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航空动力学报》的创办人、第二、第三任主编曹传钧教授于2014年2月4日与我们永别了,享年92岁。曾传钧教授是我国著名航空航天教育家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和涡轮喷气发动机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任北京航空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他离开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怀念和受益终生的教诲。曹传钧教授,1922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青年时代就读于天津扶  相似文献   

2.
室与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的主要创建人、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宋兆泓先生,于2007年4月1日与我们永别了,享年76岁,给我们留下了受益终生的教诲和无限的怀念!宋兆泓教授,1931年8月29日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1950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同年9月考入原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系,1952年  相似文献   

3.
20 0 3年 1 1月 1 1日 ,是《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前主任委员、主编 ,中国著名计算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专家 ,航空教育家诸德超教授诞辰 70周年的纪念日。诸德超教授于 1 933年 1 1月 1 1日出生于上海 ,1 950年到 1 953年先后在浙江大学工学院和南京华东航空学院学习 ,1 953年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原北京航空学院 )学习、研究和任教 ,至今已近 50年。作为一名学者 ,诸德超教授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创始人之一 ,他自 1 958年以来长期在北航主讲“飞机结构振动分析”、“变分原理及有限元”和“近代固体力学”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课…  相似文献   

4.
《航空学报》主编王德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日不幸逝世,终年七十四岁。他的逝世是我国航空教育和科研上的重要损失,也是本刊的重大损失。 王德荣同志一九三二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一九三五年赴英留学。一九三八年回国至一九五一年,先后在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任教授、系主任。一九五二年他参加了北京航  相似文献   

5.
(前言。1994年4月4日接姜长英教授书信,信中提到“……,其它的几篇文章,谈了清华,西北工学院、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华北大学工学院的航空系的情况,但不知都是什么杂志上的?此外还缺少厦门大学航空系的报导。我记得程本藩和连淇祥是在北航任教的。程的弟弟程本正(已故)是我的南开大学同班,程本藩的去厦大航空系,还是我介绍去的,连淇祥可能是交大毕业了去厦门的,他们可以写写厦门航空系的,如还健在,可以请他执笔。”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1月 8日 ,《航空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 ,中国著名计算力学和结构动力学专家 ,航空教育家诸德超教授 ,因病抢救无效 ,在北京逝世 ,享年 69岁。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 ,诸德超教授作为本刊主编 ,仍在病床上坚持批阅稿件。今天他的夫人林翠虹老师返回了他在 1月 7日上午一边输液 ,一边批阅的二十多篇《航空学报》稿件。看着这些批阅意见 ,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 ,仿佛看到一位教育家 ,一缕烛火 ,一边在与病魔顽强搏斗 ,一边仍关心着他的事业 ,照亮着后人的前路。诸主编走了 ,但是他的智慧 ,严谨和奉献 ,仍将鼓舞着我们这些还在航…  相似文献   

7.
姜长英教授,1904年出生,192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矿科.同年去美国改学航空.回国后,当了半年时间的“待业青年”,辗转就业于张学良的东北空军、杭州航空署、笕桥航空学校等.1936年到上海交大执教于航空门,原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徐昌裕曾是那里的学员.1942年,潜赴苏北新四军办的江淮大学。百日之后,该大学停办,他返  相似文献   

8.
美国《推进动力学报》(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是美国航空宇航学会(AIAA)于1985年创办的发动机方面的学报。本刊创办时,曾写信给该学报主编Oates教授,建议建立交换关系。不幸Oates教授突然病故,未及时答复。  相似文献   

9.
前天津北洋工学院航空系建于1935年秋。时,国内航空技术教学机构属于军事部门者以外,北京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均在机械系设航空机械组。但南京中央大学则更设有特别机械班,招收大学工科毕业生进修航空工程课程。故正式创办航空工程系者,以北洋工学院为首。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23日,清华-德马吉先进制造技术交流中心第二阶段启动仪式暨航空制造新技术交流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清华大学机械学院院长尤政教授、德马吉亚太区CEO Jens Hardenacke博士、德马吉中国区总裁汉诺先生以及中航技国际工贸公司副总经理杨宏先生和来自航空制造业的用户代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在为期2天的交流会中,  相似文献   

