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当前民航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差异大,数据交换难度高,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为了解决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与交换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广域信息管理(SWIM)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全球未来空管系统的发展,国际民航组织先后制定了《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全球空中航行计划》、《全球空管系统需求手册》和《全球航行系统绩效手册》等纲领性文件,确定了未来全球空管系统的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细化未来全球空管系统在飞行和流量信息方面的运行和数据需求,国际民航组织航行委员会下辖的空中交通管理需求和绩效专家组(ATM RPP)经过数年的酝酿,提出了一个可替代现有国际民航组织飞行计划的机制——协作环境下飞行和流量信息(FF-ICE)概念。该概念对包括军民航在内的空中交通管理单位的需求作了通盘考虑,重点放在了飞行和流量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共享、数据完整性和数据保密等  相似文献   

3.
国际航协IATA简化商务推广,对民航传统订票、机场柜台等旅客服务、业务流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各航空公司纷纷将服务、便捷作为旅客服务产品下一步的发展要求。结合中国民航行业情况以及所在民航单位的产品建设,提出了以简化商务为突破点,以旅客为中心,围绕便捷的旅客出行服务,利用当前主流和最新的IT技术建立旅客多渠道服务技术平台的解决方案,以推动离港电子客票业务的发展、服务渠道的多样化。研究成果已应用在作者单位的系统平台建设中,经实践表明,旅客服务技术平台通过传统业务与最新IT技术结合,将传统旅客服务融入新兴服务模式,有较强的技术架构优势和特性.各类服务产品得以迅速发展,有效降低了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识到:由于现有系统传播距离的限制及其他系统的多变性在精度和可靠性上的影响,现在的通信、导航、监视系统很难在全世界范围内以统一的方式运行。另外,现行航行系统在空中和地面都存在着话音通信的限制,并缺少空一地数字数据交换系统。为此,ICAO 在1983年成立了与未来航行系统(FANS)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到1988年,提出了一个主要基于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民航信息服务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由此引入网格概念及服务思想,讨论了利用网格技术解决民航信息服务系统存在问题的优势及建立民航综合信息系统的需求体系,重点研究了基于网格服务的民航信息发布系统的体系结构。网格技术在民航信息服务系统中的应用,会使民航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质量大大提高,对于民航事业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EAI企业应用集成,ESB企业服务总线标准的交互平台的建设思路、总体目标、设计原则和技术措施,研究出旅客信息交互平台的平台数据交换流程和系统整体结构,通过SODB和ESB分别承担数据收集与规范化存储和数据分发机制,最终达到机场内信息高度集成化、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提出了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六门公共必修课进行改革,《技术物理基础》就是其中之一。结合民航高职教育的需要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五年制民航高职《技术物理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际民航组织(ICAO)倡导雷达管制移交和话音管制移交互为备份手段,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空管设备保障业务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在民航空管业务中的作用和地位;阐述了目前民航空管语音交换设备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民航空管语音交换系统的最新技术动态.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信用卡认证的基本概念和利用民航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信用卡认证的优势,详细阐述了民航信息系统信用卡认证的处理流程,并用实际示例加深理解,分析了民航信用卡认证系统的技术特点,展望了民航信息系统中的信用卡认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民航总局关于尽快建设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指示精神和总局科教司提出的“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设想”,民航一所从1994年9月开始着手进行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案论证以及需求分析工作。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系统建设与开发顺利进行,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文提出一总体方案及概要设计,供研究参考。一、建设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民航总局关于尽快建设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指示精神和总局科教司提出的“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设想”,民航一所从1994年9月开始着手进行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案论证以及需求分析工作。民航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使系统建设与开发顺利进行,必须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本文提出一总体方案及概要设计,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健 《中国民用航空》2013,(12):97-98,90
本文探讨了航空器事故调查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设计了民航事故调查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平台采用B/s系统开发模式,包括调查员管理、事故调查过程管理、事故和事故征候案例分析和事故调查信息资料共享管理等功能子系统。同时,针对平台的系统安全问题,设计构建基于网络安全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的平台整体安全体系结构,用于实现平台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平台的应用将为事故、事故征候和其他不安全事件的调查提供有效的分析工具,规范事故调查信息管理,辅助事故调查工作,提高我国民航事故调查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的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将Internet网络技术与民航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旨在将民航发动机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手段提升到远程的网络环境,以极大提高故障诊断的水平和时效性。本文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对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分析了民航发动机故障诊断的技术现状,提出了民航发动机远程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体系。提出一种诊断设备网络化的设计思想,即采用上下位机的结构和COM组件技术,实现远程操作、状态监视和控制。采用COM组件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在Web服务器上的知识的存储与推理。分别基于NI的Labview/GWebServer和DataSocket技术,开发了两种多功能的远程故障诊断的协同工作环境(CSCW)。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三大技术之一的导航技术,一直是影响民航运输发展的关键要素。国际民航组织最近提出了新的"空域概念",包括了通信,导航,监视和空管系统等基本要素。作为其中关键要素之一的导航,其发展水平一直制约着飞行和管制的安全和效率。随着民航业的迅猛发展,空中交通流量与  相似文献   

15.
民航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当前民航信息化建设阶段的新课题,笔者提出几点想法,希望有助于科研人员自身统一和提高认识,并能和行业内外的专家、领导和科研人员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民航商务业务计算机网络已从单一的旅客订座应用,发展为具有支持订座(Reservation)、自动出票(Ticketing)、离港控制(DepartureControl)、货运(Cargo)、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mecisionSupportAssistance)等多种民航领域计算机应用的大型实时数据网络,在不久的将来还要支持全球旅游产品分销系统(GlobalDistributionSystem),支持民航与汽车租赁、酒店、游轮、铁路、银付、海关、边防及其他旅游相关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其覆盖面也遍及国内293个城市,国际70个城市,目前几乎每个省(台湾除外…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际民航运输事业的迅速发展,不断地对航行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成立的未来航行系统专门委员会(简称 FANS)在1988年5月就提出:以卫星为基础的通信、导航和监视(简称 CNS)将是在全球范围内解决改进空中交通状况的关键,开发卫星技术是  相似文献   

18.
基于AIXM的PBN飞行程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目前我国PBN(基于性能导航)飞行程序设计的现状,及采用AIXM(航空数据交换模型)的目的,简述了基于地理信息平台Supermap的系统构架和基于AIXM的数据库设计模型,完成了PBN飞行程序设计的自动化,包括自动绘制保护区,自动评估障碍物,自动生成航图及技术报告,自动制作及验证ARINC424编码,最后介绍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GPS组合系统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民用导航系统的要求,讨论了GPS在民航应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克服这些缺点的各种组合系统技术,最后介绍了一种GPS卫星状态监视和信息广播系统。  相似文献   

20.
新航行系统技术在空中交通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七十年代开始,国际民航组织未来航行系统(FANS)委员会就提出了基于星基技术的未来航行系统概念,并于1991年通过了未来航行系统方案。目前,许多国家与组织正在进行着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探索,部分技术已经投入到实际运行当中。中国民航总局也于1995年发布了《中国民航新航行系统卫星导航系统实施技术政策》等一些相关政策,提出在20-30年内建成既满足我国民航需要、又符合国际标准的新一代航行系统,促进新航行系统的应用,使中国民航的飞行保障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全球CNS/ATM系统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