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着重研究了PVC/NBR-40热塑性弹性体对酚醛泡沫塑料的增韧改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共混体系的固化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固化体系与其他体系在发泡成型中相互独立,PVC/NBR-40热塑性弹性体对酚醛泡沫塑料有显著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2.
二步发泡酚醛泡沫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醛泡沫塑料具有耐高温、难燃、耐老化和抗压强度高及价廉等优点,它是一种优良的耐高温隔热材料。由于醛酚树脂的发泡工艺性差,难于制成高度较高和容积较大的制品,所以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本报告研究了二步发泡工艺。即先将酚醛树脂制成预发泡体,然后利用预发泡体安装到所需填充泡沫的部位进一步发泡和固化,这样可制成高质量且形伏较复杂的泡沫塑料。本报告着重研究了影响二次发泡的各种工艺因素以及酚醛泡沫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环氧—聚醚砜体系及其增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研究了聚醚砜增韧酚醛环氧树脂F-51的共混体系,选用的固化剂是催化型DICY或反应型DDS。实验结果表明,F-51/DICY/氯脲/PES、F-51/DDS/DDM/PES增韧效果明显,而Tg没下降。并借助SEM发现了该增韧体系独特的相结构。  相似文献   

4.
增强塑料和各种金属-非金属复合粘接结构是宇航及航空事业中重要的防热材料和承载结构。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有效的无损检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检查斜缠高硅氧酚醛增强塑料(以下简称玻璃钢)、滌纶酚醛增强塑料(以下简称滌塑)及它们与铝的胶合件,玻璃钢/铝/泡沫塑料/铝复合粘接结构中的关键伤(分层、裂纹、脱粘)以及定性地评定材料不均匀性的超声波检验方法和所采用的机械传动、记录装置。当用(?)8毫米耦合水柱进行穿透法探伤时可发现增强塑料中宽4毫米,玻璃钢/铝/泡沫塑料/铝粘接结构中宽8—10毫米的条形人为缺陷,并至少可检查出间隙为微米数量级的空气伤。经过对大型部件的长期生产检验,表明所采用的探伤方法对保证产品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合评述了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增韧机理,指出最可几粒径决定材料的主要增韧机理和增韧效果,材料中不可能只有一种增韧机理起作用,而是几种机理的多重复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复合材料常用增韧技术的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技术——相迁移增韧,在大幅提高复合材料韧性的同时,又保持了预浸料良好的工艺性,经在环氧和双马复合材料体系中的工程化应用,表明相迁移增韧技术是树脂基复合材料增韧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所研制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两种泡沫塑料在室温至700℃的范围内,其热重曲线均呈现三次失重,而其DSC曲线在30~260℃范围内无明显的吸热峰和放热峰。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第一失重温度并非泡沫塑料的热分解温度,第二失重温度是聚氨酯链段的分解温度,第三失重温度是异氰脲酸酯环的分解温度。本文提出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结构与其热行为的关系。论述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及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的热行为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泡沫塑料拉伸本构关系及其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卢子兴 《航空学报》2002,23(2):151-154
 通过 3种密度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拉伸实验,研究了它们的应力 -应变特性及其应变率效应。同时,为确定泡沫塑料拉伸失效机理,对材料进行了扫描电镜下的细观拉伸实验,观察了试件表面胞体的变形与失效过程,再结合宏观拉伸试件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进一步讨论了泡沫塑料在拉伸加载下的失效机理。基于泡沫塑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用数值方法拟合了泡沫塑料的拉伸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发泡机理,设计了头盔硬衬用半硬质自结皮聚氨酯泡沫塑料配方,筛选出了高活性聚醚/TDI和高活性聚醚/PAPI两种聚氨酯发泡体系,穿透实验和碰撞实验表明,半硬质自结皮聚氨酯泡沫塑料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为头盔硬衬。  相似文献   