11.
一、发达国家支线航空的成功是政策的成功 以美国为例,放松管制政策从根本上刺激了支线航空的发展。放松管制政策促使大公司专注于国际市场和干线市场,给支线航空公司带来发展空间。1980~2010年,美国支线航空旅客运输周转量年均增长13.5%,远高于美国国内市场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动力学院高歌教授在未来航空动力的发展方向上一向以独立的思考、前瞻的视角和勇于创新而著名。本刊曾于2年前对高歌教授进行过专访(见2005年第12期)。在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公布了我国大飞机的座级之后,本刊记者再访高歌,请他就国产大型民用发动机的未来发展谈谈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颜鸣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先进复合材料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席中国航空学会材料委员会荣誉主任中国材料学会荣誉顾问颜鸣皋院士 1942年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机械系 ,1945年留学美国 ,1947年和 1949年分别获美国耶鲁大学冶金科学硕士和工学博士。 1949年 7月受聘于美国纽约大学工学院任副研究员 ,从事钛合金加工织构和相图研究工作 ,1949年和 195 0年分别被选为美国“希格玛 -赛”科学学会和“兰普特 -依普西隆”化工学会荣誉会员。 195 1年回国 ,受聘于北京理工大学任第二机械系教授兼系主任 ,创建了我国武器弹药专业 ,并…  相似文献   

14.
任新民 《推进技术》1988,9(1):1-11,90
本文是任新民同志1987年9月在航天部推进专业会议上的讲话,主要介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飞机计划、航天飞机Shuttle 2的设想以及美国对研制大运载系统及动力装置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期全文刊登我们创始人、前主编、现编辑顾问姜长英老教授最近给江泽民主席的一封信。姜老年愈九旬,是海内外知名的航空史专家,现仍任中国航空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细细奉读姜老的信,我们深为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殷殷报国之情所感动,他在垂暮之年,仍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一切有关航空的事。过去姜老也多次上书中央领导同志,因为当他感到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事时,都能尽一严肃的学者之责任而畅所欲言。 此信发出五天后,即于11月29日,中央信访局就给姜老回了信。说明了题词(题字),需按一定手续进行办理,中央机关的迅速处理,认真负责的作风是值得赞扬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封信的发表,学习姜老的这种爱国精神,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得更好,为国家的蓬勃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事变,日军占领东北,清华梅贻琦校长、顾毓琇工学院长暗中进行发展航空研究计划。筹造风洞试验室,设立机械系航空组,作者是其中成员。委托美国航空泰斗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教授为顾问,为清华物色延聘讲座教授。1936年一月,大师派其高足、知名专家华敦德博士(Dr.Frank L.Wattendorf)莅校,初见风洞完成良好,十分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航空发动机界的著名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实验室与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的主要创建人、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宋兆泓先生,于2007年4月1日与我们永别了,享年76岁,给我们留下了受益终生的教诲和无限的怀念!  相似文献   

18.
《航空港》2015,(2):18
<正>@东方航空东航官网全新上线东方航空官方网站全新上线!全新的界面,便捷的预订操作,详尽的航班信息,丰富的线上服务……体验新功能,感受新形象,东航官网http://www.ceair.com/等您来!@春秋航空上梅飞台湾机票9元起有人说,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去一次台湾!春秋航空给你去一次的理由:在101大楼俯瞰全城美景:逛夜市尽享美味:去猴硐和猫一起玩耍;感受别样的风土人情:去台北$9元起!还等什么?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航空市场正处于半管制半开放的状态,伴随着航空运输市场管制的逐步放开,国内大多数地区迎来了更优质的服务以及更优惠的票价。然而,放松管制所带来的收益并没有均衡分配。许多偏远地区,尤其是中国西部地区市县,由于缺乏人口基础和经济实力,旅客运量不足以使航空服务实现持续盈利,因而难以获得或维持商业航空客运服务。以欧洲和美国为代表的航空发达国家为解决上述问题,纷纷制定了适应其国情的"基本航空服务"计划,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基本航空服务计划(EAS)和欧洲的公共服务计划(PSO)。这些计划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基本福利,另一方面,大大促进了其支线航空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基本航空服务诞生背景出发,梳理美国、欧洲基本航空服务政策内容与实施流程,对比分析政策效果,归纳成功经验,旨在提出适用于中国支线航空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镇中先生曾经是美国最大的民机制造企业之一——麦道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主管国际业务,包括直接负责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及合作业务。1993年张先生离开麦道公司以后,继续在航空制造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现已退休,但他仍有很深的航空情结.对全球和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前不久,笔者就国内外支线航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他进行了一次畅谈.颇有启发,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