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进口波系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和隐身性能。生成了这种三维进气道的计算网格,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进口波系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进口的流场特性,总结了斜切角、压缩角、来流马赫数等多种影响参数对进气道进口波系结构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后掠压缩面进气道激波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后掠楔面及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进口流场数值模拟及与理论计算值对比的研究,阐述了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的进口流场特性,指出了设计上应遵循的准则。计算表明:后掠楔面产生的激波在楔两端面的强弱是不同的,波后气流偏角也不一样。对于双斜切双压缩进气道,进口面的流动可分成外上侧、内下侧及中间三个区域,其中外上侧区域受上压缩面的控制,内下侧区域受内压缩面的控制,中间为过渡带。外侧壁前缘后掠角及壁面内倾角由上压缩面的波后参数决定。而下侧壁前缘后掠角及壁面内倾角则由内压缩面的波后参数决定。  相似文献   

3.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地面流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基于 MUSCL插值的 Roe格式三维 N-S方程数值求解程序对地面状态下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内外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得到了其流动图谱,分析了其流场特征。计算中考虑了机身和边条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1在进气道进口段外壁和下壁内交角处出现了较大的贴角分离包,分离导致了进气道出口较大总压畸变的产生。 2进气道横截面二次流动在进口段表现为一反向旋转的对涡,对涡中顺时针的旋涡较强,控制了进气道的外上角,逆时针的较弱,控制了进气道的内下角;在出口截面表现为较强的顺时针旋向的整体旋流。 3由于顺时针旋流的影响,进气道横截面上的总压高压区位置由进口段的内上角顺时针旋转到了出口截面的外上部,而由分离引起的总压低压区则由进口段的外下角顺时针旋转到了出口的内下部。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背负式S形进气道设计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人机布局特点,设计了一种短扩压、大偏距、背负式S形进气道。设计中采用变厚度唇口技术,两曲面相贯构造斜切进口技术,并对前人提出的扩压器中心线方程和面积变化规律进行了改进。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了S形进气道的内流特性及机身对S形进气道性能的影响。此外,作为验证,进行了进气道与发动机的地面试验,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都表明,S形进气道具有较好的气动特性,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进口形状对S形进气道唇口边缘绕射场与其腔体内部散射场电磁特性的影响,在S形进气道偏心距、面积变化规律、中心线变化规律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IPO)与等效边缘电流法(EEC)方法,对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W形等5种不同进口形状的S形进气道进行了雷达散射截面(RCS)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进口形状对进气道的RCS特性影响较大;在较大的探测角范围内,W形进口S形进气道的RCS值明显低于其它进口形状的S进气道;菱形进口进气道的RCS在唇口未做修型S形进气道中最低.W形唇口修型可有效降低唇口边缘绕射场的RCS;而在负探测角时,斜切唇口修型可大大降低S形进气道总散射场的RCS.  相似文献   

