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使新疆和田地区夏季在经济性合理前提下使室内通风环境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利用蒸发冷却技术将室外空气处理后送入室内,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得出在夏季室内负荷最大时刻采用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使得室温能够雏持在26-8℃,风速为0.6m/s,基本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在室外温度适宜的过渡季节采用Trombe墙和太阳能烟囱复合的自然通风系统,建筑太阳能烟囱的经济高度为10m。  相似文献   

2.
西安夏季居住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调房间和自然通风房间的热环境特性存在诸多不同,相应的热舒适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别。本文针对西安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特征,以实际居住建筑中的人体主观感觉为研究对象,伴随客观参教测量的问卷调查手段.以模糊评价方法给出居住建筑自然通风房间热感觉的模糊评判模型。针对居住建筑空调开启特性,根据住宅自然通风与空调临界转换条件,提出能耗修正系教以便对此类建筑的能耗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楼层,位于楼房边侧或中间不同位置的房间发生火灾时,外界吹来正向的不同风速,对房间内外稳态温度场与流场的作用。特别研究了房间内热气流流出窗外向上运动的浮力和外界风力相互作用发生的现象及其对房间内流动的影响,引入了关于风的临界速度(或流量),作为外界风速与建筑物内火灾流场相互作用有标志性的重要参数,本文还对不同外界风速情况下,房间内外速度中性面倾斜的角度,房间内流出热气流温度的差别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声速矩形湍流导管和等离子电弧加热器模拟了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外壁面外流热环境,进行了平板表面冷壁热流测量和燃烧室内壁材料考核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辐射换热的影响,在选取的两个典型来流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热环境下的冷壁热流比外流热环境下的高出21%和40%,但是冷壁热流的增量基本相当,约为0.70~0.80MW/m2。随着冷壁热流的增加,辐射换热产生的热流增量的影响力会逐渐减小。材料考核时,相同配方的C/SiC复合材料在内流热环境下的表面温度高出约400℃,背面温度高出约90℃,这种差异对于发动机燃烧室内壁面材料考核至关重要,必须在材料考核试验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套室内气流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借助流场计算软件PHOENICS,对单元住宅室内的气流在夏季工况条件下进行三维模拟计算。考虑了外界气温和太阳辐射等因素对室内气流的影响,得到室内气流的速度矢量和温度等参数的分布。依据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在夏季工况下的标准,对室内的气流温度、气流速度做出评判。通过算例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家用空调在稳态运行下送风风速对室内污染物分布的影响,运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技术,通过模拟分析出在不同空调送风风速条件下室内污染物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长期忽视空调清洁下,较高的送风风速虽然有利于空调室内的降温,但是却扩大了室内污染物的分布范围以及局部浓度,不利于室内居民的健康;研究证实了选择适中的空调送风口风速可以提高空调房间的制冷效果,同时可以减弱室内污染物的危害程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室内居民健康更好地运行室内空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飞机环境技术要求”和实施GJB150的作用以及我国飞机型号研制中环境工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做好环境工程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如制定一份顶层管理文件,做好环境试验室的质量认证工作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室内场景中实验环境搭建困难、鉴定评估样本少、实际系统与仿真系统需相互检验等问题,在介绍室内混合智能定位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利用仿真技术搭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构建了室内混合智能定位系统仿真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论述了仿真平台涉及的理论模型及算法,并介绍了构建仿真平台的相关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具备环境建模、信号模拟、调度控制、可视化显示、数据存储、系统间交互等要素的室内混合智能定位仿真平台框架,为后续平台集成测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金立欣 《机场建设》2007,(3):32-32,35
近几年,作为室内环境温度调节的高效、节能的集中式空调系统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物中,它逐步取代了室内窗式和挂式空调机。集中式空调系统的投入使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营造了美好和舒适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闫航  陈嘉辉  冯喜平  王乐  侯晓 《推进技术》2022,43(8):225-235
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内部热环境复杂,对内绝热层设计提出很高要求,但对双脉冲发动机燃烧室内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提出了工作时间为15s和两次点火工作时间为7.5s+7.5s的发动机实验方案,以研究双脉冲固体发动机燃烧室内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采用SEM电镜扫描、微米CT测试分析获得了烧蚀试件的表面宏观形貌、炭化层表面和断面微观形貌以及炭化层三维构型;利用测厚仪测量结果计算了试件的烧蚀率。结果表明,在总工作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双脉冲发动机中EPDM绝热层的烧蚀率比传统发动机大;与传统发动机中单次热冲击下烧蚀后试件相比,双脉冲发动机二次热冲击下烧蚀后试件的炭化层厚度减小约50%,总体孔隙率增大约13%;烧蚀表面致密层的致密程度也有所减小。双脉冲发动机工作时,EPDM绝热层的烧蚀性能在二次热冲击下发生较大变化,需在燃烧室内绝热层的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墙体的保温与隔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一夏热冬冷旧居民楼墙体外保温改造实例的分析与计算,说明保温材料的选择,自然通风方案的确定对室内热舒适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振动环境对相变组件热控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基于纯硬脂酸和硬脂酸/泡沫铜复合相变材料的两种相变热控实验件,并进行了静止和振动环境中的热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铜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强化相变组件的热控性能,在5000W/m2时,添加泡沫铜后平衡温度降低了19℃,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9.4%;在振动环境下,纯硬脂酸实验件的平衡温度降低了9.5℃,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3.2%;硬脂酸/泡沫铜实验件的有效热控时间延长了10.5%,振动带来的强迫对流能够有效强化相变组件的热控性能;并且相对于振动频率,振幅变化对影响结果的扰动较小,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振动的影响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变大。该研究可以为机载电子设备相变热控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热膜技术在水流测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利用普通自来水,在室内和试验水槽中不设调温装置的情况下,热膜技术在水流测速中应用的有关技术问题。并利用从美国TSI公司进口的1050A恒温型热线/热膜流速仪测量了紊动射流和三峡溢流坝模型冲坑中掺气水流的脉动流速及紊动结构问题,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下一代战斗机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开发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战斗机在热能管理方式上的一个突破——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下一代战斗机在设计上更注重从全机水平上考虑系统功能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环境控制系统的多种制冷方式联合作用,形成综合环境控制系统。更进一步,环境控制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组合,形成综合环境控制/热管理系统。系统在全机范围内对热能进行管理和控制。系统考虑整个飞行包线内的设计需求,综合利用多种制冷形式和两种热沉——冲压空气和燃油,使系统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具有良好的性能,满足飞机总体需要。  相似文献   