10.
以高硅氧短切纤维毡为增强体,分别以酚醛树脂和酚醛泡沫为基体,制备了高硅氧/酚醛与高硅氧/酚醛泡沫两种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具有相似的基体化学结构和相近的固化反应温度,均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基体由酚醛树脂变成酚醛泡沫后,力学性能明显降低,同时,密度由1.65 g/cm3降低至0.5 g/cm3,热导率由0.5 W/(m·K)降低至0.09 W/(m·K)。  相似文献   

11.
为了得到结构和力学性能良好的酚醛泡沫,利用原位生成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二氧化硅(GNPs/SiO_2)杂化材料,并将其用于酚醛泡沫的制备当中。对杂化材料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电镜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石墨烯表面SiO_2球体(粒径在150~180 nm)的存在。对泡沫的结构和压缩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维杂化材料相比二维石墨烯能够更好的改善酚醛泡沫的泡孔结构,杂化材料为0.5wt%时,GNPs/SiO_2改性酚醛泡沫的泡孔尺寸更小,结构更均匀;同时杂化材料改性酚醛泡沫表现出更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压缩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0.22和4.1 MPa,比纯酚醛泡沫分别提高了91%和86%。  相似文献   

12.
微球型炭泡沫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表征微球含量对碳泡沫复合材料的影响,以自制热固性酚醛树脂与不同体积分数的酚醛空心微球配比混合,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酚醛泡沫材料;再将其在Ar气保护下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微球型碳泡沫复合材料;研究碳泡沫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空心微球的体积分数对碳泡沫的压缩性能、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空心微球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压缩断裂特征由梯度式脆性断裂模式向假塑性断裂模式转变,其断裂韧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空心微球含量为80v01.%的碳泡沫韧性最佳;适当提高空心微球含量,可改善碳泡沫的比压缩强度,空心微球含量为70v01.%的碳泡沫的比压缩强度可达43.32MPa·cm3·g-1。  相似文献   

13.
聚酰亚胺泡沫吸声性能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前驱体微球法制备闭孔聚酰亚胺泡沫,并对其吸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闭孔聚酰亚胺泡沫具有共振吸声特点;对闭孔聚酰亚胺泡沫的吸声系数进行了理论推导,研究了泡沫厚度对泡沫吸声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聚酰亚胺泡沫的吸声理论;采用闭孔泡沫与开孔泡沫组合后,泡沫整体吸声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利用随机模型计算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袁应龙  卢子兴 《航空学报》2004,25(2):130-132
利用Voronoi随机几何模型来描述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的内部微结构,并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的弹性模量。同时,讨论了泡沫材料相对密度和胞体支柱横截面形状对材料整体模量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密度小的开孔泡沫材料,其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Laves相Cr_2Nb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和变形机制及其韧化研究进展,重点评价了细晶增韧、软第二相增韧和合金化增韧这三种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闭孔Voronoi随机模型,通过引入壁面厚度随机度,研究了壁面厚度不均匀性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闭孔泡沫弹性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壁面厚度随机度与模型随机度共同作用下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壁面厚度随机度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弹性模量均起减小的作用,且其在各向同性时的影响效果要低于模型随机度的影响,而在各向异性情况下则要高于模型随机度的影响.但是,壁面厚度随机度对闭孔泡沫的泊松比影响却很小.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硬质芳香族聚酰亚胺泡沫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硬质芳香族聚酰亚胺泡沫的主要组分、结构与性能、制备工艺以及商品化产品的性能与应用。分析了硬质聚酰亚胺泡沫在制备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硬质聚酰亚胺泡沫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络分析仪连接矩形谐振腔组成材料电磁参数微扰法测试系统。由谐振腔微扰理论出发,得到以托管装载小样品测试时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的计算公式。对碳泡沫进行电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碳泡沫电导率的增加,其介电常数缓慢增加,电损耗先增加后减小,而磁损耗不断增加。碳泡沫具有介电常数小、电损耗大、随电导率增加而增加的非本征磁损耗,这种独特的电磁损耗特征使得碳泡沫有用作宽频带高温结构吸波材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