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准确了解某型发动机的关键零部件——轴流叶轮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其可靠性,分析了该轴流叶轮的痧劳寿命,并通过疲劳寿命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轴流叶轮的定寿和延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迅速、可靠地计算整体叶轮五轴加工刀位轨迹的算法;并据此算法,编写了实用程序,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斜流压气机扩压器设计和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众  刘振侠  黄键 《航空计算技术》2011,41(4):36-39,44
以匹配某高增压比斜流叶轮为目标,设计了Z15、Z16和Z17三个扩压器方案,然后以斜流级(斜流叶轮+扩压器)为研究对象,展开了三维粘性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方案扩压器的总体性能以及内部流场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匹配斜流叶轮的目标,三种方案的整级最大绝热效率均超过82%,最大总压比超过5.6,大多数工况点的静压恢复系数大于0.6,总压恢复系数大于0.92。其中.Z16方案气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4.
叶轮机内流的非定常流动特性对叶轮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人们对内流非定常效应认识的逐步深入.研究内流非定常特性及其物理本质对提高叶轮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平面叶栅试验器上进行了叶片表面分离流内旋涡的非定常特性测量和外加激励对叶栅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整体离心叶轮的形状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离心叶轮的形状优化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体叶轮结构分析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探讨了其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包括设计变量的选择、目标函数的确定及约束条件的选取。并对某压气机离心叶轮进行了优化, 有效地减轻了叶轮的重量。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切割叶轮后盖板平衡轴向力的方法会导致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平衡轴向力的方法。采用在同一个叶轮上切割叶轮后盖板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的研究方案,开展了泵性能、叶顶间隙压力、前后泵腔及平衡腔液体压力的系统测量。试验研究表明:以原型叶轮在设计流量下的扬程、效率和轴向力为基准,相对切割率为3.81%、7.62%、11.43%时,泵的扬程分别下降了3.52%、6.41%、9.93%,效率分别下降了2.97%、4.59%、6.18%,轴向力分别降低了8.02%、20.57%、22.3%;而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后,泵的扬程最大降幅仅为4.18%,效率最大降幅仅为2.7%,轴向力最大降幅达到了83.1%;相对于切割叶轮后盖板而言,补偿叶轮后盖板切割量可以使前泵腔压力升高而后泵腔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成果简介     
1钦合金《Trp)小通道整体叶轮由解加工本工艺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整体叶轮的成型加工,各种型号的钛合金材料均可应用。TCg钛合金小通道整体叶轮是燃气伺服机构上的关键零件之一。该叶轮在直径135nun、厚度10.5mm的圆盘上加工m片叶片,每叶片深门.5nun,表面粗糙度Ra$1.觎mp,轮廓度$0.历,尺寸公差O.03nun,分度误差<l,,最小通道仅1.3mm。钛是活泼金属,常温下极易氧化,其氧化膜的稳定性高于铝和不锈钢。在电解过程中,由于此氧化膜的溶解和重新生成的不均匀性,使TCg钛合金对低电流密度极其敏感,加工过程中点蚀严重。钛合…  相似文献   

8.
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评述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铸造合金材料的发展,重点阐述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细晶铸造技术及双性能整体叶轮铸造技术,并指出了高温合金整体叶轮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小流量离心压缩机叶轮流场性能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种空气工质低压比的微小流量、高转速离心压缩机三元叶轮,并对其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类叶轮出口与进口区域面积比小于1;采用高转速可以改善该类叶轮的效率;叶轮的最佳叶片数较源于大流量低转速离心压缩机理论的叶片数经验公式计算值要小;叶轮出口角一般在60°以上;叶尖顶部间隙增大时,叶轮总压比及效率显著下降.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飞机高性能空气循环制冷系统和蒸汽压缩制冷系统中微小流量高转速离心压缩机的工程化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轴径流组合压气机中动叶尾迹与势流叠加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一级轴流和离心叶轮组成的组合压气机非定常流场进行模拟,通过影响因素分组法,讨论了上游轴流叶轮尾迹与下游离心叶轮势流共同对中间静叶气流非定常流动的干涉特性及离心叶轮势流单独对静叶气流非定常流动造成的影响,并得到轴流叶轮与静叶间、轴流叶轮与离心叶轮间和静叶与离心叶轮间的干涉现象对下游离心叶轮进口气流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轴流叶轮叶片尾迹和下游离心叶轮势流在中间静叶流道内发生耦合叠加时,会导致两种影响因素出现彼此相互激励或抑制现象;在离心叶轮进口处,轴流叶轮与静叶间、轴流叶轮与离心叶轮间和静叶与离心叶轮间的叠加干涉相位不同,将会导致此处气流产生畸变,直接影响离心叶轮进口气流角的非定常波动幅值.   相似文献   

