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编织物设计及仿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步法三维管状编织物身例,讨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编织物仿真设计中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该方法的使用,使得用户在织造前就可在虚拟环境中自由缩放、移动、旋转织物模型,清楚地了解纱线的编织运动过程,并使编织工艺设计的网络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织物细观结构参数对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瑛 《航空学报》1997,18(6):666-669
根据作者提出的二维波纹细观力学模型,在考虑了实际织物结构中存在的经向和纬向纤维的波纹;相邻纤维束之间的间隙;纤维束的横截面尺寸和织物的叠层构造状态对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下,给出了织物细观结构参数与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参数分析探讨了不同结构参数对编织复合材料弹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细编穿刺织物的结构特点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细编穿刺织物成型工艺,结构单元的分析及比较细编穿刺织物与碳纤维正匀非织造三向织物编织试样的测试结果,阐明了细编穿刺织物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建材部和中国科学院于1980年12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碳纤维三向织物基体技术鉴定会”。会上,由南京玻纤院宣读了《细编、超细编碳纤维三向编织及其工艺和设备的研究报告》、《碳纤维表理处理研制情况》等论文,并有使用单位介绍了三向织物使用试验  相似文献   

5.
引言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织物。特别是在制作较大尺寸的样品时基体因素的影响更为明显。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三向中样(110×110×200毫米)工艺试验表明:由于原始织物不致密(Z 向间距1.2毫米),编织不均匀(疏  相似文献   

6.
国产CCF300碳纤维及其NCF织物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牵引和推动国产碳纤维及其织物在复合材料液体成型技术中的进一步应用,对国产CCF300碳纤维表面特性、CCF300 45°/-45°和CCF300 0°/90°两种非屈曲经编织物(NCF)的编织工艺性、铺覆变形性以及NCF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CCF300碳纤维表面物化活性较高;CCF300 0°/90°编织织物的编织工艺更稳定;NCF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具有与单向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相当的力学性能,同时兼具良好的结构稳定性、铺覆性和成型性,具备成为复杂形状预成型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Cf/Mg复合材料异形纤维预成形体制备成本高、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纤维0°/90°等比例铺放、0°/90°不等比例铺放、纤维缠绕定型、纤维编织加固等4种不同的预成形体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内层采用碳纤维束环向缠绕可对预成形体进行有效增强,保证织物排列紧密,避免剪切造成的织物蓬松等问题,体积分数可提高至40%左右;表层采用编织工艺整体加固可以有效抵抗液态金属冲刷,尺寸稳定性良好,较未使用编织加固前提高了65%。  相似文献   

8.
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编织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维编织技术是近几年新兴的用于制作复合材料的纺织技术,它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三维编织是三维四向的整体结构,使织物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第二,工艺原理简单。这两大特点使三维编织技术在复合材料领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利用三维编织工敢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规则形材、异形材的预制品;可以采用混编,分层编织方法提供不同性能的材料,三维异形整体编织技术为不同形状,不同性能要求的复合材料提供了实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三向碳/碳材料属编织型复合材料,制造工艺非常复杂。它包括织物的编织过程和复合过程,生产周期很长,成本高。因此,能否对碳纤维编织物以及碳/碳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实施准确有效的质量监测,是关系到能否发现复合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复合工艺提供参考,以及能否尽早剔除不合格半成品以减少浪费,和能否最终复合出合格产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温密封组件金属弹簧性能,本文通过对波音公司编网状弹簧管结构和Streck心脏支架结构的研究,建立了编织弹簧的几何拓扑构型和数学模型,推导了弹簧直径计算公式。采用AUTODESK3D-MAX构建了编织弹簧的仿真模型,用ANSYS仿真软件分别从编织丝直径、编织密度以及编织方法 3方面探究不同测试对弹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弹簧丝直径、降低弹簧管轴向方向的编织密度、提高圆周方向的编织密度、向外的弹簧管编织方式可有效提高弹簧管的回弹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采用化学气相反应法制备的SiC抗氧化涂层对3D整体编织C/C复合材料的密度、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D C/C复合材料经抗氧化处理后,其密度、开孔率以及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SEM微观结构可以看出,其力学性能提高是由于气态Si渗入到材料基体内部,并与内部的C反应生成SiC,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材料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12.
复合材料三维编织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文论述运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四步法编织工艺辅助设计,主要包括编织挂纱核子运动分析、织物结构模型和工艺计算三部分,文章分别从设计原理、设计思想、程序流程三方面进行说明。经使用证明,所开发的CAD软件具有实用性、合理性和高可靠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微元方法分析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模量与强度.提出了基于计算机模拟实验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析模型,利用Visual C++6.0实现了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研究三维整体纺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对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纤维体积分数和不同编织结构的碳/酚碳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烧蚀试验,利用TalyScan150型表面粗糙度测试仪对试样烧蚀后的表面进行测试,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维四向结构的碳/酚醛复合材料随着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烧蚀性能变好,较低纤维体积分数(50%)的三维五向结构碳/酚醛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三维五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分析及弹性性能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三维圆型编织的主要工艺,系统研究了三维五向圆型编织的纱线交织结构,建立了内部单胞和表面单胞模型。推导了单胞的几何特性、编织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基于此模型,采用改进的刚度平均化方法,计算了三维圆型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参数,并与实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较好。分析了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弹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保持了四向圆型编织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由于轴纱的加入,使得轴向的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原位聚合法制备三维编织纤维增强尼龙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液态原位聚合法成功地制备出性能较好的三维编织碳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C3D/PA6)及三维编织芳纶纤维增强尼龙6复合材料(K3D/PA6);并对两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C3D/PA6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高于K3D/PA6,而K3D/PA6则比C3D/PA6具有更高的抗冲击强度和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利用面阵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及影像采集卡的视频影像数据化等原理,结合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现多功能复合材料增强体三维整体编织物表面工艺参数的较高精度测量。论述了CCD非接触影像感应原理、影像采集卡工作原理及计算机数据处理、信号采集、信息转换等有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以具有良好整体性能的织物作为增强体的纺织复合材料克服了传统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低、抗分层能力差、开裂敏感等缺点,且具有优异的近净成形能力,易于成型。这些优点使得这种复合材料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纺织预制体的可变形性对其渗透率及最终复合材料构件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简要介绍了二维和三维织物的结构特点;阐述了织物的拉伸、横向压缩、面内剪切和弯曲变形机理;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综述了国内外预制体变形研究的进展;最后,展望了预制体变形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了喷丸条带间隔与喷丸成形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间隔喷丸型面横向曲率半径与喷丸条带间隔成正比、与喷丸条带宽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