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升机-舰组合风限图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简要叙述了国外风限图的研究概况及国内现状,在分析影响安全起降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限图模拟计算的数学模型,并针对某直升机-舰组合风限图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切合实际,计算过程正确合理,得到的风限图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直升机-舰配合能力。该方法较国外主要通过试飞得到风限图的方法相比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具有安全性,为风限图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舰载直升机风限图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限图是直升机与其载舰动态配合的安全包络线,是直升机舰载飞行的重要依据。本文描述了风限图的组成及限制因素,在综合国外风限图试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计算确定风限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吉洪蕾  赵辉  陈仁良  吴文韬 《航空学报》2018,39(11):122156-122167
建立了基于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的风限图(WOD)计算方法,综合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的作用提升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基于耦合舰船非定常尾流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展了适于直升机多轴协同操控的驾驶员模型,建立了舰面起降轨迹的数学描述和生成方法,形成计入舰船尾流、直升机运动和驾驶员操控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直升机舰面起降动态仿真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风限图计算判据,建立风限图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某些风况下直升机在舰面起飞和降落过程中受到舰船尾流的干扰远大于在甲板上方悬停时受到的作用。本文方法能够捕捉到不同起降点和起降方式导致舰船尾流时空变化的干扰,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显著提升了风限图计算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舰载直升机着舰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直升机的舰上起降是研究机一舰动态配合的主要内容,它是直升机起降安全和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有力保证。为此从直升机舰上起降的特点出发,分析了舰船运动特性,空气尾流场变化规律,对直升机着舰及其着舰后的甲板运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最后简要地介绍了“风限图”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谭文渊  曹义华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0):2166-2175
为保证舰载直升机的安全,本文基于嵌套网格方法,针对CG-47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搭载UH-60“黑鹰”直升机的机舰组合进行了流场仿真。研究了此组合在不同风向角及风速下的着舰流场,并结合飞行力学模型计算了直升机操纵量和姿态角。根据安全着舰判据,绘制了此组合的理论风限图。结果表明:滚转角及周期变距操纵量均随来流速度增加,俯仰角则受到来流和舰上建筑的多重影响。风向角越小,最大着舰速度越大,且总体左侧大于右侧。  相似文献   

6.
舰载直升机的舰面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升机的舰面效应影响舰载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本文介绍了舰面效应的特点,并以直升机地面效应模型为基础,参考国外有关资料,建立了舰载直升机舰面效应模型,并讨论了舰面效应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以某型直升机为例,计算了舰面效应对操纵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吴文晓  徐明 《飞行力学》2000,18(3):38-41
采用LQG/LTR方法设计了直升机着舰纵向下滑控制系统,其中包括建立直升机增广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控制器的频域范围匐棒性边界条件,反馈回路的设计和回路传递函数在输出端的恢复。在给出该控制系统仿真框图的基础上,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数字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中直升机高度、速度随机-舰距离和时间的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8.
舰载直升机舰面起降是海上舰载直升机最危险的作业之一,而舰船表面的复杂气流干扰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孤立舰船舰面流场主要特征分析出发,分别总结了航空母舰与非航空母舰类舰船的主要流动特征,以及舰载直升机-舰船耦合流场的主要流动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舰船表面流场计算采用的数值方法分类,从无黏流场到黏性流场计算、从定常数值计算到非定常数值计算,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与主要研究工作。对舰载直升机-舰船耦合流场数值研究,根据采用的模型与耦合方法分类,从动量盘简化耦合模型到完整直升机模型、从单向耦合到双向耦合,介绍了国外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相关工作。期望舰面流场以及机-舰耦合流场数值计算主要方法的探讨,能为后期机-舰耦合流场研究及机-舰适配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邓彦敏  陶然  王晓勇 《飞行力学》2001,19(1):55-58,77
介绍了直升机回避区的意义和生成,并指出影响回避区范围的主要因素是直升机重量、旋翼的转动惯量和密度高度等;拟定了计算轻型共轴式直升机回避区的方法,该方法考虑到共轴式直升机的氯动特点,对国外无因次高度-速度曲线法进行了某些修改,使用此方法对某轻型共轴式直升机的回避区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该结果与国外某轻型直升机回避区的飞行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舰载直升机风限图及其试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维义  刘航  傅百先 《飞行力学》2002,20(4):48-50,60