11.
王皓  王文亮 《航空动力学报》1990,5(4):357-360,375
失谐的带有 N个叶片的叶轮, 由于失去了 N阶回转对称性, 用于谐调叶轮的群论方法不再适用, 给其固有振动分析造成了困难。本文根据摄动理论, 以谐调叶轮的主模态作为 Ritz基,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小失谐叶轮固有振动分析的模态综合技术。算例表明, 文中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张呈  王云  王科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5):1042-1050
为追求高性能参数、高新技术装备的核心机,基于结构融合、过程融合思想,对传统微燃机核心机进行融合创新。基于3D打印设计制造技术基础,创新设计了一种双面常规叶轮与空心涡轮叶片径向连接为一体的双面复合叶轮结构,有望成为未来极具潜力的高效叶轮。具体对基于双面复合叶轮的微燃机工作原理,结构方案及预期性能进行初步分析,重点对双面复合叶轮的压缩特性与后进气管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叶轮相比常规叶轮,压缩特性符合预期,较为理想,在压比、流量、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后进气管回收4.4 K尾气温度可提高热效率,为高气动性能、高循环参数的燃气轮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压比离心压气机串列叶轮内部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串列叶轮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在常规离心叶轮的基础上,利用轴流压气机和离心叶片设计方法实现了串列叶轮设计,借助经过校核的数值模拟手段,对带串列叶轮的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进行了详细数值模拟,研究了诱导轮和导风轮之间相对周向位置对串列叶轮内部流场及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串列叶轮的引入能够不同程度改善离心压气机性能,且诱导轮与导风轮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对气动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在λs=25%周向相对位置下,串列叶轮的引入使得压气机级综合裕度和峰值效率分别提高了1.3%和1.4%。与常规叶轮相比,合理布局的串列叶轮能够有效控制离心叶轮内部附面层的发展并改善离心叶轮内部流场特性以及离心叶轮出口流场品质,从而有效提高高压比离心压气机的性能和稳定工作裕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相结台的方法.对离心叶轮裂纹故障的原因进行丁分析和研究.找出了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改进措施.进行了相应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一种基于准三元流动理论S2流面的逆命题方程, 研究了重气体离心压缩机三元叶轮的设计方法及提高性能的措施。对设计的两个三元叶轮模型级进行了实验测量, 获得了优良的性能曲线。还研究了不同工况下叶轮出口动压分布, 分析了各部件的损失特性。   相似文献   

16.
低压离心叶轮小流量失速特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冀  陈静宜 《航空动力学报》1997,12(2):159-162,219
在一离心压缩系统喘振实验台上,对小流量工况下沿叶轮出口圆周的压力波动进行了动态测量。实验观测到离心叶轮在小流量工况下存在一种低于转速频率的、且非旋转类型的失速自激振荡,观察到这种波动在局部及个别瞬间是不稳定的,沿叶轮圆周波动强度的分布也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优化离心叶轮的气动性能,提出离心叶轮二元叶片型线的一种优化设计方法,即通过给定流道平均相对速度沿半径的分布规律,在叶轮轮盘轮盖线不变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类叶片型线,并利用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最佳性能的叶轮。孤立叶轮的计算表明,大部分工况的性能均明显优于原始叶轮,在设计点处效率提高12%,压升提高8.9%,流道中低速区的面积大大减小,静压场分布更加均匀。最佳叶轮配上原始蜗壳进行整机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点效率提高10%以上,且消除了蜗壳出口段的倒流现象,但在大流量工况下压升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型离心压气机叶轮与五种径向扩压器匹配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录取了五种径向扩压器与同一离心叶轮匹配的性能数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评定了各方案试验性能的优劣;还讨论了叶片式径向扩压器造型参数的变化和叶片前后缘圆心位置的不同处理对离心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山  老大中  赵奔  杨策  鲍珂  张继忠 《推进技术》2013,34(10):1330-1338
为明确双吸叶轮两侧叶轮之间的径向轮盘凸台尺寸变化对其总体性能及内部流场的影响,探索不同尺寸轮盘结构叶轮的流动损失机理,基于双吸叶轮两侧非均衡进气条件,采用数值方法对五种径向轮盘尺寸双吸叶轮的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双吸叶轮最优性能及最高流动稳定性观点出发,均要求两侧叶轮之间的径向轮盘凸台超出叶片尾缘一定范围;具体超出尺寸范围则需要通过对双吸叶轮的压比、效率性能目标进行折衷确定。径向轮盘凸台尺寸的改变明显影响双吸叶轮两侧叶轮的流量分配,进而影响扩压器内分离流动损失大小及双吸叶轮的整体性能。另外,相比于较大径向轮盘凸台,无径向轮盘凸台结构更容易造成双吸叶轮两侧叶轮流量差距悬殊。   相似文献   

20.
涡轮增压器使用的双面离心压气机,由于前后方叶轮进口流场存在着差异,导致随着流量减小,前后方叶轮流量分配失衡,出现前方单侧叶轮工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拓宽双面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增大双面离心压气机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实现两个叶轮流量分配的再平衡,主要目的是研究非对称模型在双面离心压气机流量分配调节方面发挥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双面叶轮压气机整机模型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能够有效调节中等流量和小流量工况下两个叶轮的流量,从而改善了两个叶轮流量的平衡状况,同时改变了双面离心压气机的工作模式转变过程。前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分配主要受蜗壳内部静压周向分布形式的影响,而后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还受弯曲管道出口流场的影响,弯曲管道出口形成的交汇区域下游的叶片槽道内流量明显偏小。弯曲管道出口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相互作用强度受后方叶轮流量的影响,流量越小,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越弱。增大后方叶轮半径,增强了后方叶轮的做功能力,使设计工况的压比提高了4%,延缓了双面叶轮并行工作向单面叶轮工作模式的转换过程,并使双面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拓宽了1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