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适用于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功率变换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不仅具有开关磁阻电机的优点,而且拓宽了无轴承技术的应用范围。而功率变换器是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向电机绕组提供电流,以产生所需转矩和悬浮力,对电机旋转和悬浮性能有重要影响。根据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和悬浮力控制原理,详细分析了其对功率变换器的要求,提出了主绕组功率变换器和悬浮绕组功率变换器的设计原则,并分析了其各种工作模式和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对实验样机的调试,给出了实验结果,实现了无轴承开关磁阻电机的稳定悬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电动车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策略,提出了超前角弱磁控制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过调制结合的控制系统。超前角弱磁控制使用转速、电流和电压的3个闭环控制,电机端电压与直流侧电压组成电压控制环,产生电机弱磁的电流超前角直接给定交直轴电流。SVPWM过调制算法可以有效提高逆变器输出电压基波幅值,电机使用弱磁控制方式达到最大转速后使逆变器进入过调制状态,最大限度扩大转速范围。对该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变频电机试验系统只能在固定转速下进行负载试验,研究了一种用于变频电机试验的多转矩类型负载系统。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负载系统是根据感应电机的特性,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快速调节感应电机的供电电压和频率,从而模拟出多种类型的动态负载。研究了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负载系统的工作原理、模拟方法,并进行仿真分析,表明其可满足不同负载类型下的变频电机动态性能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4.
轴连轴承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轴连轴承组件的结构及特点,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实现了对轴连轴承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首先采用拟静力学方法分析出轴承工作时钢球的自转速度,然后计算出轴承在不同的内圈转速、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下的功率损失,最后使用ANSYS软件计算出轴承的温度分布.通过算例分析了不同工况对轴连轴承工作温度分布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轴向载荷和内圈转速对轴承温度分布影响较大,而径向载荷的变化对轴承温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推出Fluke 830激光轴对中仪,将电机轴评估与修正工作简化为只需简单三步。如果旋转机械出现轴失中,很有可能会造成公司每年在轴承更换、维护、功耗增加和意外停工等方面损失数万元。哪怕是出现只有0.06 mm的轴失中现象,也会导致密封、联轴器和轴承故障,致使电机振动加剧,温度升高。传统的对中方法,如直尺/塞尺法不够精确,无法测量虽然微小但不能忽略的轴偏,,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电机输出轴因意外信号或者人为过失导致电机输出轴偏离预想位置,提出一种基于1553B总线数据传输的电机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本系统包括测试仪模块、控制盒、被控电机及位置传感器等.主要实现电机1输出轴锁紧、解锁及采集电机2电压反馈功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转速来调节交轴电压的最大转矩法。算法对电压极限矢量圆与电流极限矢量圆定量分析,找到电机稳定运行时的最大转矩点,通过在电压极限矢量圆补偿定子电阻压降修正最大转矩点。通过直接给定交轴电压的方式,充分利用修正最大转矩点的电磁转矩,提高电机的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最大转矩点的定量分析,使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8.
传统电机参数辨识采用固定脉冲宽度调制(PWM)波占空比。该方法导致电流大小不可控,而辨识电流大小又直接影响辨识准确性。为此,提出新的参数离线辨识方法,采用恒电流辨识原理并检测电机相电流,控制辨识电流在给定值附近波动,解决了电机辨识电流不合适问题。设计了续流二极管和IGBT电压模型,d轴和q轴电感辨识都采用在270°而非0°进行辨识,以此提高了辨识精度。最后,在变频冰箱上进行验证并与原来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冰箱电机带背压条件下,电机d、q轴电感辨识不准确、辨识时间长等问题,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简讯     
日本FANUC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了5轴控制超精密纳米机床(FANUCROBOnanoUi),该机床主要有以下特点:1.所有驱动部分采用静压空气轴承,真正实现了“无摩擦伺服系统”。机床不仅对于拖板导轨部分,而且还包括进给丝杠、螺母甚至电机内部轴承都采用了空气静压技术。轴承间隙一般都控制在5μm以内,从而保证了机床的总体刚度。同时从消除振源入手解决了机床的振动问题。2.控制温升:机床由于没有摩擦环节,所以各轴电机的功率总计只有5W,而且其中90%是电机编码器的前置放大器消耗的。同时采用空气冷却电机线圈和放大器线路板真正消除了热源。本机…  相似文献   

10.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目前广泛应用于风电事业。就自身结构而言,轴承是电机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状态决定着电机整体的运行性能。在实际风电场中一般会定期更换电机轴承,但该方法不能避免轴承产生的早期故障。因此对其进行故障初期的诊断尤为重要。首先简单介绍DFIG轴承故障的产生机理及故障模式,再对近几年来相关的诊断方法做逐条归类阐述,最后基于现有成果展望未来DFIG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为日后该领域的突破和新方法的提出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随机振动载荷作用的轴承疲劳寿命分析较复杂,其关键是要得到准确的应力分布。因此,对某航空电机的主轴轴承进行应力响应分析。首先,基于某航空电机主轴轴承的特点,在轴向、航行和垂向的功率谱密度下,建立了多轴随机振动作用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模型。其次,采用Ansys Workbench对其进行有预应力的模态分析和随机振动应力响应分析。最后通过对比理论计算与仿真获得的应力均值和应力标准差值结果,验证了功率谱密度作用下的应力响应分析方法的可行性,为疲劳寿命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Ansy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平台,对高速异步电动机的转轴进行疲劳特性分析,校核高速异步电动机转轴的疲劳强度和高速运行的可靠性,预测电机转轴的寿命;分析电磁力对转轴疲劳寿命的影响,判断疲劳特性的类型。对比分析作用于电机结构的电磁力波频率、幅值和电机转轴各阶模态的固有频率,校核电机转轴的强度。在转轴不会因电磁振动发生断裂的前提下,将电磁力等效为静应力分析转轴的疲劳特性,校核电机轴在电机寿命周期内是否会发生短周疲劳损坏;并采用凹圆角设计进一步提高转轴的结构可靠性,提高电机的转轴寿命。