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高阶非线性和外部负载扰动的问题,以反步法为基础,提出了动态面模糊离散速度调节控制方法。通过欧拉公式将PMSM连续模型离散化,得到离散模型;运用动态面方法,处理子系统中的虚拟控制函数,解决传统反步法中“计算爆炸”的问题;利用模糊逻辑系统逼近系统中的非线性部分,并给出模糊离散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有效地调节电机转速,对外部负载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受地效影响飞机起飞着陆运动模型的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最小模型误差法和线性不连续跳跃多重打靶法建立的非线性辨识法,辨识了飞机起飞着陆过程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对于包含复杂非线性项的动态系统,本方法可以从实际试验测量的系统非线性数据,确定飞机处于地面效应影响运动过程的系统模型,而不需要预先详细描述系统的非线性形式。算例表明该方法对于原始近似动态系统的状态估计是足够精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航空用二冲程活塞式发动机的非线性模型, 利用扇形非线性特性得到了发动机模糊Takagi-Sugeno(T-S)模型;基于该T-S模型, 采用系统增广的方法研究了无静态误差转速控制器;设计中考虑了鲁棒H∞性能, 使得该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具有较好干扰抑制性能, 并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该系统渐进稳定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最后通过系统仿真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最小模型误差法和线性不连续跳跃多重打靶法基础上建立的非线性辨识法,辨识飞机起飞着陆过程飞机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对于包含复杂非线性项的动态系统,本方法可以从实际试验量测的系统非线性数据,确定飞机处于地面效应影响运动过程的系统模型,而不需须要预先详细描述系统的非线性形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输入无模型动态扰动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全局镇定。基于控制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了反演控制律,利用自抗扰的思想,构建扩展状态观测器来处理输入无模型动态,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提出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很多非线性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青  华莹  董朝阳  张明廉 《航空学报》2006,27(6):1181-1184
根据空间飞行器姿态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对飞行器姿态模型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提出分散模糊变结构控制方法。利用模糊系统对不确定性函数进行逼近,将获得的模糊系统函数作为系统不确定性界函数,对模糊逼近所带来的误差以及外部干扰项,采用控制补偿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姿态跟踪精度高,实时计算量小,便于工程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于最小模型误差法和线性不连续跳跃多重打靶法基础上建立的非线性辨识法,辨识飞机起飞着陆过程飞机的非线性动态模型,对于包含复杂非线性项的动态系统,本方法可以从实际试验量测的系统非线性数据,确定飞机处于地面效应影响运动过程的系统模型,而不需要预先详细描述系统的非线性形式。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在重构飞行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孟权  王建培 《航空学报》2002,23(6):538-541
 论述了综合运用非线性动态逆、自适应模糊系统和滑模控制的优点进行飞行控制律设计的方法。运用非线性动态逆理论对非线性系统进行近似线性化 ,用模糊自适应系统来抵消近似非线性逆带来的误差 ,最终的残差由滑模控制项补偿。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推导了自适应系统权值的调整规律 ,从而保证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将此方法应用于带推力矢量飞机重构飞行控制 ,对两类故障的仿真结果表明 :即使系统未检测到故障 ,在较大的舵面损伤情况下 ,飞控系统性能仍能得到很好的保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带推力矢量飞机过失速非线性飞机控制问题。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受控变量分为快变量和慢变量,然后分别对内环和外环进行设计,外环利用滑动面控制进行设计,内环利用模糊逻辑系统的万能特性来抵消近似非线性动态逆所带来的误差,根据李亚谱诺夫稳定性理论了模糊系统权值的自适应调整规律,从而保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存在较大的模型不确定性以及飞机动力学对状态和控制输入均为非线性的情况下,该控制方案能对指令进行良好的跟踪。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连续不确定模糊模型的二次稳定性,这种不确定的模糊模型被用来表示一类不确定的连续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该系统既包括语言信息又包括系统的不确定性。本文还证明了:如果一个合适的Riccati方程或者一个Riccati方程的集合有解的话,那么该不确定模糊动态系统是二次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飞机直接力动态解耦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模糊控制方法与动态逆方法相结合,构成了一种动态解耦模糊控制综合方法.