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表面摩擦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方法,阐述了其原理,给出了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作为涡街式流量计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利用X射线衍射测量残余应力沿表面层深度分布的一种方法。此方法可用于测量各种表面强化工艺或材料去除工艺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规律,其测量结果与剥层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桨叶表面压力测量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桨叶表面压力测量相关技术及其成果,选取典型外文资料,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的设备、方法及结果进行了概述,对其中的桨叶表面压力传感器技术和压力/温度敏感漆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4.
表面热膜测试技术由于其高频响特点,且能反映边界层从前缘到尾缘的连续瞬态变化过程,在边界层测量中很具优势.概要介绍了表面热膜的使用方法,深入探究了表面热膜探针测量的不确定性,发展了一套表面热膜测试技术的使用方法.利用多通道表面热膜探针测试技术,研究了某一负荷分布下边界层的发展过程,准确捕捉到了边界层的分离和转捩位置,表明了表面热膜探针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了桨涡干扰试验研究中的桨叶表面压力测量、旋翼噪声测量、LLS和PIV技术,BVI情况下桨叶表面压力和旋翼噪声的特点,并以Berend G,van der Wall等采用的方法为例介绍了PIV试验数据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测试发动机放热率的核心技术是在运行过程中获得发动机的表面发射率。介绍了航空发动机表面发射率的测量技术,阐述了应用前置反射器辐射温度计和动态红外数字成像仪测量固体表面发射率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航空发动机表面发射率测量中应注意的事项,对几种发动机常用的材料分别采用上述2种方法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了2种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SEM、XPS、接触角测量等方法研究了氧等离子体对聚烯烃表面的改性及改性机理。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是一种聚烯烃表面改性的有效的方法,它能够大幅度提高聚烯烃的粘接强度。粘接性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在其表面引入了与大分子链相结合的极性基团,这些极性基团一方面提高了粘接界面的作用力,另一方面阻止了胶层改性层中WBL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微纳米表面和表层的完整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精密加工技术,测量和分析手段,及计算机科学的深入发展,对微纳米表面和表层完整性的评价日趋强烈.本文概括性地初步探讨了表面完整性评价时涉及到的具体评价性能和检测方法,并对几种常用的表面性能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桨叶表面预先压槽,再粘贴片式压力传感器并粘胶带再开测量孔"的方法测量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在8 m x6 m风洞完成了地面悬停和风洞前飞试验,研究了桨叶表面压力测量技术和数据采集处理技术,获得了桨叶表面特征剖面的压力分布,建立了实用的旋翼模型桨叶表面压力测量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飞机座舱、机翼蒙皮表面划痕的准确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表面划痕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将物体表面划痕成像在CCD上,通过对划痕图像进行分割、变换、拟合等处理,最后得到划痕深度。这种方法较人眼瞄准方法减少了人员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测量效率;通过对标准划痕的重复测量,实验标准差可达0.5μm,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节距测量法是测量大尺寸工件(如机床导轨、机床工作台面、平尺、平板等)直线度和平面度的主要方法,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其特征是将被测表面划分为等距的若干段,用仪器逐段测量,然后通过数据处理进行综合,以求出全表面的几何形状误差。本文用误差理论分析几种主要测量方法的精度,加以比较,可作为选择测量方法的依据。并可对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作出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2.
