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一种性价比较高的电子束表面处理技术,采用定频调压电路,研制出一种新型偏压脉冲电源。这种电源由偏压主电路拓扑、偏压变压器和偏压整流滤波电路组成,其中偏压主电路由偏压基值发生电路和偏压脉冲发生电路组成。偏压基值发生电路控制偏压脉冲基值,偏压脉冲发生电路控制偏压脉冲频率和占空比。脉冲偏压电源的脉冲基值、脉冲频率、占空比均连续可调,相应实现脉冲束流的幅值、束流频率和占空比的调节。检测分析了脉冲偏压电源的输出电压波形,带载时的输出束流波形,并观察分析了电子束轰击后钨合金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脉冲偏压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可调性好,能满足小束斑脉冲电子束轰击工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焊接技术发展很快,电子束焊、激光焊、等离子束焊等新的加工技木日趋完善,随着计算机的应用,焊接的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电子束焊电子束焊工艺,是使用被聚焦的电子束作为热源的焊接方法,是50年代由德国蔡斯公司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发展起来的.它可以进行活性金属、难熔材料、轻金属、高级合金等多种材料的焊接,特别是开发了局部真空电子束焊及非真空电子束焊接以后,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电子束焊接工艺的优点是焊接变形小,焊透深宽比高,焊速高,还可进行预加工和热处理后元件的焊接,以及极薄和极厚元件的焊接.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 JHD-05-3 型高频直流脉冲焊接电源的原理及其特点,高频脉冲焊接新工艺的特点。列举了许多采用此电源及新工艺方法焊接的各种类型的产品。实践证明,JHD-05-3型直流脉冲焊接电源性能可靠,使用方便。采用此电源所实现的高频脉冲焊接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生产中适用的焊接工艺。生产实践证明,采用 JHD-05-3 型焊接电源可焊接1毫米以下的不锈钢、镍基合金、钛合金、钯合金、可伐合金、铜合金、铝合金等材料的薄壁精密零、组件。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大功率可控硅整流脉冲电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可控硅整流即可实现脉冲输出的新方法,脉冲频率最高为150Hz.这种方法控制简单,性能价格比高.特别是在大功率电源中,有极大的优越性.通过焊接及铸造工艺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脉冲氩弧焊由于脉冲电流和维弧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可以调节,焊接时电弧的能量可得到控制,致使焊接零件时的变形及裂纹产生的倾向减少,从而提高了焊接质量。我们把脉冲氩弧焊的这个特点应用于微弧等离子焊,将脉冲发生器(即直流可控硅开关)接入微弧等离子焊接电源的主回路(图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型发动机风扇盘组合件盘间联接采用电子束焊时,各级盘的机械加工工艺,以及为电子束焊时应该创造的工艺条件;说明了电子束焊接时的工艺过程、技术要求、焊接前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工艺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焊是一种高能束焊接方法,具有特殊的工艺优势,在发达国家应用十分广泛.10多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电子束焊接技术在燃机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在许多燃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中得到应用. 真空电子束焊的工艺特点 电子束焊是以高速、密集的电子束流轰击焊件,将电子的动能迅速转变成热能,熔化焊件金属,从而完成焊接的一种工艺.  相似文献   

8.
产品介绍     
此电源是晶体管式的直流惰性气体保护下的脉冲焊接电源。它与其它电源比较具有动特性好、小电流稳定、电源体积小等优点。该电源可实现新型的高频脉冲焊接工艺。高频脉冲焊的电弧挺度大、热源集中并对熔池有搅拌作用,对高强钢、高强铝合金的焊接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脉冲束流电子束焊接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脉冲束流电子束焊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特别是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具有广阔空间。脉冲电子束焊接技术将可能是进一步提高航空、航天工业中某些特殊结构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焊接质量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RWC-8405型电阻焊接控制器,是专门用于交流点焊机焊接程序和焊接电流的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了集成电路,因而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技术先进,工作可靠.它是电流闭环控制系统.当焊接电源电压或二次负载阻抗发生变化时,其焊接电流仍保持恒定.该控制器有四个焊接程序(加压、焊接、保持、放开)和两组电流设定开关.它们分别用数字拨码开关进行预置.加压、焊接程序和电流设定都有两套独立系统,可通过外部起动开关控制,以实现两种条件的焊接.在焊接过程中,每半个周期检测一次焊接电源的有效值,并通过比较电路与设定值相比较.用其差值来改变可控硅的控制角,使电流达到恒定,控制过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爆震燃烧的新概念发动机脉冲爆震发动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冲爆震发动机(PDE)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革命性航空航天动力之一。它基于爆震燃烧的新概念,具有结构简单、尺寸小、适用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推重比可达20。PDE既可用作导弹、靶机、诱饵机和无人机的动力,也可用作桨尖喷气旋翼机的动力,未来还有可能用作军民用飞机甚至太空飞行器的推进装置。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不少国家都投入经费和制定计划开展PDE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纳米薄膜脉冲激光沉积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脉丫激光薄膜沉积(PLD)技术的物理原理、独具的特点,介绍了在PLD基础上结合分子束外延(MBE)特点发展起来的激光分子束外延(L-MBE),以及采用L-MBE技术制备硅基纳米PtSi薄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国外脉冲爆震发动机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脉冲爆震发动机(PDE)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性能优势、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其中重点介绍了混合脉冲爆震发动机技术。此外,还对目前国外在脉冲爆震发动机研究领域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电源处理单元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点火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采用理论计算和地面试验的方法,设计了一款可应用于立方体纳卫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放电能量为2.6J的电源处理单元,其放电点火电路是基于LC振荡电路,且对放电点火电路的性能、开关管的电流应力和整个电源处理单元的稳定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振荡放电点火电路中,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较小,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可靠性;该放电点火电路在输入电压800V时,点火电流的峰值可达到100A~150A,这种大电流放电有助于清除火花塞表面的积碳。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脉冲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脉冲激光测距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激光多周期测距方法,以及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CPLD的脉冲激光测距飞行时间测量系统.CPLD的使用提高了激光测距的精度.该系统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非常适合高性能手持式脉冲激光测距仪.  相似文献   

16.
A new design is described for support electronics used with rate-integrating gyros in strapped-down operation. By using pulses of constant charge to a linear torquer, system simplicity is retained with accuracy of 40 ppm per year.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电磁铆接设备的主电路的主要方式的特点,对采用脉冲变换方案研制的电磁铆接设备原理、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将研制的设备集成到自动化铆接末端执行器中.并进行了铆接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18.
A technique for suppressing the ambiguities arising in pulsed scanning systems is described. A system of multiple antennas is employed, and a coded sequence of pulses is radiated.  相似文献   

19.
This investigation consisted of several tests of specially fabricated nickel-cadmium batteries having circular disk-type electrodes. These batteries were evaluated as filter elements between a constant current power supply and a 5 Hz pulsed load demanding approximately twice the power supply current during the load on a portion of the cycle. Short tests lasting 104 cycles were conducted at up to a 21 C rate and an equivalent energy density of over 40 J/Ib. In addition, two batteries were subjected to 10h dischar cycles, one at a 6.5 C rate and the other at a 13 C rate. Assuming an electrode-to-battery weight ratio of 0.5, these tests represent an energy density of about 7 and 14 J/Ib, respectively. Energy density, efficiency, capacitance, average voltage, and available capacity were tracked during these tests. After 10y capacity degradation was negligible for one battery and about 20 percent for the other. Cadmium electrode failure may be the factor limiting lifetime at extremely low depth of discharge cycling. The output was examined and a simple equivalent circuit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