6.
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气道性能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LU-SGS隐式推进方法及ROE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结合带非线性限量因子的MUSCL插值方法编写了雷诺平均的三维N-S方程的数值求解程序,并供助该流场计算程序研究了一种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在未经流场控制情况下的流动结构和气动性能(M=1.9,H=11Km)。计算结果表明:所编制的流场计算程序能够准确快速地求解三维粘性流场,并对流场间断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所研究的进气道即使在未经流场控制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总压恢复系数,这体现了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高的优点,但由于流场中存在分离流动,应采取抽吸附面层等流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天喜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9):2278-2284
以一种CARET(后掠双斜切双压缩面)进气道为研究对象,设计喉道附面层抽吸槽以控制流动分离。采用CFD数值计算软件对进气道在设计点工况下(马赫数为2.0)下内、外流场进行计算,以总压恢复系数和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抽吸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喉道附面层抽吸能够稳定结尾正激波,削弱激波/附面层干扰,抑制流动分离,显著改善流场,提高总压恢复系数,减小出口畸变;喉道段抽吸槽位置靠前能够明显降低出口畸变;随着抽吸量的增大,附面层抽吸对进气道内特性性能提升的贡献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8.
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计算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博  梁德旺 《航空学报》2009,30(9):1597-1604
针对某飞机设计了机身两侧进气的无隔道超声速进气道(Bump进气道),进行了进气道/前机身一体化的三维内外流流场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进气道的流场图谱,比较了唇口方案对附面层排移效果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带隔道的斜板式进气道与无隔道进气道的流场特征及附面层排除特点的差异。根据设计和计算结果,进行了斜板式及Bump进气道模型的风洞试验,通过试验对比,选择了较优的Bump进气道方案,并将不同模型比例和风洞、高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在计算条件、模型比例都与风洞吹风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最好。研究结果表明,Bump进气道气动性能优于斜板式进气道,采用“双斜切”唇口方案设计的Bump进气道能进一步增加排除附面层的效果,按高空条件计算得到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比按地面风洞条件计算值高0.02~0.03。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迭代物理光学法与等效边缘电磁流法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程序,分析了水平、垂直两种极化方式下唇口斜切修型对菱形进口S形进气道边缘绕射场及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垂直两种极化方式下,斜切修型可有效降低边缘绕射场的雷达散射截面,但随斜切角度的增大,其减小幅度降低;正负斜切角度对应的绕射场雷达散射截面分布关于0°探测角对称;斜切修型对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复杂变截面进气道的一种设计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控制的截面形状生成与过渡技术,可实现进气道任意进口截面形状向出口圆截面的过渡,以此为基础编制了进气道设计程序,能快速且可视地完成各种具有复杂进口截面形状、复杂弯曲形式的进气道设计,并可对进气道通道的各种特征参数进行监控,为下一步复杂变截面进气道的参数化研究奠定了基础.作为初步应用,还完成了多种进口形式的进气道型面设计,并以类X-47狭缝式进气道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1.
CARET进气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宇  李天 《飞机设计》2003,39(1):1-6
对Caret进气道研究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 ,提出了一种Caret进气道设计方法 ,并对其进口激波系结构及管道内流动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一种CARET进气道超音速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种Caret进气道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该型进气道超音速基本气动特性。该进气道在Ma=1.6~2.0范围总压恢复急剧下降。在Ma=2.0时,由于亚临界防喘余量较小,在放气门关闭情况下将无进/发匹配点;在喘振点处,稳态周向畸变相对于临界状态在减小,而动态紊流度急剧增加;临界至超临界情况,在两个压缩斜板的交角后管道内出现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13.
压力分布可控的高超声速进气道/前体一体化乘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二维弯曲激波高超声速进气道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压力可控的进气道/前体一体化乘波设计方法。通过事先指定前体/进气道壁面压力分布,结合二维特征线反设计方法,可以逆向设计出流向、横向压力分布规律都可控的进气道/前体外压缩段型面。采用该方法,设计了一种二维进气道/前体一体化方案,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设计状态下,与不带侧板二维进气道相比,此类一体化方案中的进气道设计状态流量系数提高27%,出口压比提高48.5%,总压恢复系数提高10%;与楔导乘波理论设计的一体化方案相比,压力可控的一体化方案具有相似的外形尺寸和乘波特性,但进气道流量系数则较楔导乘波方案提高了5%,进气道出口压比提高6.4%,总压恢复系数提高2.3%。  相似文献   

14.
后掠压缩斜板进气道进口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一种后掠压缩斜板进气道(Caret进气道)的进口激波结构、进口流动对管道后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分析,对进口倒圆修形的影响、激波覆盖面也进行了讨论。数值模拟采用N-S方程和标准k-ε模型加壁面函数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超音速情况下,由于进口存在较强的正激波,进口斜激波强度的不均匀性,对管道内部流动看不出有明显的不利影响;但两压缩面交角处的流动对管道后部流场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 《推进技术》1989,10(4):43-45,82
本文建立了由进气道节流特性风洞实验数据和发动机流量特性求其共同工作点的计算法.应用此法能准确计算任意给定飞行条件、大气条件和发动机工作条件下进气道性能数据.与国内进气道设计中常使用的图解法相比,这个计算法便于建立推进系统一体化的数学模型,并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减轻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刘陵  唐明  张榛  刘敬华  王裕人  杨丽新 《推进技术》1992,13(5):11-17,33
文中阐述了超燃冲压模型燃烧室地面试验时,进口空气污染的影响。从超燃燃烧室内的自动着火,燃烧过程机理来分析污染物(H_2O)的作用。用电弧加热进口气流及向气流喷水模拟氢加热器加热。结果表明:如果使用氢加热器直接加热空气,进口空气中含有污染物,它对超音速燃烧室地面试验的影响,将取决于进口气流状态,喷射方式、污染物含量和氢当量比等,是模拟试验中必须予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埋入式进气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将埋入式进气道分为导流段与管道两部分的设计方案,并对此进气道进行了低速Ma=0.37和高速Ma=0.70的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新的设计方案能提高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使其σ≥0.94,Δσ<0.01。  相似文献   

18.
梁德旺  陈晓 《推进技术》1992,13(1):14-18,74
在多年来的亚音扩压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优化设计的概念,并介绍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的功能。实践表明,该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可用于亚音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的设计选型,从而减少或替代实验选型,节省费用,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