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对空动态目标红外特性测量系统”主要用于低空运动目标(飞机、导弹等)和地、海运动目标(坦克、车辆、舰艇等)以及静态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测量与研究。该系统可对目标进行自动跟踪、对目标实现空间定位、测量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分布、光谱辐射分布以及红外热图像。由于采用了精密时统,实现了各测量设备之间、整个测量系统和被测目标之间的精密同步,因此可以精确研究目标红外辐射特性与目标对应状态(如目标姿态、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精确制导武器.精确制导武器朝着远程化、系列化、多用途、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武器要实现高精度命中并摧毁目标的目的,需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主要分析了精确制导、灵巧弹药及硬目标侵彻等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德文 《飞机工程》2000,(1):15-18,,35,
国外战斗机通常都配有反辐射导弹(ARM)。ARM经过三你发展,已成为令人注目的攻击地面雷达的精确制导武器,在防空压制和空战中有巨大的威慑力。然而在近几次防空压制中也遇到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正促进AR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防空导弹系统的现状是怎样的?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哪些差距?于本水院士:45年来防空导弹技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防空导弹的拦截目标主要是高空轰炸机和高空侦察机,现在的空袭兵器不仅有从高空到低空飞行的各种飞机类目标,更有精确制导武器类目标,还有弹道式目标。门类之多、数量之大和进攻模式的复杂程度都达到了空前水平。那时一枚作战距离仅为29km的防空导弹质量达2.2t,而现在作战距离120km的防空导弹质量只有420kg。那时仅有一个目标通道的制导设备要装5~6辆车,而现在具有6~8个目标通道的制导设备只需…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前视红外探测阵列 (FL IR)对导弹进行精确跟踪、定位的数学模型 ,其中包括导弹的运动模型、大气干扰模型和探测阵列的观测模型。根据探测阵列的原始观测数据 ,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EKF)精确跟踪导弹目标。由于导弹与探测器的距离较远 ,故可视为点目标。导弹在探测阵列上投影的位置由两部分组成 :导弹真实运动位置和由于大气干扰造成的偏移。滤波器分别估计了这两种位移在探测阵列上的变化。最后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滤波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同脉冲多谱勒雷达告警相比,红外告警属于光电子无源告警,具有隐蔽性好,告警器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本文概述了导弹逼近红外告警的功能,细致分析了导弹等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和红外辐射的大气传输情况。研究了导弹逼近红外告警系统工作波段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随着冷战的结束,各国武器装备在压缩规模、减少数量.但摧毁目标所需的攻击能力不仅没有因为目标数量减少而降低,反而由于反攻击技术的提高而增强.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对目标的攻击能力,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是最佳选择,是保持整体作战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激光制导航空炸弹又是一种重要的精确制导武器.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力量进行攻击的作战原则。所谓精确制导武器一般是指带有制导装置的炸弹、滑翔炸弹和空面导弹。美国在越南战争时所投的精导武器只占投弹总量的约0.2%,在海湾战争所占的比例也不到10%。而在最近的科索沃冲突中,美国空投的大部份武器都是精确制导武器。采用精导武器还可提高载机的生存力。随着地面空防系统的改进,以及攻击飞机数量的减少,精导武器在对地攻击中将越来越重要。采用精导武器的前提是要有很强的情报和侦察能力,需用卫星…  相似文献   

9.
面对未来信息化、电子化战争复杂的电磁环境和高速、超高速精确制导武器发展需求,传统GPS/INS组合导航技术很难满足武器性能指标的要求.而GPS/INS深组合导航系统能在高动态和复杂电磁环境下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稳定、可靠、精确的导航信息,实现精确制导武器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对目标的精确打击.因此GPS/INS深组合技术成为近来人们的研究热点.深组合技术除了传统意义上利用GPS接收机信息修正INS之外,同时,采用INS导航数据还能对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进行外部辅助,剔除信号中的动态信息,减小GPS接收机载波跟踪环对信号的跟踪范围,压缩环路带宽,提高接收机在高动态环境下工作稳定性和接收机抗干扰性能,以保证组合导航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光电对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电对抗技术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光电精确制导武器广泛应用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目前光电对抗武器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装备体系,本文对光电对抗技术作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