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定位——面向航空,服务社会愿景——做航空材料检测技术的领航者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检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门从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检测,各种航空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对外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是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运行机构所在部门。检测研究中心下设无损  相似文献   

2.
定位——面向航空,服务社会愿景——做航空材料检测技术的领航者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检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门从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检测,各种航空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对外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是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运行机构所在部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缺陷和损伤特点,介绍了可应用于航空复合材料结构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展望了无损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12届欧洲无损检测会议于2018年6月在瑞典哥德堡召开,会议汇集了世界各地的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对不同领域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进行了交流。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构件常具有型面结构和材料属性复杂等特点,使得传统超声检测方法难以对其内部缺陷进行有效的无损评价。主要从航空航天领域中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出发,介绍阵列超声、空气耦合超声和激光超声等先进超声检测技术的最新研究和发展成果,探讨了航空航天领域中先进超声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总结了当前超声检测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定位——面向航空,服务社会愿景——做航空材料检测技木的领航者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检测研究中心)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专门从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分析检测,各种航空材料分析检测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对外的第三方检测服务.是中航工业失效分析中心、中航工业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运行机构所在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从材料、结构和服役 3个方面介绍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航空复合材料应用的增长对其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引入创新技术,加速复合材料无损检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同时,新型无损检测的标准化也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8.
国外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超声、射线、剪切散斑成像、微波、热成像、声发射以及其他新技术,并指出了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先进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在成型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缺陷及损伤产生的原因,指出成型工艺原理和理论的非完美性、原材料因素、人为因素是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采用无损探伤技术对缺陷进行检测是复合材料构件质量保证的必要手段。对目前国内外用于复合材料构件的几种无损探伤方法进行了比较,认为超声法是复合材料常见缺陷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并对超声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激光超声检测技术采用脉冲激光照射的手段激励结构中的Lamb波,可以实现远距离、非接触式的Lamb波传播波场数据测量。针对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安全和可靠性能评估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基于激光超声技术的复合材料检测研究。采用信号处理方法提取了Lamb波传播特征参数,进行了复合材料的损伤成像、刚度参数识别和疲劳特性评估,取得了理论和试验验证上的进展,为航空领域的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先进复合材料迅猛发展,在不损害复合材料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其质量已成为复合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复合材料超声无损检测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Q/ZHFC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标准是在数十年的持续研究,经过不断修订完善后,自主形成的首套国内比较成体系的专业级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标准,包括不同复合材料、不同成型工艺的复合材料结构、不同几何特征和不同缺陷检出要求的复合材料结构的无损检测标准,由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和规程/作业指导书/工艺卡三层标准构成,涵盖了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各个关键技术要素,为行业内外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标准和应用支撑。  相似文献   

13.
无损检测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可靠手段。碳-碳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与金属材料相比还不成熟,本文评价了可供使用的各种无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3月,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关键件维修工程技术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以中航工业航材院的先进材料和制造技术为基础,主要对损伤的航空关键件进行修复或改造,使其至少满足一个翻修周期的使用要求,具体包括部件服役后的损伤检测与评估及损伤部件尺寸恢复、到寿部件延寿、新品制造过程中超差部件尺寸及组织性能的恢复。该中心针对各类航空发动机及辅助动力装置、飞机、地面燃气轮机部件损伤缺陷,采用激光3D打印、真空钎焊、表面工程、热处理等先进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15.
飞行器中复合材料结构的无损检测大多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类似碳纤维复合材料这样的特殊材料组织的结构比较复杂,所得到的超声波回波信号经常受到较强的结构噪声的干扰,信噪比较低,影响缺陷信号的识别。利用分离谱技术中最小值法,考虑结构噪声幅度对频率变化的敏感性,应用频率统计直方图法,对窄带信号的采样点进行统计、比较,选择绝对值最小的采样点信号作为输出信号,得到最佳频率检测带,对这些频带采用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从而较好地将目标回波和结构噪声区分开,更准确地对复合材料构件讲行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6.
黄领才 《航空学报》2024,(5):98-124
近年来,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复合材料凭借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显著的重量优势,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然而由于其复杂的损伤模式,需使用先进的损伤表征方法防止潜在的灾难性后果。目前,各种无损检测与评价(NDT&E)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FRP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这些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已能提供可靠的结构检测,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本文首先对FRP复合材料损伤诊断领域无损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概述,分别对声发射测试、超声波测试、红外成像测试、激光错位散斑干涉测试、数字图像相关测试、涡流检测、太赫兹成像检测、微波检测、电学层析成像检测和X射线10种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探讨每种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随后根据特定的准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然而由于单一无损检测技术难以实现缺陷识别、定位、分类和评估等功能的统一,因此最后提出了一种组合无损检测的技术方案,以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先进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其自身的缺陷和损伤直接关系到航空安全。敲击检测方法是无损检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航空复合材料的损伤检测,然而对检测数据的智能处理始终是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智能敲击检测原理的深入研究,以敲击检测的数据处理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敲击检测结合K-means聚类分析技术的航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法。试验证明基于K-means聚类分析技术的智能敲击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出航空复合材料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当前国际上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一些先进、实用的检测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先进无损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全生命周期无损检测问题,介绍喷水超声C扫描技术、相控阵超声技术、空气耦合超声技术、激光超声技术和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复合材料检测中的最新应用.研制大型喷水超声C扫描系统和新型超声、红外检测系统并开展试验研究,采用喷水超声方法,实现了蜂窝夹芯复合材料构件的C扫描检测;采用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R角检测;采用空气耦合超声方法,实现了蜂窝夹芯复合材料检测和PMMA板的导波检测;采用激光超声方法,实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层检测;采用红外热成像方法,实现了蜂窝夹芯复合材料结构检测.研究表明,提出的超声、红外检测技术可以用于飞机复合材料构件全生命周期的大型结构检测、复杂结构检测、非接触检测、高精度检测和外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新型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有些甚至已代替金属成为某些核心部件的主要结构材料,此类材料及其构件在结构、材料特性、所需检测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更苛刻、更有针对性的检测需求,如不能使用耦合剂、高效率、高可靠性、实时、直观、绿色环保等,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被认为是满足上述检测需求的重要手段,已有多种非接触检测技术为航空航天制造及维护提供服务。本文结合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趋势及该领域对新型复合材料的检测需求,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较热且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多种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激光超声检测技术、散斑干涉技术)进行综述,总结各方法所具有的技术特点、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最后,综合各技术研究现状展望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此类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