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sensor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 system. The drive system can perform well when the system is operated in the pulse-width modulated (PWM) region. By suitably shaping an induced voltage in an inactive phase which is adjacent to an energized phase of a 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 (SRM), the shaft position of the rotor can be easily obtained. As a result, the position sensor can be eliminated. Firs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presented. By systematic theoretical analysis, a voltage signal which can easily estimate the shaft position of the motor is derived. This signal is only related to the input dc voltage of the converter, and the self and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motor. Then, a new method to measure the self and mutual inductances of the SRM is proposed. After that, the design for a simple circuit which can synthesize the required voltage signal for rotor position estimation is presented. Next, how a 32-bit microprocessor system is used to execute the position and speed estimation, speed-loop control, and current-commands generation is shown. A closed-loop drive system is thus achieved. Several simulate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 new direction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nsorless switched reluctance drive system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轴承配置对转子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支承转子轴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法,分析轴承位置对转子轴系振动特性的影响,找出轴承位置的优选组合及对振动影响的主次顺序。将简化的转子轴系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分别对不同轴承位置下系统临界转速附近振动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以前3阶中正涡动状态下的最小振动变形量为目标参数,得出了轴承位置变化同目标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轴承Ⅰ×Ⅱ的交互作用会对轴系的振动特性产生较大影响,轴承Ⅰ的位置对轴系的振动特性的影响最大,轴承Ⅲ的位置对轴系的振动特性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磁轴承失效时能否减轻转子跌落带来的损害,将人字槽径向动压气体轴承引入磁轴承转子系统,研究磁气组合轴承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和动压气体轴承的支承特性。采用有限差分法和小扰动法求解气膜厚度方程和雷诺方程,研究动压气体轴承的静动态特性。对磁轴承电磁力进行了分析,采用磁轴承不完全微分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了理论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完成了系统高速旋转试验,测试了动压气体轴承在不同偏心率和转速下的承载力。结果表明,引入动压气体轴承可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在磁轴承失效造成高速转子跌落瞬间,偏心率趋近于1,两个径向动压气体轴承能够产生较大承载力,减轻转子跌落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平面应力单元和傅立叶环单元耦合的有限元法对航空发动机静不定转子支撑惯性载荷进行计算,解决了传统的材料力学方法求解静不定转子支撑惯性载荷时的两个缺陷,即当支座和轴承的耦合刚度不可忽略时,很难建立正确的变形协调条件以及当转子不存在明显的轴的特征时,采用梁的弯曲理论将导致较大的误差,同时,该方法将复杂的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计算工作量小,速度快,精度及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以10 kV3 000 kW2极高压高速电动机为例,对转子偏心情况下电机转轴的静力学进行分析。对单边磁拉力的计算分别采用分析法和有限元法,并针对带有轴向通风槽的转轴挠度进行计算。然后通过ANSYS Workbench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转轴进行静力学仿真分析。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可使用分析法。这为高压高速电动机单边磁拉力和转轴的静力学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方祖英  刘敦惠 《航空动力学报》1988,3(4):355-360,386
本文论述了航空涡轮发动机主轴损伤换算比的确定方法。根据线性累积疲劳损伤理论和S-N曲线,采用不同寿命主轴的剩余寿命对比试验,可获得飞行换算率A_p。预定安全标准循环寿命除以A_p,就可以获得发动机主轴的使用寿命(小时)。本文进一步介绍了在机动飞行和螺旋载荷掺合作用下目标寿命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主轴工作环境复杂,承受多种载荷,了解不同辅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以为开展复合材料主轴方案设计提供借鉴。综述了国内外在复合材料轴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了不同铺层设计对复合材料轴的疲劳载荷、损伤以及振动的影响。在总结复合材料轴设计一般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后续开展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主轴设计时的研究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带非线性支撑的转子有限元模型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兵兵  丁千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616-2625
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非线性支撑的柔性转子系统的动学行为,提出了一种将有限元与非线性支撑结合的模型和求解方法。利用有限元法(FEM)构建转轴和转盘部分的模型,通过矩阵进行组合;利用离散元方法对包含滚动轴承和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支撑部分进行建模,此部分包含4个单元,分别为轴承内圈、外圈、SFD内圈和支撑鼠笼。有限元部分和离散元部分通过轴端节点相连,仿真过程中轴端位移传递给非线性支撑部分,支撑部分通过位移计算得到的非线性力反过来作用于有限元转子轴端部分。为了耦合求解有限元转子和非线性支撑组成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综合的迭代求解方法,克服传统的有限元求解方法对轴端隐性非线性支撑的求解局限性。由于转轴部分采用了Timoshenko梁单元建模,对比与简单转子模型,可以考虑陀螺力矩和轴的柔性特征,更能体现非线性支撑对振动真实影响。在建立的20个轴单元的有限元转子模型中,非线性响应更多体现在靠近非线性支撑的节点1和节点21处,响应频谱中靠近轴端的节点能体现出滚动轴承的2倍和3倍变柔振动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