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驻涡区进口结构参数影响TVC燃烧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驻涡区的空气、燃油供给位置和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研究中把4种驻涡区油气进入位置和3种掺混空气孔位置组合成7组油气参数,在不同进口温度和进口流量下开展了相应的燃烧性能试验,获得了点火性能、贫油熄火特性和燃烧效率与7组油气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得出了第7组组合参数是综合性能最好的驻涡区油气进口参数.   相似文献   

2.
地面燃气轮机单管燃烧室流量分配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设计的100kW地面燃气轮机单管燃烧室空气流量分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常压环境下采用堵孔法分别得到了旋流器、主燃孔和掺混孔的流量特性曲线,分析得到燃烧室不同结构的流量系数;试验研究了不同进口流量条件下燃烧室的流量分配,测量得到了燃烧室总压损失。研究发现:随着进口空气流量的增加,燃烧室的流量分配比例基本保持稳定,并且与燃烧室的设计空气比例基本吻合;随着燃烧室进口流量(雷诺数)的增加,旋流器、主燃孔和掺混孔的流量系数呈线性降低;随着进口流量(雷诺数)的增加,燃烧室总压损失逐渐增大;对主燃孔和掺混孔的流量特性测量中,两种测量方法得到的试验结果稍有差别,总体上看两种测量方法的试验结果较为接近。通过对比分析证明两种试验测量方法真实可靠,该研究结果可为100kW地面燃气轮机燃烧室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新型驻涡燃烧室开展了燃烧性能实验研究.研究首先设计研制了驻涡燃烧室模型和实验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油气比、进口温度和进口流量等参数影响驻涡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燃烧室可以在不同工况下顺利点火和稳定工作,同时研究表明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加(0.45~0.7 kg/s),点火性能基本不受影响,熄火特性变差;随着进口气流温度的上升(360~510 K),点火和熄火性能改善,燃烧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金义  何小民  蒋波 《航空动力学报》2011,26(5):1031-1036
针对使用液态燃料(航空煤油)的富油燃烧/快速淬熄/贫油燃烧(RQL)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驻涡区余气系数、进口空气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等参数影响RQL工作模式驻涡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驻涡区余气系数增大(a=0.61~1.53),CO和UHC(未燃碳氢化合物)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5.
驻涡燃烧室燃烧组织方式和设计思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驻涡燃烧室是新型高效、结构紧凑的燃烧室.基于前期技术研究基础,对其燃烧组织方式和影响性能的关键技术作了分析:驻涡燃烧室采用驻涡火焰稳定技术,通过分级供油、分区燃烧技术满足发动机日益宽广的工作范围.驻涡燃烧室的主燃区主要功能是实现高效燃烧.驻涡燃烧室可以组合设计成RQL和LPP结合的高效低污染燃烧室.影响驻涡燃烧室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驻涡区的结构参数、油气方案,驻涡区和主流的联焰,主流供油方案,流量分配和内外环流道的结构参数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一种以煤油为燃料的单驻涡燃烧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驻涡燃烧室可应用于级间燃烧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对仅采用凹腔供油的单驻涡燃烧室的点火及贫油熄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混进气温度增加可以最大降低点火油气比20%左右,拓宽贫熄边界30%左右;对于这种结构和进气条件的燃烧室,主流气量则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点火总油气比最小.进口流速达到马赫数0.59时点火开始变得困难.   相似文献   

7.
驻涡燃烧室凹腔温度变化规律及气量分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单双涡燃烧室进行热态试验研究,研究余气系数、进口气流参数对凹腔壁温分布的影响,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对燃烧室及凹腔气流量进行计算,得到壁温分布规律,为燃烧室材料选择以及气量分配的后续优化做好铺垫.试验结果表明,单涡试验件的最高壁温出现在凹腔后壁面;燃烧室余气系数变化改变了双涡试验件最高壁温的位置;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准确的得到了驻涡燃烧室的气流量分布.  相似文献   

