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乡,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她仅是一座县级城市,一座小城,其经济状况与历史名城极不适应。韩城要发展,重点是要定好位,并给予政策扶持。要以文化产业为先导,振兴旅游业,带动现有的强势工业的改造和升级,发展特色农业,使韩城真正成为一座文化大市,旅游强市,煤炭、电力、钢铁发达,特色农业鲜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
民航总局官员透露,到2018年,中国将形成基本覆盖全国的航线网络。届时,中国民航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618架,其中,大中型飞机1219架,小型飞机399架。未来中国国内航线布局发展的重点将在沿海开放地区、西部交通不便地区和中部的一些旅游城市。因此,中国将继续扩大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中心的航线网络布局;增加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和主要开放城市及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班密度;同时,完善和发展中西部地面交通不便地区和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支线航线。除现有以乌鲁木齐、昆明、成都为中心的辐射式航线网外,中国…  相似文献   

3.
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旅游区位经济模式的主要体现,此形式目前最为成熟。但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以郑州市惠济区为例,针对该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乡土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不深,组织模式单一、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规划,引导农户选择适合的组织模式;走自然资源、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加强对乡村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根据巩义市现有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剖析了巩义市旅游交通的现实状况,特别是公路交通状况,借助运输网模型研究巩义市旅游交通(公路交通)通达性、景区发展与旅游交通通达性的关系;基于公路旅游交通分析结果提出优化旅游交通的措施和促进巩义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区域中心城市是指具有跨区域作用和意义的中心城市。本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将郑州与周边省会城市的中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得出郑州最有可能成为中源地区及至陇兰经济带的核心城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旅顺口区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开发现状,认为旅顺作为我国著名军港城市,既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遗迹,又有独特的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因此,在今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使旅游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打造旅顺口区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需要建立城市群带动机制。长株潭城市群不但是中部崛起战略中实施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也是国家对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的重点开发区域,这一"双重点"的区域定位,决定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不能仅仅局限于省域内,而应着眼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定位,使之成为我国内陆腹地中西结合部南端的新兴增长极,其中心城市成为一个组团式的生态型国际化大都市。长株潭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过渡阶段,整体竞争力不高。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竞争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以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增强中心城市竞争力。(2)以强化点轴圈战略促进城镇体系的完善。(3)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和城市振兴。(4)以新农村建设加快乡村地区现代化步伐。(5)以加强资源节约与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城市群内最具备中心功能的城市,它通过聚集作用和辐射作用带动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或发展极。通过对长沙、长株潭和我国部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将长株潭作为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后的中心城市应是理性选择。在对长株潭中心的功能进行定位后,还应根据长株潭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要求,实施长株潭中心发展的新策略,从而促进长株潭中心深度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商贸流通功能是城市经济活动和运行机制中的核心功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中必刁之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是以广阔腹地为依托的商品交易、物资集散中心.文章通过郑州与国内外六大著名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比较,分析郑州市在建立商贸中心城市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六大著名商贸中心城市的共性,在此基础上针对郑州建立区域商贸中心城市提出了发展大交通、大物流,扩大辐射范围,以会展促商贸,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南街村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街村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行政村,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惟一的,这里有其特殊的旅游资源,并且这种旅游资源在市场上具有垄断性.文章通过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未来南街村发展旅游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建设红色旅游强省,对提升江西旅游业整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产品创新、区域旅游合作、市场形象促销和人力资源开发四个方面探讨了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旅游发展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发展差异的原因,指出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差异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导致了区域旅游发展的不均衡.因此,要减少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必须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这不仅需要国家与东部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最根本的是需要中西部地区自己能够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现实的和潜在的优势,实现区域旅游全面、均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金融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分割的广泛存在削弱了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整合功能,从而影响中部的全面崛起,因此中部的崛起离不开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培育。河南相对于中部其他五省而言,其经济实力与金融发展水平比较高,省会郑州市具备成为金融核心的潜力;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指标来看,郑州市对省内周边城市的吸引强度较高,而对其他省份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较弱;郑州的外向功能量在中部11个城市中居于首位,其城市流强度值排名第三。这些表明郑州市具备一定的金融聚集潜力,但目前主要承担着中原城市群的“龙头”角色,而非整个中部的金融增长级。建议郑州应首先夯实其中原城市群的金融核心地位,并逐步构建成为中部三省(河南、安徽和山西)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复杂性科学系统中最具有生命力与活力的复杂性与适应性进行研究,力求探讨其本质及内涵;并且将其作用于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的层面,对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共同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引导都市圈规划走向良性、有序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中部崛起的国际瓶颈、后发优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部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东部地区相比较,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在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区域外生产要素流入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外资企业的数量来看,中部地区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个数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偏低。虽然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目前处于后发状态,但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它仍有区位、资源和软环境等比较优势。因此,中部崛起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不但要加入国内经济循环,更应该把握住国际产业升级的动向,抓住当前制造业由世界向中国、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时机,大力发展和挖掘自己的优势,抢占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制高点,积极融入全球化以形成自己的后发优势,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腾飞,从而实现崛起。  相似文献   

16.
通过郑州市人均GDP的对比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发现,在全国范围内,郑州航空港的极化作用呈增强态势,在全省范围内极化作用较为平稳;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看,郑州与其他城市相比,综合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极化现象比较明显;从郑州周边的城市看,郑州周边的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城市,扩散作用比较明显,而与郑州市距离较远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符合扩散作用随着距离变化逐步衰减的规律。政府应进行相对均衡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扶持增长极的发展,对偏远地区也要进行适当倾斜,防止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中部崛起是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有突破性意义的重大课题之一。文章对中部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制度安排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地区协调发展应贯彻“东、中、西互动”的发展思路;促进中部地区的发展应继续推进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开发开放,支持农业企业化发展应与支持加快工业化相结合,尽快使老工业基地企业走出困境,加大对中部五省老区、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较高的生态价值与环境净化,蓄水防洪等特点和功能。尚存在植被开发利用不合理,污染严重,人口激增,环境被破坏等问题,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利用湿地滞洪蓄水,改善环境,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9.
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对外开放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山东半岛城市群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打造东部沿海和胶济铁路沿线两大产业隆起带,增强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强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建立各城市间产业互补配套、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发展机制,形成发展合力,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