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空移动通信中OFDM信道估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交频分复用(OFDM)由于其自身的技术优势使其在未来的航空移动通信中将占有重要地位,但航空移动通信中时变的信道环境和多普勒频移造成的严重的子载波之间干扰(ICI),使OFDM在航空移动通信中应用面临着困难。本文在建立航空移动通信通用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ICI和噪声对信道估计的干扰机制,采用低通滤波和线性插值的方式对最小平方信道估计方法(LS)加以改进,抑制了ICI和信道噪声对LS〖JP2〗的干扰。经过仿真证明,该方法实现简单,精度高,抗ICI干扰和噪声能力强,满足了移动速度高达1 500 km/h的航空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测控环境下的实时通信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向服务于航空试验的测控系统,提出了通过构架分布式测控环境的方法实现航空测控系统集成的构想,分析了航空试验测控系统中实时通信的特殊性,设计了基于以太网络的实时通信协议,并在此协议之上实现了分布式测控环境下的实时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航空电信网(ATN)、航空区域管制中心网络和航空机场多媒体信息显示技术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提高现代化航空机场运营效率的新型航空机场综合、实时管理信息显示系统,大致介绍了其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并对此信息显示系统的各个主要构成部分的设计实现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移动代理(MA)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如何保证网络管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效率性已成为网络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移动代理技术是新型的分布计算技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移动代理系统是实现移动代理应用的基础框架。文章简述了移动代理(mobile agent)的定义和特点、代理的分类及移动代理的实现语言、以及移动的分类和移动机制;还提出了移动代理的特有技术优势,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文章在论述移动代理系统基本组成的同时,对IBM的移动代理平台aglet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1997年新年伊始,在中国民航学院新航行系统研究所建成了国内首家大型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实验地球站。此实验站经历了两年多的努力奋战,由国内外十几家单位密切协作,装备的C波段和L波段接收设备能够准确接收太平洋东经178度或印度洋东经64度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卫星的航空频率段的各种信号。每天能接收到上万条由卫星转发的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地球站(GES)的P信道广播信号,飞机的入网、退网、通话申请和数据传输申请等信息,配备的机载通信设备,能够与世界各地进行话音、传真或数据通信。实验站主要装备:13米C波段大型抛物…  相似文献   

6.
在航空卫星移动服务(AMSS)应用之前,高频(HF)空地通信系统是超视距航空移动通信的唯一手段.无论在越洋、边远陆地和远程航线飞行的飞机都用HF电台与地面通信.高频电波传播主要靠电离层反射,而电离层的特性随着昼夜交替、季节变化和太阳黑子的活动产生扰动,很不稳定.通常认为HF是变参数的信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了几种典型的航空电子系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作战支援类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特点和适宜的结构形式,指出了军用航空电子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应当遵循的设计准则。应用最新的分布式模块化电子(DME)系统技术和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建立了面向任务与操作者的作战支援类飞机航空电子系统总体结构框架。最后,指出了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系统设计技术优化航空电子系统内部功能,以及采用异型智能化结构部件技术实现系统与飞机气动外形、结构总体的一体化,是军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从一起民航数据网典型故障着手,分析了目前民航数据网存在的路由问题、形成机制及技术解决方案,并提出了高级路由管理技术应用策略及民航数据网网络精细化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陆地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是移动卫星通信发展的基础移动卫星通信技术是常规卫星通信的延伸,是移动通信与卫星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它是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其系统一般由通信卫星、关口地球站、控制中心以及移动终端组成。它兼有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优点,即既具有卫星通信的宽覆盖面又有移动通信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结合航空发动机总装业务特点,通过对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总装生产线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建设需求分析研究,提出了面向智能制造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生产线应用架构,阐述了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实现路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开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数字化生产线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构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根据应用的需求,基于已有的能力,采用综合技术,实现面向应用的任务合成,提升应用效能;面向能力的功能信息融合,提升能力品质;面向物理的操作模式综合,提升资源效率。针对新一代战机应用领域和战场作战的需求,围绕应用层面、能力层面和资源层面研究新一代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构架组成要素与建模技术,基于任务、功能、资源的生成与组织过程的分析,构建了面向现代战机不同任务目标、功能组织和系统能力的航空电子系统组织、实施构架,提出了分层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构架——任务组织构架、功能组织构架和物理组织构架,实现了从应用空间-逻辑空间-物理空间信息处理的一致性,为新一代战机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技术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航空移动卫星业务(AMSS)的技术性能和网络结构;分析了星基航空ISDN网的体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及世界通信潮流的网络体制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3.
校网是为学校提供教学,科研,管理和通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本以西安航空技术高等学校为模型,从系统分析,技术方案设计及工程实现等方面对校园网系统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简称中航工业航材院)成立于1956年,是我国"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先进材料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1956年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中航工业航材院前身)建院即组建钛合金研究室,2011年钛合金研究室挂牌成立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钛合金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面向航空,从事航空钛合金应用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工程化研究以及型号应用研究的实验室;主要围绕国防武器装备需求,突破关键材料技术,为型号研制与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新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空中交通管理,能改善空中交通服务,减少运营费用和提高飞行安全等。中国民航学院建成航空卫星移动通信实验地球站,为研究新航行系统、试验自动相关监视等,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面向航空领域的多学科优化系统SAMOS的概况和发展历程,分别从分层体系结构设计方案、系统各功能模块构成、工作流的组织方式及具体实现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综合情况。本文对该系统在航空领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介绍,总结了SAMOS系统的技术特点,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航空领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优化平台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17.
航空电子系统数据网络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迅速发展的航空电子系统技术已在系统能力和性能方面发生了很大的飞跃,而开发、生产和支持航空电子系统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目前,人们已认识到未来的技术不仅要加强任务的有效性,而且更加强灵活性和低生命周期成本。人们应广泛地考虑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和结构的模块式方法,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要求的途径。目前存在着一些与模块方法相关的有效技术风险,一个主要风险领域就是航空电子模块(已知的线性置换模块)之间与模块、传感器和显示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正在迅速开发,且有一个候选网络…  相似文献   

18.
宋文滨 《航空学报》2016,37(1):81-95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是商用飞机产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对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指标的不断追求推动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在飞机设计中,对经济性的考虑在航空技术和型号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是中国航空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因素之一。在新技术研发决策及其在型号中的应用中,经济性考虑始终是决策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航了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分析方法,及其对飞机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和系统选择等主要决策的影响,面向价值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在飞机设计中的实践。希望本文的发表可以促进航空经济学的发展,相关方法可以在型号设计的最优综合评价中发挥作用,实现涵盖时间成本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最优的方案。可以预期,航空经济学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航空制造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航空CCD相的发展概况,讨论了航空CCD侦察相机系统的技术指标、采用的技术方案和系统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丽 《民航科技》2006,(6):55-57
VLAN(虚拟局域网)是与具体的物理网络及地理位置无关的局域网。合理有效地使用VLAN技术,将方便管理,并有效防止网络广播风暴的发生和提高网络帝宽的利用率。本文介绍了VLAN技术在贵阳空管中心通信网络室数据网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