8.
驻涡燃烧室蒸发管供油装置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设计了两种适用于驻涡燃烧室的蒸发管供油装置,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两种蒸发管在不同环境温度、气液比、蒸发管雾化用气温度、流速等条件下的雾化蒸发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条件对蒸发管的雾化蒸发性能均有较大影响,而且不同蒸发管出口轴向位置处的雾化性能也有较大差别.比较两种蒸发管的雾化性能后,选择其中较好的一种蒸发管作为涡轮级间驻涡燃烧室的供油装置,燃烧性能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此种蒸发管的驻涡燃烧室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较宽的稳定燃烧范围和较低的壁面温度.   相似文献   

9.
驻涡燃烧室燃烧性能试验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开展了空气进口温度、流量和余气系数影响驻涡燃烧室燃烧性能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燃烧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总压损失系数在3%~6%之间,流阻系数变化不大;点火和贫油熄火性能随流量变化很小,随进口温度的提高而改善,研究中最大点火和贫熄余气系数分别为6.03和14.41;仅驻涡区供油时,燃烧效率在90%~95%之间,驻涡区和主流同时供油时,燃烧效率为84%~99.5%,并随余气系数和进口流量的变小而上升.   相似文献   

10.
全环涡轮级间燃烧室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涡轮级间燃烧室(ITB)应用于涡轴发动机为研究平台,根据ITB的应用环境,采用凹腔驻涡燃烧室作为涡轮级间燃烧室,设计加工了全环凹腔驻涡燃烧室试验件,并进行了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燃烧室的贫油点火边界余气系数为10.2,降低驻涡凹腔体内外压差有利于点火;与常规燃烧室相比,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偏低,但燃烧效率随进口温度的升高逐步加大;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较小,进口温度对燃烧室的总压恢复系数影响不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分布较好,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随进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进口温度的提高,火焰筒壁温会局部偏高,火焰筒的冷却设计需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1.
燃烧室进口流场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燃烧室进口流场对某回流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在轴向扩压器上安装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获得不均匀的燃烧室进口流场。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对均匀进气、导向叶片偏转角度25°及导向叶片偏转角度35°共计三种方案的燃烧室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使燃烧室进口流场变得不均匀,燃烧室进口截面的气流具有一定的偏转角度和切向分速度;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使主燃孔和掺混孔的进气存在一定的偏转角度,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主燃孔和掺混孔的轴向速度小幅增加,主燃孔和掺混孔的切向速度逐渐加大且增幅较大;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总压恢复系数逐渐降低;带偏转角度的导向叶片对燃烧室的燃烧效率影响不大;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逐渐降低且降低幅度较大;在同一径向高度,随着导向叶片偏转角度的加大,燃烧室出口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燃烧室流量分配计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有效面积法、流阻法在燃烧室流量分配设计中的适用性,分别采用2种方法完成了某环形燃烧室流量分配计算,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试验手段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有效面积法及流阻法理论计算简化条件基本可以得到满足,计算精度相当。采用有效面积法得到主燃孔进气量为32.54%,低于实际值3.12%,得到掺混孔进气量为20.43%,高于实际值0.3%;采用流阻法得到主燃孔进气量为35.11%,低于实际值0.55%,得到掺混孔进气量为17.32%,低于实际值2.81%。2种方法大孔总进气量均低于实际值约3%。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燃烧室流量分配的精确计算。  相似文献   

13.
Effect of dilution ho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triple swirler combust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 triple swirler combustor is considered to be a promising solution for future high temperature rise combustors. The present paper aims to study dilution holes including primary dilution holes and secondary dilution hol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a triple swirler combustor.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re conducted at different inlet airflow velocities(40–70 m/s) and combustor overall fuel–air ratio with fixed inlet airflow temperature(473 K)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gnition is very difficult with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high ignition fuel–air ratio when the primary dilution holes are located 0.6H(where H is the liner dome height)downstream the dome, while the other four cases have almost the same ignition performance. The position of primary dilution holes has an effect on lean blowout stability and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combustion efficiency. The combustion efficiency is the highest when the primary dilution holes are placed 0.9H downstream the dome among the five different locations.For the secondary dilution holes, the pattern factor of Design 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Design B.  相似文献   

