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电力电子整流电路是测控雷达伺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某型测控雷达采用了三相零式反并联可逆整流电路结构。分析了整流电路可逆运行的工作原理以及晶闸管触发电路的控制方式,利用MATLAB/Simulink的建模功能,建立了触发脉冲产生电路和整流电路的模型,仿真得出系统可逆运行时电机的工作状态以及整流电路输出电压波形。仿真结果显示,此整流电路可以实现电机的四象限运行,所建模型正确。利用该模型可以对测控雷达伺服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ANSYS对电子束焊接用高压电源的倍压整流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全波倍压整流电路比常规倍压整流电路输出波形稳定性好,纹波系数小且电路所需的电容值小;进行输入波形振荡对输出波形影响性的分析,结果表明输入波形发生振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输出电压值。根据仿真结果设计了倍压整流电路并测试其输出波形,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航空机电作动器的混合整流全状态反馈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  孙楚  周元钧 《航空学报》2016,37(6):1940-1952
研究了一种适用于多电飞机供电系统的新型混合整流电路,并针对航空机电作动器负载特殊的用电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全状态反馈的混合整流控制方法,在保证整流效果的同时,解决了负载功率短时大范围变化引起的直流电压不稳定问题。这种新型混合整流电路将二极管整流电路和脉宽调制(PWM)整流电路并联输出接负载,两者共同承担有功功率且比例可控,通过适当控制PWM电路达到网侧低谐波的目的,且当负载制动时,能量可以回馈交流侧电网。建立了混合整流器的线性化全状态数学模型,设计了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最优化理论的全状态反馈控制策略。通过在MATLAB/Simulink下的建模与仿真,比较了全状态反馈控制方法与传统三状态反馈控制方法,并在机电作动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状态反馈控制的新型混合整流方案对于功率大范围变化负载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单相PWM整流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时序,可使PWM整流电路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将正弦脉宽调制技术应用于PWM整流电路,使其交流侧输入电流非常接近正弦波,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同时调节交流侧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使能量在交流侧和直流侧双向流动。在建立基于Simu-link7.6的仿真模型基础上,通过分析PWM整流电路各处电压、电流波形,验证其控制方法及仿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叙述了开关解调电路的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作为解调开关的晶体三极管工作在开关二极管状态的原理。同时分析了开关解调电路对交流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和滤波电容上电压建立的过程。导出了电容器电压与交流放大器输出电压极大值间的关系。为开关解调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简单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论述桥式和全波相结合的单相可控整流电路,该电路突破可控整流电路最大输出电流点和最佳功率因数点只能在最高输出电压点上的传统,可在低电压输出电流达到桥式电路的2倍以上。桥全可控整流电路只要在桥式电路上增加一只整流或可控整流器件即可获得,不但吸取全波和桥式二类经典电路的优点,而且把二类电路包含在内,成为性能最好、电路数量最多、最高形式的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某自主供电系统整流装置的国产化功能替换,基于逆向工程方法和开关电源技术,对原整流装置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输入、输出信息进行系统地测试、分析和处理,采用模块化、一体化设计,解决了开机瞬间装置输出电压下降问题.经测试,该国产化整流装置能够满足引进武器系统的正常使用要求,使用维护简单、方便,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8.
分析与设计基于一种实用的三相高频斩波式AC/AC变换器的研制,以高频脉宽调制(PWM)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基频电压补偿技术,不仅减小了体积和重量,且提高了效率和响应速度。主要对控制电路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其中包括输出采样电路、闭环反馈电路以及驱动电路;并对控制电路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框图、传递函数以及波特图。在分析与设计中,通过稳定RMS值实现输出电压的稳定;采用有源滤波技术,减小了控制电路中的高次谐波干扰;利用齐纳二极管正温度特性,减小了系统的温度漂移,较好地补偿了采样电路中整流二极管的负温度特性;采用可编程调节死区的驱动电路,完全满足三相斩波式AC/AC变换器四路驱动信号的电器隔离和时序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单周期控制的单位功率因数整流器为井下电机车供电。该电源由维也纳整流级和高频隔离DC-DC变换级两级功率变换器级联构成,但控制电路采用一级协调控制。电路控制简单,不需要乘法器和输入电压检测就可以实现单位功率因数运行,且可以降低开关器件一半的电压应力。详细分析了新型整流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双闭环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和试验对此新型电路拓扑及其相应控制策略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电气产品和设备均需进行电源电压变化对其性能影响的试验;但现在市场上的交流稳压电源几乎都没有远控接Q,其输出电压均需进行手动调节,工作很不方便,更不能组成自动测试系统。本文介绍一种可对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进行远控的接口电路,在微机中加入D/A转换模板,即可实现用微机对交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控制,进而可组成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产品和设备性能的影响的白动测试系统。控制精度在全l%以内。1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的原理见图l。图中,AI为K一1的反相放大器;RI一见;A为同相跟随器,R。一R7,其输出电压为一e1/2…  相似文献   

11.
