平,计算得出配平工作点处各通道的操纵量,并设计了走廊曲线。采用PID控制和模糊整定技术对过渡段飞行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实现了倾转旋翼机从直升机模式到固定翼模式的平稳转换,并保持高度不变。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过渡段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基于定子磁链xy坐标系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转矩控制(FCSMPTC)系统,仿真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针对磁链和转矩预测模型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了磁链和转矩的简化预测模型。理论分析、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FCSMPTC的简化模型与常规模型控制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小计算负担,提高系统实时性能。将电压矢量幅值和角度作为FCSMPTC的控制变量,设计了变幅值变角度的备选电压矢量集合。仿真结果表明该备选电压矢量集合可有效减小稳态转矩脉动,但动态性能不及传统备选电压矢量集合。基于不同备选电压矢量的特点,提出了根据系统状态自适应动态变化的备选电压矢量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静动态下均可取得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