硅基复合防热材料在气动热试验时,表面有大量的熔融物质在气流作用下形成流动的液态层,其表面流动特性直接影响防热材料表面温度、质量损失和线烧蚀量,也间接决定了防热材料的烧蚀性能和隔热性能。本文通过烧蚀机理分析和光学非接触式测量的方法,研究某类硅基材料的流动特性。烧蚀机理分析将熔融物质视为液态边界层,研究其与固体防热材料表面之间的运动特性,同时考虑质量引射效应和液态层蒸发现象,得出液态层流动速度与气流剪切力、液态层厚度和液态层动力黏度的相关公式。光学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以3D摄影测量为基础,结合PIV增量相关匹配算法和光流法,研究熔融液滴在固体防热材料表面整体的和单一的运动特性。在某一特定的流场状态下,对于表面液态层流动速度,烧蚀机理计算结果为26mm/s,而光学非接触测量结果为10mm/s。两种方法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理论假设、材料参数和测量区域等方面的不同。研究结果表明,液滴之间具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且流动速度差距较大,烧蚀机理分析可以做为工程计算方法预估试验结果,而光学非接触测量可以做为烧蚀机理分析的验证手段,并给出防热材料在试验过程中的烧蚀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运用激光测试技术中的全息干涉法与激光干涉仪诊断发机动的振动。这种测试方法与一般传感器式或感应式的各种测振仪相比,有可直接测得物体表面的振型、振幅分布、相位分布等主要振动参数的特点,更有其测量系属不接触式,可避免附加质量对振动物体的影响,不受频率范围的限制,振幅测量范围很广,测量数值准确,精度高而且对物体表面无特殊要求。因此是测量振动的一种理想方法。也是工程诊断学中最有前途的一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壁面摩擦力测量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剪切敏感液晶(SSLC)涂层技术的平板表面摩擦力矢量场全局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SSLC涂层在摩擦力作用下的颜色变化特性(不同方向显示不同颜色)并结合其颜色变化与摩擦力大小之间的校准关系解算摩擦力矢量的方向和大小,能够测量整个待测区域的摩擦力矢量分布。应用所述方法测量了平板表面凸起物绕流的摩擦力矢量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高分辨率测量出平板表面凸起物绕流的摩擦力矢量场,而且能够研究凸起物的尾迹区随着流动速度增加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光学三角法测头在实际应用中的测量精度,本文在分析光学三角法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区域平均中点匹配算法的光学测头精度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空间域滤波思想为基础,可以根据测头的测量值自动判断测量误差的大小以及优化区域的大小,并可以针对不同表面给出相应的精度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可以准确描述被测物体表面的轮廓特征,并且能够降低测量误差50%以上,从而有效解决了光学扫描测量精度不足的问题,使测头能够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实现了零件的高效率、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光波导器件加工的可靠性,降低废品率,提出一种非接触式基于共聚焦显微图像分析的光波导加工表面粗糙度估计方法.首先采用共聚焦相机对光波导感兴趣区域进行拍摄,提取非缺陷图像区域;其次,采用粗糙度测量设备测量器件的表面粗糙度,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提取图像区域的纹理特征,并建立二者结果间对应关系;最后,一旦建立上述关系后,便可采用相机拍摄的图像去估计待测光波导器件表面的粗糙度指标.与传统采用精密光学仪器测量光波导表面粗糙度的方法相比,本文方法不需要在线使用光学测量仪器或昂贵的后处理商业软件,具有低成本、使用方便的特点.实际应用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表面热膜在空气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量壁面剪切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对附面层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是空气动力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表面热膜,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是在对表面热膜进行研制和实验的基础上写成的,结合典型的实验结果,阐述了表面热膜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火箭增压输送管路内表面缺陷,提高管路质量,开展了内窥镜技术在火箭管路内表面应用技术研究。介绍了内窥镜设备技术特点,内窥镜管路检测存在问题,设备探头选择和尺寸测量校准的工艺方法,对检测出的内表面缺陷类型进行归类总结,对难以定性的缺陷利用电镜和金相等技术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视频内窥镜检测技术对火箭管路内表面进行检测时,应根据增压输送管路的内径尺寸优先选择直径较大的探头;采用标定缺陷对比法进行测量校准,其测量准确,现场检测适用性强;检测缺陷图像清晰,效果稳定,内表面缺陷类型定性准确,检测效果满足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表面摩阻传统测量方法的单点性和间接性,探索了荧光油膜进行全局表面摩阻分布的直接测量方法.建立了表征荧光油膜厚度与表面摩阻之间关系的油膜控制方程,引入附加约束和积分最小化方法,采用变分迭代方法求解表面摩阻分布.研制了可用紫外光激发的荧光油膜,采用紫外光源和高分辨率CCD相机,建立荧光油膜表面摩阻测量硬件系统.针对特定的三角翼模型进行了表面摩阻分布测量实验,获得了高分辨率的表面摩阻分布和相对幅值分布,并与文献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完全一致,表明了基于荧光油膜的全局表面摩阻测量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大跨屋盖悬挑结构的风荷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针对悬挑结构的上下表面同时受到风荷载作用的特点,提出风洞试验中同步测量的实验方法,分析上下表面风压相关性及其物理意义,给出悬挑结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同步测量和异步测量情况下峰值因子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