用该综合方法对某型飞机的侧向直接力控制模态(航向指向)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将其与动态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动态解耦控制,获得良好的动态性能,而且对模型不够准确或系统内部参数发生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有些常微分方程求解难且不易用图形直观观察的特点,根据求解常微分方程的Heun法构造了一种模糊控制系统以辨识由常微分方程所描述的系统。这种模糊控制系统在预测状态的同时也能够逼近系统微分方程中的函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假设模态法建立了柔性连杆机械臂的逆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种并行于常规开环逆动力学控制的混合模糊控制方法对其进行末端轨迹跟踪。设计的控制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根据结构的逆动力学以及机械臂末端所需跟踪的轨迹计算出控制力;另一部分为通过末端位置的实测与给定轨迹的偏差,利用一个辅助模糊控制对控制量进行调整,构成输出反馈部分。通过数字仿真,并与常规模糊控制结果的比较,表明借助于结构逆动力学,可以降低模糊控制器对知识库的需求,获得较好的控制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14.
周丽  姜长生  都延丽 《航空学报》2008,29(5):1274-1280
 针对不确定严格反馈块控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鲁棒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方法。利用T S模糊系统在线逼近系统的不确定及外界干扰,简化自适应参数调整方法,解决了动态面控制自适应参数过多的问题。基于Lyapunov方法及小增益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复杂性低且具有最少的在线调整自适应参数,易于工程实现。最后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某推力矢量战斗机的Herbst机动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飞控系统的模糊模型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akagi-Sugeno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飞控系统的模糊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整体渐近稳定性,给出了判定该模型的整体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和满足一定条件的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对国产某飞机的纵向短周期运动系统的分析说明本文的模型是合适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积分的航空发动机MTBF动态评估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传统评估方法无法解决航空发动机可靠性评估的滞后问题,采用模糊积分方法建立航空发动机动态可靠性评估模型.引入故障强度因子,建立降半正态型分布的故障强度因子函数表示故障纠正过程.通过故障强度因子得到模糊密度,采用Choquet模糊积分方法融合发动机各阶段可靠性指标,解决了航空发动机可靠性指标的动态评估问题.对在研的某小型涡扇发动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hoquet模糊积分数据融合方法进行动态评估能考虑到不同阶段故障数据的重要性,对发动机当前的可靠性水平能给予更加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周娜  刘昶  尹江辉 《飞行力学》2001,19(1):33-37
应用模糊逻辑建模与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微下击暴流模型,利用此模型对A300飞机进场着陆时穿越微下击暴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低空风切变模型中高度因素的影响,说明了二维模型比一维模型更为优越。结果表明,提出的建模方法能够更好地以映出飞机穿赵微下击暴流的动态特性。通过分析初始高度对飞机穿越微下击暴流动态性能的影响,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从而对低空风切变危害飞机安全的物理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类带有时变输入时滞T-S模糊系统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T-S模型对一类带有时变输入时滞T-S模糊系统进行模糊建模.在此基础上对该T-S模糊系统控制器设计进行研究,并以Lyapunov—Razumikhin稳定性理论为基础,给出了该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及其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算例表明这种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郭建国  鲁宁波  周军 《航空学报》2020,41(11):623838-623838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角度与角速度子系统间的耦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耦合特性评价的有限时间模糊控制方案。首先,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并且考虑到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将舵系统引入到动力学模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期望指令,建立了面向控制的动力学误差模型。其次,在控制律设计上采用终端滑模设计了有限时间控制器,同时在耦合评价的基础上,为了解决系统对耦合的适应性以及耦合的抖振问题采用了模糊控制方法,并借助于干扰观测器解决外部干扰问题。采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证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律是有限时间稳定性的。在数字仿真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舵系统特性、气动拉偏、控制输入抖动等因素,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