首先介绍了确定理论风限图的方法,然后阐述-舰动态配合试验的原则和实施方法,以及试验的技术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的,并详细分析了试飞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内容和要求。最后,给出了一些进一步试飞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洪蕾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学报》2016,37(3):771-779
为解决舰面非定常流场数据量过大的问题,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对舰面流场进行重构,发展了一种耦合POD重构流场的直升机舰面起降数值模拟方法。首先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计算舰面非定常流场,获得离散数据样本;然后提取流场的POD模态,并截取能够捕捉到原流场主要特征的少量模态对原流场进行重构;最后建立耦合重构舰面流场的直升机高阶飞行动力学模型。以直升机返航进场为例进行数值模拟,并将计算得到的操纵量和飞行状态与飞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POD方法重构后的舰面流场数据约为原始样本数据的8.5%,且重构流场与原始流场吻合良好,POD方法能够解决舰面非定常流场数据量过大的问题。与飞行试验数据的对比表明,本文方法捕捉到了舰面非定常流场对直升机的影响,可用于直升机舰面起降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直升机着舰模拟技术开展深入研究,重点研究舰载直升机着舰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直升机和舰船数学模型,飞控系统数学模型,视景显示系统,仪表显示系统,舰船甲板流场模型,教员控制台和操纵负荷系统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略述了NLR进行的直升机-舰鉴定计划。介绍了如何利用有关直升机性能,舰运动特性和舰飞行甲板上风的详细信息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的直升机飞行试验计划,通过随相对风和海况而变的起飞和着舰能力,该计划导致直升机舰上安全最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孙杰 《飞行力学》2001,19(3):66-69
针对舰载直升机的特殊使用环境,分析了舰船运动情况对舰载直升机实施起飞、着舰和舰上机动飞行的影响,最后,探讨了MIL-F-83300等直升机规范对舰载直升机的各种使用规定及特殊的飞行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种分析轮式起落架直升机“舰面共振”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敏 《航空学报》2007,28(4):886-890
 针对轮式起落架直升机,提供了一种“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首先,针对直升机在舰面上随舰船一起摇晃时左右起落架受载不对称的状况,近似采用受对称载荷产生对称变形、受非对称载荷产生非对称变形的方法计算了直升机的平衡状态;其次,根据轮式起落架轮胎和缓冲支柱刚度和阻尼共同作用的特点,结合轮式起落架的几何关系,采用复刚度的方法得出起落架作用于机体的刚度与阻尼;最后,用桨叶振动模态法对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进行了不同旋翼升力卸载以及鱼叉系留与否的“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计算分析,并通过算例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舰载直升机着舰过程复杂。与地面降落相比,舰面的不稳定气流使得直升机姿态难以保持,下降的速度更大,且由于直升机通常都是单轮着舰,导致起落架载荷很大。为了研究直升机在不同条件下着舰时起落架的动态响应,建立了机体/起落架/舰船耦合模型,将着舰过程中直升机的运动和舰船的运动联系起来,通过仿真计算得出起落架的动态响应。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直升机着舰质量越大,起落架压缩量和载荷越大;直升机低头着舰会导致前起落架载荷显著增大;直升机着舰下沉速度过大会导致着舰载荷急剧增大,可能会对结构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7.
以CFD软件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共轴刚性(双)旋翼直升机着舰飞行时的气动计算模型.应用这一模型,首先计算了Robin旋翼的悬停状态算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然后着重分析了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在着舰与着陆时的流场异同,并进一步分析了着舰飞行时不同风向角对直升机俯仰、滚转和偏航力矩的影响,获得了一些对直升机着舰飞行有指导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共轴式直升机舰面起降风限图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舰面起降飞行动力学模型,计算了某型共轴双旋翼直升机在某型舰上的起降特性。根据相关判据,得出该机舰组合的起降风限图。起降风限图为该直升机在舰上的安全起降提供了指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在舰船上降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着舰降落阶段直升机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直升机/舰船动态适配仿真模型。然后,通过UH-60A直升机的配平和操纵响应计算结果与飞行测量数据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直升机舰面降落操纵与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舰载环境对直升机着舰降落过程中的机体姿态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合理的操纵速率能控制直升机触舰时刻的机体姿态和角速率,减缓对甲板的冲击,保证直升机降落在限定着舰区域。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两栖攻击舰舰载直升机保障作业能力评估,构建多级指标体系,采用多专家序关系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两栖攻击舰直升机保障作业能力进行评估,并运用建立的模型方法进行实例计算,为舰载直升机保障作业能力评估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