14.
莫礼孝 《航空动力学报》1989,4(2):130-132,199
一、试验装置和基本关系式 试验装置的进排气系统均由三根并列管道组成。第Ⅰ、Ⅲ管道作为外流,第Ⅱ管道作为主流,在试验段前6m处装加温器,加温后的气体温度最高可达600℃。试验件为三股通道的矩形件,其尺寸为800×256×240mm,主流通道高为140mm,外流通道高为50mm。试验孔板将主流通道与外流通道隔开。外流通道中气流经小孔射入主流,与主流掺混,引起主流掺混压力损失(图1)。  相似文献   

15.
无掺混孔三级旋流器燃烧室燃烧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无掺混孔三级旋流器燃烧室进行了不同进口空气速度和油气比下的热态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空气速度的增加,点火油气比从0.0115增大到0.0174,贫油熄火油气比大多在0.005以下且变化不大;同一油气比下,进口空气速度越低,燃烧效率越高;各工况下的燃烧效率均在0.895以上,大状态点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均在0.1左右;综合考虑各燃烧性能,试验结果验证了对于高油气比燃烧室而言取消掺混孔的可行性和所提出的几个技术创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的PIV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基于旋风分离原理的高压粒子发生器,并成功应用于高压状态下的航空涡轮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场的PIV(粒子图像测速法)测量.在氢氧燃烧加热来流温度为813K、燃烧室压力为2.78MPa条件下,应用PIV技术开展了航空涡轮发动机单头部燃烧室复杂内流场测量研究,实现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强旋流、强扰流、宽速域流场的PIV测量,获得了接近燃烧室工作压力工况下的流场速度和流场精细结构.结果表明:该型燃烧室内流场存在多处旋涡结构,形成回流区;流场旋流作用强,横截面流场存在顺时针大涡;主燃孔射流和掺混孔射流作用明显,射流穿透深度较大,对流场结构影响显著;高温高压状态下,流场结构与常温中压状态类似.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当前燃烧室流量分配试验采用的堵孔法的合理性,按照某单管燃烧室流量分配试验的实际流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试验本身存在的方法误差和根源,据此提出了采用堵孔法和单侧积累式堵孔法相结合的优化试验方法,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堵孔法进行流量分配的测定存在一定的方法误差,该方法对火焰筒头部的测定影响较小,而对主燃孔、掺混孔和气膜冷却孔的测定影响相对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未同时考虑被测孔排及其下游孔排的过流条件;采用堵孔法和单侧积累式堵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量分配测量,能够大幅度降火焰筒上主燃孔、掺混孔和气膜冷却孔的测量误差,降低幅度分别达到约6%、12%和9%,效果明显;试验方法优化前后,火焰筒上各孔排进出口截面的静压差的改变是试验方法误差一直存在的根本原因,但方法优化后这个压差的变化量及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优化前都更小。   相似文献   

18.
刘高恩  王华芳 《航空动力学报》1993,8(3):288-290,311
试验是在一个 WZ- 5燃气发生器上进行的 ,燃料用低热值气态燃料 (体积热值为 8172 k J/N· m3) ;水蒸汽可由燃烧室前部或从后部掺混孔处注入。试验结果表明 ,水蒸汽注入对燃烧效率影响不大而使总压损失增加。当水蒸汽流量与总空气流量之比为 10 % ,且水蒸汽从后部掺混孔处注入 ,则总压损失会增大 12 %左右 ;如果水蒸汽从前排注入 ,则总压损失会更大些。  相似文献   

19.
Combusto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based on parametric mode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y combin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 software and grid generation software, the combustor parametric model and high quality and high speed gridding in the full flow field has been realiz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arametric modeling, an optimizing design, CFD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the combustor have been accomplished, and the rule of the combustor performance variation with structural parameters was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or capability h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the radial swirler parameters and the primary holes area. The combustor capability has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position and profile of the primary holes and dilution holes, and the combustor outlet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emission change greatly when the total hole area of the burnerinnerliner changes. The parametric model method is helpful to provide a fast design method for the aero-engine combustor desig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