15.
LIPS-200环型会切磁场离子推力器热模型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建立国内自行研制的20cm口径LIPS-200环型会切磁场离子推力器放电室的热模型,研究了放电室内等离子体的产生过程,得到了二次电子的温度、离子密度以及电子密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到放电室各个关键部件的电流沉积和能量沉积热模型。以热模型计算结果为依据,进行了推力器稳态工作下的有限元热分析以及热平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推力器处于稳定放电时,放电室内电子温度分布范围为2~4e V;电离基本发生在放电室轴线附近,此处电离产生率和电子温度最高,并且整个放电室内离子密度约为1017/m3;放电室的内表面能量沉积主要来自二次电子及Xe离子。  相似文献   

16.
客流密度是影响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性环境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地铁列车客室温度控制主要是根据UIC-553标准,以室内外温差作为控制核心.本文通过构建全尺寸地铁列车客室-乘客-空调送风耦合的一体化模型,利用实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的热舒适性展开研究.探讨客流密度对地铁列车客室内热舒适环境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客流密度下客室平均温度与空调送风温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不同客流密度下能满足人体热舒适性体验的空调送风温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客流密度的地铁列车空调夏季送风温度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喷水室内水和空气之间的热质交换过程,指出目前采用的热工计算公式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喷水室热平衡方程新公式,对理论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路热管在机载电子设备冷却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了获得环路热管在加速度环境中的工作性能,针对2套具有不同蒸气管线和液体管线结构尺寸的不锈钢-氨双储液器环路热管,搭建了加速度环境中环路热管工作性能实验台,实验研究了2套环路热管在重力环境和1g~7g逆加速度环境、100~300 W热载荷下的稳态工作性能,结合工质受力分析,建立了加速度环境中双储液器环路热管系统流阻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加速度大小、热载荷、热管结构形式对环路热管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重力环境中环路热管工作温度随热载荷变化呈“V”型趋势。逆加速度会引起回路流阻增大,导致工作温度升高甚至超温,对液体管线较长的环路热管尤为明显。1g和3g逆加速度、小热载荷时液体管线较长的环路热管工作温度低于蒸气管线较长的环路热管,而在5g和7g逆加速度时则相反。在重力环境和逆加速度环境中,蒸气管线较长的环路热管的可变热导区与固定热导区临界热载荷均在200 W左右。研究结果对机载电子设备冷却用环路热管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直升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顶层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顶层设计是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系统总体需求、控制律构型、余度管理三个方面简要总结了直升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顶层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前RBCC组合发动机开展了火箭出口位置结构热防护的研究,该发动机结构形式为火箭从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侧壁嵌入,火箭出口紧贴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壁面。火箭出口超高温、高热流、冲刷大的特点,导致该位置热环境非常严酷,为了探索火箭出口位置热防护结构,开展了三种结构热防护方案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英/酚醛内壳和高温合金外壳复合结构热防护方案能够满足30s量级的地面试验,能够满足火箭出口恶劣环境的热防护要求。研究结果还表明,热防护材料至关重要,高温合金材料不适合应用于火箭出口热防护;高硅氧/酚醛材料虽然基本能满足试验的热防护需求,但其抗烧蚀性能略低,尤其当材料完全炭化后产生的强度降低、收缩、分层、热导系数增加等问题,在更长时间试验中会导致热防护失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