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航天装备面临着越来越严苛的热环境,对防热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三维编织碳/酚醛复合材料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烧蚀防热材料,并且得益于三维编织预制体的特殊结构而具有极佳的可设计性,能够实现防热-结构一体化要求,随着编织工艺和成型工艺的不断发展,三维编织碳/酚醛逐渐成为航天领域热防护系统理想的候选材料。本文从三维编织碳纤维预成型体、酚醛树脂基体、成型工艺、复合材料耐烧蚀性能四个方面总结了三维编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三维五向碳/酚醛编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不同编织角、不同体积含量的三维五向碳/酚醛编织复合材料进行了纵向(编织方向)拉伸实验和横向拉伸的对比实验,获得了这些编织复合材料的主要拉伸力学性能。实验后对拉伸试件的断口进行了照相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材料的变形及其破坏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编织角仍是影响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且复合工艺的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此外,发现三维五向碳/酚醛编织复合材料的横向拉伸与纵向拉伸具有完全不同的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3.
飞机碳/碳复合刹车材料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飞机C/C复合刹车材料的出现标志着航空刹车系统的重大变革。本文通过C/C复合刹车材料制备工艺试验研究,确定选用压差法CVD工艺;该工艺选用吉林炭素厂碳布、纯度≥95%的丙烯沉积气和普通氨稀释气体,得到沉积温度>700℃、炉压<8000Pa等最佳的工艺参数;并阐述了碳布叠层夹角及高温热处理在沉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碳/碳复台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温材料,在发展航空和航天等尖端技术方面它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不同复合工艺制得的碳/碳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烧蚀性能与复合工艺过程所形成的聚合物碳多相微观结构和缺陷特征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曾总结了用电子显微镜研究浸渍法所得3DCC复合材料的多相微观结构和缺陷特征。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碳毡/碳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的研究,过去人们多数是采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但对CVD碳毡/  相似文献   

5.
碳/碳复合摩擦材料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新工艺快速定向流动法化学气相沉积碳 /碳复合摩擦材料的制备工艺。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 ,所得制品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并探索了沉积温度、炉压、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及石墨化处理工艺对制备工艺和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碳-碳复合材料是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耐高温材料,它在发展航空和航天等尖端技术中具有重要意义。碳-碳复合材料的性能与其织构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着重总结利用金相显微镜对三种不同工艺所得三维编织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7.
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树脂体系的选择和优化、RTM工艺以及材料内部微观结构分析等方面对三维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材料的成型技术中,以TDE-85/DDS/BF3·EMA树脂为基体,同时采用RTM工艺的成型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该材料适合用在承力情况复杂的制件上。  相似文献   

8.
多向碳/碳复合材料是以多向织物为增强剂,沥青碳、树脂碳、沉积碳为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三向正交结构是多向结构的最简单形式。这种材料的强度极限、断裂应变、烧蚀性能和整体破坏性能比石墨和二向碳/碳材料都高,因此美国首先将其用作MK-12A导弹的端头材料。细编穿刺结构是三向正交结构的改型,和三向正交结构相比细编穿刺结构具有更小的烧蚀量和更好的烧蚀外形,另外通过穿刺过程加入一定的粒子组分从而提高了抗侵蚀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掌握高温条件下防热复合材料的热响应行为,对基体和纤维束分开建模,利用能量和质量守恒方程,并考虑热解过程中酚醛基体密度和材料热属性的变化,计算高温条件下三维编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热响应行为,预测复合材料温度场和热解度的分布规律,并给出质量损失率、炭层生成位置以及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三维编织碳/酚醛复合材料的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加热面上基体温度明显高于纤维束温度,而在材料内部竖向纤维束温度反而高于基体温度;加热开始时炭层没有立刻产生,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在此过渡时间内炭层平均厚度为0。  相似文献   

10.
碳纤维由混编,软编制成预制体,后经致密化制成C/C销钉复合材料,讨论了编织方法,复合工艺,界面,加工性等影响C/C销钉的因素,高压碳化沥青碳基体与碳纤维界面结合强;纤维体积分数对碳销钉的强度起决定性作用,软编C/C销钉可机加性好,带轴纱4向软编C/C销钉的纤维含量高,剪切强度高达63.7MPa。  相似文献   