从某飞行器两次飞行记录的俯仰角θ、偏航角Ψ观测值出发,分别采用对Van der Pol方程描述的θ和Ψ的角位移振荡运动微分方程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和对观测值θ-狋、Ψ-t曲线的外包络线进行参数拟合两种分析方法,对该飞行器的角位移振荡运动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并证明该飞行器飞行中出现的锥形振荡运动是典型的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的振荡运动,获得了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型气动阻尼力矩的典型表达式。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负阻尼极限环类型的气动阻尼能够导致飞行器出现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组合起动/发电(IS/G)系统是多/全电飞机(M/A EA)的关键子系统,而开关磁阻电机(SRM)被认为是实现飞机IS/G系统的首选机型。研究了负载对开关磁阻起动/发电(SR S/G)系统电能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多电飞机电气系统的特点,所涉及的负载被划分为三类:传统负载、特殊负载和恒功率负载,给出了突加、突卸负载时SRM的输出电压和相电流曲线。同时,对恒功率负载下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方法求解盒式翼无人机的气动特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某无人机采用负交错的盒式翼布局,翼尖高差约为5%展长,翼面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干扰影响复杂。为了获得其失速特性、升降舵效率等粘性作用强烈的边界气动特性,通过雷诺平均Navior-Stokes方法分析其极曲线、失速特性和俯仰力矩特性。结果表明:诱导阻力相对同等单翼降低约9%,与理论结果接近;后翼采用-4°的有效负安装角,导致配平后最大升力系数降低较多;大迎角失速时出现抬头力矩,与前翼后掠导致的翼尖失速以及后翼位于前翼尾流中效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控通信系统是国际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测控通信系统是确保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的基础。对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介绍了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的组成,梳理了国际空间站中继S系统、中继Ku系统、空空通信系统的链路特性与工作方式,并总结归纳了国际空间站测控通信系统多手段备份、采用高性能编码等特点,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能够为我国测控通信系统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计研制了一种适于机翼分离流动控制的八字形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其出口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流场测试和边界层速度型测试结果揭示了其控制机制为促进边界层与主流的诱导掺混,提升边界层底层能量。利用该激励器阵列对NACA633-421三维直机翼模型开展了针对射流能量比Cμ和阵列位置两个参数的分离流控制研究,天平测力及翼型表面测压结果显示该激励器可有效抑制翼面流动分离、推迟失速迎角。在设计范围内,射流能量比Cμ值越大,控制效果越好,当Cμ=0.00168时,机翼最大升力系数提升了5.92%,失速迎角推迟了2.5°(激励器阵列位于0.3c处)。激励器阵列的弦向布置位置是一个重要控制参数,阵列位于0.3c处时最大升力系数提升量大于位于0.55c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旋转作用对回转内通道换热特征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旋转数、旋转半径对带肋内通道模型的流动换热影响。通道入口雷诺数为1.7×104、旋转数范围为0~0.09,出口1、出口2、出口3的质量流量分配比为1∶2∶1,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之比的范围为0~69.6。结果表明:旋转作用力使径向出流通道的压力系数逐渐增大,径向入流通道的压力系数迅速减小;径向出流通道后缘面的努赛尔数(Nu)随旋转数增加而增大,径向入流通道后缘面的Nu随旋转数增加而减小,前缘面Nu随旋转数变化情况相反;前、后缘面Nu沿流向均随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比的增加略有增大,旋转半径变化对壁面换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基于SPH的小型飞机水上迫降姿态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航条例中要求飞机必须具备良好的水上迫降性能。早期主要通过试验方法研究飞机的水上迫降性能,但是试验耗资巨大、时间周期长。采用一种新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飞机水上迫降问题,利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三级波浪,建立小型飞机水上迫降模型。考虑到飞机姿态角和起落架收放状态对迫降性能的影响,建立7种计算工况,模拟得到相应的加速度响应和姿态角变化。以飞机在迫降过程中应该受到较小的加速度响应和姿态角变化为依据,通过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最终给出12°姿态角、起落架收起为最优迫降状态的结论,为飞机迫降的入水姿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加筋筒段是航空航天领域广泛采用的结构构形,其结构形式决定了重量及承压能力。为了研究加筋筒壁的承载能力,分析筋条间距、筒段长度和四种典型工程筋条截面的影响;以结构轻重量为目标函数,结构临界屈曲载荷、筋条局部屈曲载荷为约束,采用梁轴惯性矩平移模型,对复合材料筒壁0°、±45°、90°各铺层总厚度和筋条截面尺寸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结构轻重量设计中τ型桁条最有利,并得到其设计曲线,为工程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出一种两轮平衡小车系统受非完整约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此模型,利用变结构控制找出了滑模超平面,并设计出了该系统的调节控制律.经过Matlab/Simulink仿真,然后通过变结构控制器和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比较,得出此系统变结构的鲁棒性较好.进而通过实践验证,小车可控并可观,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完成我们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