11.
碳-铝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其工艺过程有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其显微组织特征,可以发现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正确选择工艺参数,改善工艺过程。提高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参考。本文介绍了用金相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在各工艺条件下的碳纤维、镀镍碳纤维、真空热处理镀镍碳纤维、碳-铝复合丝以及碳-铝热压试样的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阐述四向织物的结构理论、织物研制工艺和设备以及碳/碳复合及其烧蚀性能的初试情况,然后探讨不同结构的复合材料对性能的影响,提出改善性能和研制各种新结构,以分别用于军品或民品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3.
前言碳-碳复合材料由于内部有高强度碳纤维的骨架增强,使这种石墨材料在受到热冲击时能阻止裂缝的扩展,因此,作为防热材料应用的碳-碳复合材料,其烧蚀性能与基体形式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超高温公司曾研究了纤维随机取向的碳毡、多股丝编织的三维结构以及平纹碳布,石墨布层状基体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基体中孔隙  相似文献   

14.
碳-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烧蚀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较好的热物理性能,是战略核武器头部防热材料中极有希望的一种材料。但是它存在“剥蚀”问题,“剥蚀”是影响碳-碳性能的技术关键之一。本文概要地回顾了国外对碳基防热材料的烧蚀剥蚀和破坏的论述。报导了碳-碳材料当前性能,并与国外典型碳一碳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碳-碳材料的微观结构,重点对三向2-2-2和 Z 向增强毡碳-碳烧蚀后的试样进行了研究、观察和分析。其中包括:基质碳的微观结构和特点;裂缝在基质碳中的取向及其发展;基质碳在烧蚀过程中的变化和破坏;Z 向和 X—Y 向纤维束的结构形态和烧蚀以及“球形碳”和它的影响因素等。提出了对上述材料烧蚀剥蚀过程和热裂破坏特性的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研究改进碳-碳材料工艺的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三种碳-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防热烧蚀材料和耐磨材料,用于制造导弹鼻锥或喷管喉衬和飞机刹车片等部件。取决于实际使用的具体条件,对碳-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将有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纤维和基体原料及不同的复合工艺,所得碳-碳复合材料将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能。本文着重总结我们利用日  相似文献   

16.
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本文简述碳/碳复合研究与发展的概况,包括洲际导弹端头材料、抗氧化热结构材料、飞机刹车材料、先进碳/碳和抗氧化涂层。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碳/碳复合材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力学性能与军事应用,包括碳/碳复合材料织物结构设计与编织、致密化技术、力学性能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碳/碳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力学性能与军事应用,包括碳/碳复合材料织物结构设计与编织,致密化技术,力学性能研究,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等内容,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美国战略核武器“民兵—Ⅲ”拟用MK12A取代MK12,MK12A头部防热材料是碳—碳复合材料。美国海军“三叉戟”的机动弹头MK500,也很可能系采用碳—碳材料作为头部防热材料。美国陆军认为反弹道导弹鼻锥经受极为苛刻严历的条件,碳—碳材料是可能满足这些条件的唯一材料。从1958年发现碳—碳材料以来,它的研制和应用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极大进展。第一代碳—碳材料系三向正交细编碳—碳材料,增强剂大多采用高模石墨纤维,纤维排列推荐2—2—1和2—2—3,复合工艺发展趋向是先用化学气相沉积,然后浸渍、碳化、石墨化,浸渍剂趋向于用沥青。三向正交细编碳—碳材料已经克服了过去碳—碳材料所存在的严重各向异性问题。与七十年代初期3DMod3相比,机械性能与烧蚀性能等都有了显著提高与改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射吸附过滤成形工艺获得一种高柔性、高灵敏度的碳纳米纸(BP)传感器,碳纳米纸传感器是由碳纳米管在分子间范德华作用力条件下形成的三维介孔结构的薄膜材料。碳纳米纸传感器可嵌入在复合材料预成形体铺层中,与复合材料一体成形,实时监测真空辅助液体复合成形(VARI)树脂的流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在线监测系统采集在树脂浸润过程中碳纳米纸传感器的电阻,可准确监测树脂流动到相对应的位置的时间,以此来判断树脂浸润过程中的流动趋势。本文证明了碳纳米纸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VARI工艺中树脂的动态行为,为避免VARI工艺中由树脂浸润造成的缺陷,改进工艺参数以及优化生产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